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祖宗是怎么讽刺人的?把讽刺的语言写成诗词,效果那是出奇的好

 acerbookstore 2018-12-13

段子绝对是二十一世纪之后,尤其是最近十年之内才流行起来的一个词语。大家平时感觉到无趣的时候,都会说:你来讲一个段子听听!但是你要是以为古代没有段子,那就大错特错了。现代人编写的段子顶多能够流行一时,但是古人编写的段子可是能够流传千古的啊。

古人的段子自然就是他们所写的诗词了,下面我们来看看那些流传千古的讽刺诗词,看看我们的老祖宗是怎么讽刺人的。

第一句:百炼千锤一根针,一颠一倒布上行。眼睛长在屁股上,只认衣冠不认人!

这是清朝文映江的《咏针》,看似是写针,但是写针哪有写“眼睛长在屁股上”这种语句的?虽然看上去是那么回事,但是实际上是这个人接着针在骂人。而且这个骂的真狠啊,现在人的口头禅不就有这么一句吗?估计都是从这句诗上面来的。

第二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相信杜牧的这首《泊秦淮》是大家都知道的典故了,尤其是这两句,其中对统治者的讽刺意味,简直是深刻到了骨子里了。后来多少后人形容统治者的腐败,形容人的无知,就是用这两句诗歌来形容,讽刺别人讽刺到这个份上,杜牧大哥也是独一无二的。

第三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相信看完李绅的这首《悯农二首》,大家深有感触吧,任何时代,上层人的幸福生活都是这些挣扎在温饱边缘的农夫给创造出来的。但是呢,这首诗里面的后两句,极大程度的讽刺了统治者的腐败。农夫饿死不是因为天灾,而是因为人祸啊。

第四句:小官事大官,曲意逢其喜。事亲若能此,岂不成孝子?

这是明朝董应举的《杂作》,一副明朝时代活生生的官官勾结的形象,不久活生生的展现在我们眼前了吗?诗文的最后两句,用了孝子这个词语,可谓是讽刺到了极致。

第五句: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这是宋朝张俞的《蚕妇》,他为啥要哭呢?养蚕人辛辛苦苦养了一辈子的蚕,却穿的粗布麻衣,却不敢穿罗琦,你说说这是什么世道?

看起来讽刺这件事,古人比现代人要高明多了,他们写的段子让人读了之后,深有感悟,于是才可以流传千古。而现代人说的段子,则没有那么荣幸有流传千古的机会,因为内涵不高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