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狗十三:当父权遇上少女,每一次成长都是一场凶杀案……

 茂林之家 2018-12-13

文/李亦然

我们终将以不同的方式,变成我们曾经最讨厌的那种人。
2018年12月07日,一部国产青春片悄然上映,它不同于同档期的《海王》一般备受瞩目,亦不同于《致青春》一般充满了离奇荒诞的情节,更不同于《颐和园》般过分文艺。

它没有堕胎、没有姐妹间的撕逼,只有无声的反抗与静默的成长。它就是由曹保平执导的青春片《狗十三》。
《狗十三》身上的标签有很多,首先,它是曹保平导演作品中豆瓣评分最高的一部(8.5分),堪比《烈日灼心》;其次,他在13年小范围试映后就出于不可知原因被密封5年;最后,它获得了第64届柏林电影节新生代单元国际评委会特别推荐奖、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
这就是《狗十三》,它自身的经历,如电影中李玩的经历一般坎坷。

《狗十三》讲述的故事,其实很简单。故事从一个平行宇宙的概念开始,年仅13岁的少女李玩面临一个选择:究竟是选择蓝毛衣还是绿毛衣?选择加入物理小组还是天文小组?
无论选择哪一个,都意味着要失去另外一个。年幼的李玩无法理解什么是得失,幻想有一个平行宇宙,在这个宇宙里可以选择蓝毛衣,在平行宇宙里可以选择绿毛衣。而且,倘若有一个平行宇宙,那么万事万物就不存在对错的概念了,因为在这个宇宙做错的事情,可以在另一个宇宙里得到更正,这个宇宙失去的爱,可以在另一个宇宙寻回……
总而言之,平行宇宙是李玩在初次接触成人世界的“得失”之后,幻想出来的一个美好国度,她沉浸在平行宇宙的构想之中,曾三次讲述过平行宇宙的概念,但没有一次得到过共鸣。
没人能够理解李玩的平行宇宙,如同没人能够理解李玩,哪怕是一整个大家族的亲人,也没人关注甚至在乎李玩的脑袋里在想些什么,他们只需要李玩听话,不需要李玩有任何想象力。

图片来自于剧照,下同
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李玩有一个表面和谐、实际上相处模式并不健康的原生家庭。
李玩的家庭是一个传统的、封建式的、重男轻女的大家庭,因为父母离异,而父亲忙着赚钱养家,李玩不得不与爷爷奶奶一起长大,然而她平静的生活只维持了几年,随着父亲的再婚和弟弟的出生,李玩逐渐被人忽略,从一个家庭中的主角,转移到了不知名的配角的位置。
在电影中,李玩的爷爷亲口说道:李玩是女孩,名字是随便起的,男孩的名字可得谨慎着来……
短短一句话,体现了这个大家庭中地位最高的人心中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但诸如此类的瞬间,在李玩的人生中还在接连不断地上演:
同样是伤害了爷爷,李玩被父亲狠狠地教育,弟弟却被父亲温柔地抚慰。
同样是生日,弟弟被所有人众星捧月般地围着,李玩却被忽略甚至不配有祝福……

因为整个家族的重男轻女,李玩实际上是从未得到过宠爱的,哪怕是她身为独生女期间,全家人包括爷爷奶奶的想法也仅仅是,供李玩吃饱穿暖便已经是最大的爱意。但是男孩子不同,吃饱穿暖仅仅只是基础,还要给他精神的照料和人生的引导……
正如知乎上有位网友所说,只要你们家一日没有男孩,只要你一天没有弟弟,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你们口口声声声称男女平等的父母究竟会不会重男轻女。
在你没有弟弟之前,你会认为父母不善于表达爱意,吃饱穿暖已经是他们表达爱意的极限,但倘若你有了弟弟,你才会发现,不是他们不善于表达爱意,而是他们不善于对你表达爱意而已。重男轻女的对比之下,你才会知道,原来父母心中、甚至整个家族所爱的人,一直都不是你。
重男轻女的家庭氛围下,被人忽视的李玩多么想为自己讨回一个公道,但是整个家族都在无意识之中为李玩灌输了一种“我们家因为你弟弟而没有绝后”的荣耀之感,父母亦频繁鼓励李玩和弟弟之间友善相处,甚至希望李玩也以弟弟的出生为全家的荣耀。
但是显然,弟弟的出生并不让她感到荣耀,而是感到了孤独。为了打发李玩,父亲送给了李玩一条叫做爱因斯坦的小狗,一开始李玩并不喜欢这条狗,但好在这条狗很有灵性,常常在李玩孤独的时候给予沉默的陪伴,李玩也因此对狗产生了感情。

