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供石颂

 二闲居 2018-12-13
供石颂

石者,天地之骨,支撑乾坤,驮万物而不倦,育群英而无私。在人足下,任人取舍,大者作盘石为础,小者碾粉末如泥。为人类世代造福,忘自我朝夕相赠。其德其性,至善至美,感天动地。

女娲尊石齐天补苍穹,盘古骨骼化石造乾坤,精卫衔石填海遂报冤,夏禹凿石治水降恶龙。先民击石取火,凿石制器,琢石成珠,磨石为磬。锵锵然,石斧开,火种存,八音起,洪荒拓。神奇的东方石文化,从石头中升华,光灿灿,映照大地。中华奇石文化,萌发于远古,立言于商周,盛行于秦汉,移情于唐宋,传流于明清。自唐宋又传入日本、朝鲜,始而遍及四海。

曾记否?越王石明鉴贪廉,光明石知医治疾,泰山石驱邪降妖,雨花石能诗善画。秦始皇鞭石造桥,陶渊明卧石寻梦,白居易涌云诵诗,宋徽宗搜石殃民。陆游云”石不能言最可人”,仲文曰:“此心唯有石头知”。米元章抱笏拜石、以宅换石;苏东坡开怀解囊、得壶中九华。杜季阳、林有麟、诸九鼎、方震亨、胡朴安为石立谱。吴承恩崩石猴大闹天宫,曹雪芹发狂思石头镌记,蒲松龄愤不平写邢云飞以身殉石,八大山人画怪石蜚声画坛。郑板桥慕其兀傲坚毅之风骨,李笠翁敬其朴实无华之秉性。沈钧儒“与石居”处情满楼,张轮远“万石斋”屋终身游。邻邦石友,继我唐宋之遗风,以禅入石。亨利 摩尔观我太湖之奇石,一改故风……。诸多神话、典故、趣闻、轶事,似春风化雨洒落人间。

俱往矣!当代爱石者,旨在赏石悟性,藏石明志。在觅石、赏石、悟石中慎思守志:觅其天然野趣之真,质色形纹之奇:浑朴高远之古,奇异拙丑之怪,孤高稀珍之绝的石头。供仰于厅堂斋馆,朝夕相见,自觉自悟;观其以小见大,一峰则坐地神游,一石则奇幻千寻。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宁静致远,神与物游;悟其石德石性,探索审美哲理。崇尚高洁,歌颂坚贞,倡导浑朴,振奋精神。石虽无言,因人而有所悟,故供石、却是抚慰人心的泉源,自警的铭句,千古不朽的座右铭。

吾国吾民,祟尚礼仪,以天地为尊,德育为本,借喻自然:似天之至高至圣,似海之渊博广深,似松之坚贞挺拔,似柏之万年长青。似梅之傲雪迎春,似兰之幽雅清静,似竹之孤高介节,似菊之傲风凌霜。乐山者以尊其巍峨崇高,爱石者以颂其浑朴坚贞。人之高下,皆师法自然。“春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字字千斤,爱憎分明,歌颂岳飞,唾弃秦桧”。故仰慕中华之英杰,歌颂其至善至美的品格,均借喻天地万物。此乃”人天合一”的深邃哲理,是中国人审美的宇宙观。

石者,“聚天地之精气,化日月之光辉”。虽一拳之多,则通灵性,解人意。民族之骨坚如石,中华之魂缘石生。石有“五德五训”相赠:沉静淡泊,不哗众取宠。浑朴刚正,不柔媚悦人。表里如一,不弄虚作假。坚贞永恒,不动摇变节。乐於助人,不吝惜自身。此德此训,浩气长存,吾称其谓“石头精神”。亦是爱石、赏石、悟石、藏石之真谛。故有人悟石性,崇石德、拜石师、迷石趣、癖石好、成石痴。至玄至妙,非言所及。

石哉!默默然,不分国界地域,相连相邻;不分高低贵贱,相依相亲。无种族歧视,无强权霸道。胸襟坦荡,忠心耿耿。只为捐躯献身,不求利禄贪生。身在人间无所求,心系天下一片情。人若如石,则天下为公,世界大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