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纳米技术初级入门 纳米技术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危害简介

 草木青青33 2018-12-13

      关于纳米技术的应用,市场上资料众多,在此不再表述。
     一、 
纳米的单位换算

      专家解释,“纳米”即毫微米,通常用“NM”表示。在物理学中,纳米是一个长度的单位;1微米为千分之一毫米,1纳米又等于千分之一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的十万分之一。

      1纳米=0.001微米(1.0×10-31/1000微米)=1.0×10-6毫米= =1.0×10-7厘米=1.0×10-9

       所谓“纳米科技”,就是在0.1~100纳米的尺度上,研究和利用原子、分子的结构、特征及相互作用的高新科学技术。“纳米微操作”,是纳米技术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在纳米尺度上按人的意愿对纳米材料实现移动、整形、刻画以及装配等工作。纳米微操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

     【知识延伸一---粒径分布的表示】

    比如:D代表粉体颗粒的直径,D50表示累计50%点的直径(或称50%通过粒径),D10表示累计10%点的直径,D50又称平均粒径或中位径。

   粒度D50=3.5 μm,表示累计分布的50%处的直径是3.5μm,也可以用来表示该样品粒度为3.5μm
​     【知识延伸二】

什么是粉体?什么是颗粒?

颗粒是具有一定尺寸和形状的微小物体,是组成粉体的基本单元。

它宏观很小,通常界定在1nm以上和1mm以下,但微观却包含大量的分子、原子。

实践中,单个颗粒很难见到,见到的是无数颗粒的堆积体,也即常说的粉体。广义地说,分散在空气中的雾滴、分散在水中的油滴、溶液中的气泡、多孔体中的孔等也可看做“颗粒”,前两者是液体的“颗粒”,后两者是气体“颗粒”。

通常所说的超微颗粒或目前流行的所谓纳米颗粒,是指1-100nm尺度的颗粒。

严格地讲,纳米颗粒应是2~10nm的颗粒,有明显的量子效应,2nm以下称为原子团;

微米颗粒指1-1000微米的颗粒;亚微米颗粒指0.1-1微米的颗粒。超细颗粒是纳米颗粒与亚微米颗粒的总称;

“细粉”指1-100微米的固体颗粒;“粗粉”指100-1000微米的固体颗粒;超过1000微米的特大颗粒则进入块状物体的范畴了。

不同的行业还有很多不同的说法,统一这些说法有利于粉体技术交流。

      二、纳米技术简介

      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也称毫微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1纳米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的一种技术。1981年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诞生了一门以1100纳米长度为研究分子世界,它的最终目标是直接以原子或分子来构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因此,纳米技术其实就是一种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技术。

       从迄今为止的研究来看,关于纳米技术分为三种概念:

       第一种,是1986年美国科学家德雷克斯勒博士在《创造的机器》一书中提出的分子纳米技术。根据这一概念,可以使组合分子的机器实用化,从而可以任意组合所有种类的分子,可以制造出任何种类的分子结构。这种概念的纳米技术还未取得重大进展。

      第二种概念把纳米技术定位为微加工技术的极限。也就是通过纳米精度的"加工"来人工形成纳米大小的结构的技术。这种纳米级的加工技术,也使半导体微型化即将达到极限。现有技术即使发展下去,从理论上讲终将会达到限度,这是因为,如果把电路的线幅逐渐变小,将使构成电路的绝缘膜变得极薄,这样将破坏绝缘效果。此外,还有发热和晃动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新型的纳米技术。

       第三种概念是从生物的角度出发而提出的。本来,生物在细胞和生物膜内就存在纳米级的结构。DNA分子计算机、细胞生物计算机的开发,成为纳米生物技术的重要内容。

       三、纳米粒子对环境的危害:

      目前尚不明确,主要担心纳米颗粒可能会造成某些未知的危害。

      四、纳米粒子对健康的危害:

      纳米颗粒进入人体有四种途径:吸入,吞咽,从皮肤吸收或在医疗过程中被有意的注入(或由植入体释放)。一旦进入人体,它们具有高度的可移动性。在一些个例中,它们甚至能穿越血脑屏障。

       纳米粒子在器官中的行为仍然是需要研究的一个大课题。基本上,纳米颗粒的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大小,形状和同周围组织的相互作用活动性。它们可能引起噬菌细胞(吞咽并消灭外来物质的细胞)"过载",从而引发防御性的发烧和降低机体免疫力。它们可能因为无法降解或降解缓慢,而在器官里集聚。还有一个顾虑是它们同人体中一些生物过程发生反应的潜在危险。由于极大的表面积,暴露在组织和液体中的纳米粒子会立即吸附他们遇到的大分子。这样会影响到例如酶和其他蛋白的调整机制。

        五、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很多,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真空冷授法:用真空蒸发、加热、高频感应等方法使原料气化或形成等粒子体,然后骤冷。其特点纯度高、结晶组织好、位度可控,但技术设备要求高。

       物理粉碎法:透过机械粉碎、电火花爆炸等方法得到纳米粒子。其特点操作简单、成本低,但产晶纯度低,顺粒分布不均匀。

       机械球磨法:采用球磨方法,控制适当的条件得到纯元素、合金或复合材料的纳米粒子。其特点操作简单、成本低,但产品纯度低,颗粒分布不均匀。

       气相沉积法:利用金属化合物蒸汽的化学反应合成纳米材料。其特点产品纯度高,粒度分布窄。

沉淀法:把沉淀剂加人到盐溶液中反应后,将沉淀热处理得到纳米材料.其特点简单易行,但纯度低,颗粒半径大,适合制备载化物。

       水热合成法:高温高压下在水溶液或蒸汽等流体中合成,再经分离和热处理得纳米粒子。其特点纯度高,分散性好、粒度易控制。

       溶胶凝胶法:金属化合物经溶液、溶胶、凝胶而固化,再经低沮热处理而生成纳米粒子。其特点反应物种多,产物颗粒均一,过程易控制,适于氧化物和11VI族化合物的制备。

       徽乳液法:两互不相溶的溶剂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形成乳液,在徽泡中经成核,聚结、团聚、热处理后得纳米粒子。其特点粒子的单分散和接口性好,11VI族半导体纳米粒子多用此法制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