记得在一期节目中,柏邦妮说,心里全是苦的人,要多少甜才能填满的时候,蔡康永正经地回复到,心里全是苦的人,其实只要一点爱就能填满。
而对于少女李玩来说,在她荒芜、贫瘠、孤独的青春里,唯一出现过的温暖和阳光就是这条叫做爱因斯坦的狗。他们一起度过了李玩最孤独的岁月,成为了李玩在这个世界里唯一的朋友。
但遗憾的是,爱因斯坦意外地走丢了。爱因斯坦走丢后,少女李玩疯了一样到处寻找,还央求爷爷奶奶一起帮忙寻找,但是这一行为却引来了全家人的反感——不就是一只狗,怎么一条狗能比她爷她奶还重要,丢了就丢了,你还想怎样?

父亲因为李玩的执着而身心俱疲,大声斥责了李玩,并要求李玩要“懂事、听话”。但是又在心疼之下,继母送了李玩一条假狗来冒充爱因斯坦。
可惜父亲低估了一个少女的智力——李玩不是傻子,第二只狗和爱因斯坦的性格大相径庭,明明不是爱因斯坦,但是父亲殷切的眼神在“逼迫”李玩承认,它就是爱因斯坦。

一个从不说谎的人,在父亲眼神的“逼迫”之下,选择了默认它就是爱因斯坦。这个情节,和《换子疑云》有些类似,《换子疑云》中安吉丽娜·朱莉饰演的母亲丢失了自己的孩子,警察却找到了一个类似的小孩强迫安吉丽娜·朱莉当众承认,这是她的孩子。安吉丽娜·朱莉后来因为不肯承认,还被警方送去了精神病院。
在李玩年少的三观里,承认假的狗是爱因斯坦,无异于将她的三观摔碎重塑。但她知道,父亲这么做是出于对她吵闹的愤怒,出于对她执着的不满,亦出于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爱”。她除了接受之外没有别的办法。

假的爱因斯坦,是成人世界向她编织的谎言。承认假的狗是爱因斯坦,是少女李玩对成人世界的求饶与妥协。
这就是电影《狗十三》主要讲述的故事。在《狗十三》的结尾处,李玩被当做主角奉上狗肉时,她犹豫了很久,最终回过神道声谢谢,夹起一块放进嘴里咀嚼。至此,李玩成为了大人,从此进入了“不谈对错,只看利弊”的成人世界。

在《狗十三》上映之后,有一个问题,成为了网友们热烈讨论的一个问题,那就是:父亲到底爱不爱李玩?
你可以说父亲,爱极了李玩。
首先,父亲作为家庭的经济支柱,的的确确是一个在事业上勤勤恳恳的代表,是他提供了一家人包括李玩的衣食住行,满足了她的物质消费;其次,父亲多次对李玩表现出怜惜,为了让李玩开心两次送她小狗;最后,父亲和李玩在车上一起听歌的时候,父亲捂住了李玩的脸,两个人的关系在那一刻充满了温情。

你也可以说,父亲根本不爱李玩。
首先,父亲提供物质的作用远远大过于父亲这个角色的作用,他奔波于事业之中把李玩丢给爷爷奶奶抚养;其次,父亲多次忽视、斥责李玩,其后送李玩小狗或者道歉,是为了让李玩开心,但也是为了让李玩安静、不吵闹,是一种略带敷衍和讨好的方式;最后,父亲总是口口声声“我为你好”,然后擅自帮李玩选择爱好、志向等人生方向。

那么,综合来看,父亲到底爱不爱李玩?如果可以说是爱的话,父亲对李玩的爱,不同于一般家庭的爱,而是一种父权制度下的爱心暴力式的爱。
爱心暴力式的爱,简称为爱暴力。生活中爱暴力并不罕见,几乎所有把孩子送到杨永信那里接受电击治疗的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爱暴力。
你们不能称之为不爱,但也不能称之为爱——它是一种被强权控制下的爱,就像是父亲养的宠物狗一般,听话懂事就爱你,否则诛之。

在柴静的采访里,大力支持杨永信并把自己儿子小唐送去杨永信那里的唐学礼,对着镜头说:
网戒中心做的是利国利民,功德无量的事。「你不听话,戳一下就听话了。」他觉得这样很好,「你拿电棍戳两下,他就上学了,那不是很好吗?」
在唐学礼的心中,爱是什么?爱就是你走上了迷途,我把你送到了杨永信那里接受治疗后你重新上学,我对你就是绝对无私的爱。至于电击如何痛苦如何反人性,你会不会有心理阴影那都不甚重要。
这就是父权制度下的爱,如同“驯兽”。动物园驯老虎不都这么做吗?拿鞭子一抡,张开嘴,张的不够大,再抡一下,下回它一看鞭子,还没抡嘴就张开了。

