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园是中国画画家必须去学习的一部巨作,是中国画启蒙的良师。 芥子园画谱并非一个人创作完成的,他是古代许多画家总结出来的经验,比如树法有范宽树法,萧照枯树法,马远树法等,石法有北苑巨然石法,云林石法,吴仲圭石法等。这就有别于其他某家某派的画谱可以说芥子园是集古代许多画家的经验与一体的画谱。 这本画谱都是以线描的形式画的,突出了用线造型的功能,线是中国画的灵魂,线用好了可以说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曾国荣老师作品欣赏】 很多学员在临摹芥子园的过程中只是死临而不思考,要养成一种习惯,临完后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有哪些规律可循,学会表现的方法才是我们要追求的,仅仅只是临的像那是不行的。 既没有把用线、用笔学好,同时又用自己并不纯正的皴法和染法作画,造成自己所临摹的芥子园画传和原图存在较大的距离,学习效果事倍功半。 因此墨池学院邀请到河南省翰博书画院院长曾国荣老师为我们系统地讲解《芥子园画谱》中山水篇的精髓,以及分享曾老师对该画谱独到的认识。 【曾国荣老师作品欣赏】 曾国荣老师想通过自己的解析指导让同学们明白一些画理,传统不是死的,不是让大家照搬芥子园上的符号,而是用古人的方法去观察大自然画出属于自己的形式语言,所谓的转换就是通理而后能变,让你明白学习芥子园的目的。 【曾国荣老师作品欣赏】 曾老师对芥子园有着独树一帜的见解,他提到了“芥子园画谱的神奇功能”: 芥子园画谱是线描本,并没有告诉你黑白灰在画面上是如何运用的,这给学习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这也是为什么每个人都学习芥子园都能形成自己面貌的一个原因。 在上课的时候我会教大家如何让线描画变成有黑白灰关系,虚实关系的水墨中国画,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家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形式语言了。 关于临摹到创作的关系,曾国荣老师表示: 精通临创要法,首先要掌握传统的精髓: 一是以线造型 二是黑白灰的关系 三是自我符号的提炼 四是自我修养的提升 认真学习传统的目的是找到一个方法,用这种方法去表现你自己的世界。 【曾国荣老师作品欣赏】 芥子园画谱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曾国荣老师认为传统是古人的智慧,是东方人的智慧,继承传统的意识淡薄是很多人只看到了传统形式中缺乏了现代感,而忽视了传统中的画理。 不管你的作品有多么的现代,画理应该和传统是一样的,明白这个道理就会深入的学习传统,认真学习古人的经验,这样才能少走弯路。 【曾国荣老师课稿】 曾老师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分别从树木山石的基本画法临摹到创作转换逐步展开来讲解。给山水画学员提供一次巩固提高的机会! 【曾国荣老师作品欣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