分享

儒家思想里的中医饮食观

 louis6711 2018-12-13

饮食在中医的养生或是疾病调养中都具有重要作用,魏玮教授在门诊每每告诫其患者应戒烟酒,免浓茶、咖啡、辣椒等刺激性饮料及食物;饮食清淡忌油腻;饮食定时定量,忌过饱,要细嚼慢咽,不可暴饮暴食。儒家文化的精髓是“中庸”和“守礼”,它影响着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等诸多方面,同时对中医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在此浅谈儒家文化对中医饮食方面的影响。


上图来源于:sh.qihoo.com

提倡食养

中庸儒家饮食观体现的思想即“无过”、“适度”,符合中医食疗的杂食养生、饮食有节的原则。《周礼》、《仪礼》、《礼记》是儒家的三部经典著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儒家饮食文化思想,《周礼》中记载的王室饮食,既有瓜果蔬菜,又有鸟兽禽鱼;既有酒饮、羹酱、又有六谷饭食,饮食品种十分丰富。《周礼·天官·家宰》曰:“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饮用六清,镬用百有二十品,珍用八物,酱用百有二十瓮”;《礼记·内则》一章中就记载有酒、醛、羹 、 黍、寂、麦、粱、稻、林、枣、栗、桃、李、梅、杏、植、梨、棒、柿、怡、蜜、荃、榆等几十个品种。诸文中没有刻意偏重描述某一类食物或饮品的作用,而是积极倡导食用各类饮食,体现了儒家多样化的饮食观。

上图来源于:www.pixabay.com

中医食疗主张药食同源,“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杂合以食之,始得其全,以补益生命所需要的物质。这里的“五”是泛指,涵盖了自然界赐予人类的一切谷物、果品、牲畜、蔬菜,它们均有滋补作用,食之能够强身健体。“合而服之”是指谨食五味,不可偏嗜,以杂合各类食物的营养维护健康。这就是中医食疗“杂食以养”的理论。儒家多样化的饮食观与中医食疗杂食养生的理论是一致的。

上图来源于:www.pixabay.com

中医食疗的“杂食以养”用现代语言演绎,就是合理膳食。合理膳食指多种食物构成的膳食,这种膳食不但要提供给用餐者足够数量的热量和所需的各种营养,以满足人体正常 生理需要,还要保持各种营养素之间的比例平衡和多样化的食物来源,以提高各种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达到健康的目的。但是现代人们快节奏的生活状态,往往忽略了合理膳食,洋快餐、速冻食品经常成为每日饮食的主角,从而导致了许多疾病的产生。现代研究结果表明,饮食偏颇易产生疾病。例如,偏食甜食易患胆结石,据统计90%以上的胆结石患者都是较为肥胖、嗜甜食的中年妇女。偏食甜食还可促发乳腺癌,促使细胞衰老,过多消耗体内的钙,使骨骼脱钙从而导致骨质疏松和易发生骨折;偏食油炸食品,易使感冒反复发生。油炸食物多为高脂肪和高热量,多食易内热丛生,灼伤津液,使大便干结。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腑气不通,肺热不去,使感冒容易反复和加重。现代研究表明,一旦大肠粪食燥结,往往能够引起肺泡巨噬细胞死亡率增高,肺组织抵抗力下降,进而引起反复的肺及呼吸道感染。

上图来源于:m.sohu.com

事实证明儒家多样化的饮食观至今对于中医食疗的发展仍有指导意义。《周易》曾言,要“节饮食”,不能“困于酒食”,强调饮食应以适量为原则,不可暴饮暴食《论语·乡党篇中孔子指出不时,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 …唯酒无量,不及乱。 … …不撤姜食,不多食”。即不符合季节或不是吃饭的时间不食认为饮食需要随时令变化而变化,不合时令之物则不可食用,并且提出饮食要有规律,不到吃饭的时间,不能饮食即使平日生活困顿,饮食粗砺,偶遇赴宴时亦须肉虽多,不使胜食气”,以免进食过量而伤身唯有酒,因各人的酒量不一而不必限量,但是不要喝醉乱性儒家早就意识到了酗酒对健康的危害,诗经·小雅·节南山》中“忧心如醒”,即是指饮酒过量而难受。《礼记·坊记》指,古人斋戒时醛酒在室,醒酒在堂,澄酒在下,示民不淫也’, 以各种规定要求百姓要节制饮酒每次吃饭必佐一点姜,但也不能多食。儒家倡导的饮食有节的观点与中医食疗的饮食不节可致病的病因学说相一致,中医认为,饮食不节,饥饱失常,酗酒无度均伤身体。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把“饮食有节”作为上古之人养生的一个重要方面。《素问·瘁论篇》曾言,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生气通天论篇》 曰:“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僻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认为暴饮暴食,可导致消化不良,影响气血流通,令人致病。因此儒家遵循 的不时而“不食”、过量而 “不食”的节制饮食的观点与中医食疗的“饮食有节”原则是相一致的。儒家经典的饮食观受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如席上肉虽多,吃时却不应过量;酒虽不限量,也以“不及乱”为度;有喜好“不撤姜食”,但也不多食;非其时,不食。从时间和摄食量上都求其适中,一切顺其自然,符合生理的需要,自然就能达到健康无病的状态。综上所述,儒家的这种受中庸思想影响的饮食保健思想一直影响和促进着中医食疗理论的形成。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渗透着儒家中庸思想的饮食保健观念,将更为深刻地影响和指导着中医食疗的发展。

上图来源于:wemedia.ifeng.com

强调饮食“守礼”

儒家饮食观的另一个特点是“守礼”,儒家有关饮食“守礼”的理论以《论语·乡党》中的记载为主,即“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而,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铺,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孔子在《论语·乡党》中提出了“八不食”的饮食礼制,尤其是强调了饮食卫生和饮食习惯。腐烂变质,形、色、气怪异的食物可导致消化系统病变,出现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等症;烧焦的肉、腌制不当产生致癌物质的食物、足以使身体致病的食物,均不应食,这样可以防止疾病的发生。“不时不食”表面看是守礼法,实际是指节制饮食。“割不正”指可能含有动物肉厌 (甲状腺、肿块或寄生虫卵的食物),食后可生病或发生不良反应,当然也不能食。现代中医食疗科学工作者倡导人们,不吃腐败、霉变的食物,以防止疾病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不吃烧焦的食物,尤其是烧焦的鱼和肉;少 吃明火烤肉、烟熏肉和用亚硝酸盐处理过的食物。尽量采用蒸、煮、等烹调方法,以降低食物烧焦的机会。饮食“守礼”有利健康,这个来自于几千年以前的儒家饮食思想,在当今中医食疗科学的发展中仍有指导意义。

上图来源于:www.pixabay.com

儒家饮食观中的“中庸”和“守礼”的思想曾对古代中医食疗理论的形成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是我国食疗文化的一大 特色。古代中医食疗文化伴随着儒家经典的广泛传播而深人人心,成为百姓生活的指南,引导着人们建立起积极、健康、科学的饮食养生 观。然而,在人人都享有健康保健的今天,儒家“中庸”、“守礼”思想表达的“无过”、“适度”、“节制”的饮食养生观,适应了人们要“吃出健康”、“吃出长寿的需求,顺应了人们探索饮食文化、提高生活质量的精神追求。


公众号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