但这样的爱真的是爱吗?毕竟送往杨永信那里的孩子不只是与网瘾有关,还有一些只是因为沉迷动漫或者早恋,就被父母强制送往了临沂,接受电击治疗。假设现在,所有催婚的父母都强制性地把儿女送到临沂接受电击,你还能说这样的爱是爱吗?
这样的爱,是被父权定义的爱,他们认为沉迷动漫/早恋/不结婚不对,但真的不对吗?时代早已经改变,沉迷动漫的人或许成为了动漫大师,不早恋的人或许都将被催婚,不结婚或许成为了时代潮流,沉迷网络的或许在电竞里发家致富……时代的改变,让父辈那一代人心中认定的“错误”,成为了“正确”。
但父权错误的教育方式仍旧被每一个家庭代代延续。在豆瓣的《狗十三》评分中,至少有上千人打了低分,原因是他们看《狗十三》感受不到任何疼痛,但不是因为他们被保留了天真,而是他们的天真比李玩更早地被摧毁,从而过早地认同成人世界的虚伪规则。

他们认为李玩的父亲完全没有做错任何事,全片就是李玩一个人在矫情,在作。他们甚至提议到,改名为《我和我矫情的13岁》。他们说:
谁不是这样过来的,就凭你是女生你就能这么矫情?
平淡不说,教育方式我也并没觉得有什么问题,父母都忙着赚钱能养活你就不错了,还要关心你的精神世界,你要求咋这么多?你怎么不出去赚钱去关心父母的精神世界?
现实中碰到这种吼叫女孩,我不会在乎她的故事可能存在的电影感,她捉襟见肘的生活智慧不匹配她的善。
恕我直言,因为这些成人世界应有的游戏规则而表现出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不是它们有多坏,而是你有多软。
以上留言选自豆瓣电影打1-2星差评用户的评论,可以看得出来,在他们13岁的时候已经深谙并且平静地接受成人世界的规则,如果他们是李玩,会更快地承认假狗是爱因斯坦,会更快地吃下狗肉对成人世界问好。
但你不必用你的“过分成熟”去苛责李玩,而且,你之所以觉得其中的教育没有任何问题,是因为你过早地失去了天真,而不是你过早地就拥有了生活的智慧。

但是对于李玩的父亲,其实也不必过分苛责。我们必须承认他的教育是存在问题的,但不能因为教育方式而全盘否定他对李玩的爱与付出,因为时代的限制也是其中决定性的因素——80、90后的孩子大多在父权统治下长大,但是现在00后的孩子就明显与我们不同。
物质的贫乏,是李玩的父亲不得不变得麻木的原因。他一个人支撑着整个家庭的经济压力,他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关注李玩的成长,更没有那份耐心和时间。光是保证一整个家庭的人的吃喝拉撒就足够让他焦头烂额,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物质是充裕的,李玩的父亲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关心李玩的精神世界上边。

但是假设始终都是假设,物质的捉襟见肘才是每个人曾经经历或者正在经历的苦难——也正是如此,广大的群众都能够从这部影片中找到共鸣。而我们作为90后的童年,又何尝不是和李玩一模一样?
我们被迫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我们被迫接受和习惯没有爸爸妈妈的生活,我们被迫提早学会懂事和成熟,我们被迫选择了父母给我们选择的大学和专业,我们被迫早早结婚生子……
我们终于在历经打磨后成熟了,学会带着面具生活,学会和同学、同事搞好关系,学会和观点、意见不一致的人在一起相处、共事,学会偶尔拍一下领导马屁,以便更快地上升到理想的职位。
这被打磨的过程虽然残忍,但是这的确让我们成为了更能够适应社会生存的人。毕竟天真、单纯,对于成年人,更多地意味着被坑蒙拐骗的危险,而不是浪漫的艺术与情怀。

或许正如《致青春》所说,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我们终将以不同的方式,变成我们曾经最讨厌的那种人,这是没有人能够避免的时代悲哀。
亦如《狗十三》的片名,狗13也是方言中一句骂人的话,它的意思之一是:
狗永远是狗,但人不一定在任何时候都是人。
《狗十三》,这或许就是我们成长历程,最残酷的写照之一。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