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四川人尊称为蜀中孔子, 蜀汉最大的卧底, 两家帝王也因他而亡, 他到底是对是错, 还要等你评说。

 关中柔情 2018-12-1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一曲《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歌曲仿佛回到了三国时期的荡气回肠,英雄的惺惺相惜,也让天下最终归晋。


我们今天就说说蜀汉的灭亡

蜀汉(221年5月15日 -263年),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

公元263年十月。邓艾趁姜维被牵制在剑阁之时,亲自率军偷袭阴平,邓艾越过蜀道。蜀道之难大家可想而知,十月邓艾均出其不意的抵达江油,后邓艾亲自督军,大败蜀郡,攻破绵阳,一鼓作气攻破了雒(luò)县(今四川广汉北),而我们的后主刘禅因为听从黄皓之言,认为敌兵不会来,所以不作城守调度。导致邓艾兵直逼成都,后主刘禅惊恐万分,自觉大势已去,紧急召开御前会议。

根据正常的节奏及程序,应该在朝堂上回分为两派,分别是主战派和主降派,但是此时在成都的刘禅的堂下此时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其实也是分为两派,但是两派都是主降派的,不同的是,一派主张投降东吴,另一派主张退守南中,然后借助少数民族的力量在图复兴。


正在两派争吵不休的时候,终极BOSS谯周出来讲话了,在这里我们先扒一扒谯周的黑历史。

谯周:(201年-270年),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今四川西充槐树镇)人,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

幼贫丧父,少读典籍,精研六经,颇晓天文,为蜀地大儒之一,门下有陈寿、罗宪等学生。诸葛亮做益州牧时,任命他做劝学从事。诸葛亮死后,谯周前往奔丧,虽然朝廷随后下诏禁止奔丧,但谯周仍因行动迅速而得以到达。刘禅立太子时任命他做太子仆,调令家令,之后迁任中散大夫,光禄大夫。在蜀汉任官时期,一向以反对北伐战略而闻名。见姜维多次北伐而虚耗蜀汉国力,因而不满,著《仇国论》力陈北伐之失。

炎兴元年(263年),魏国三路伐蜀,谯周因劝刘禅投降,被封为阳城亭侯,迁骑都尉,散骑常侍。司马炎称帝后,征召谯周入洛阳为官,谯周无奈之下带病前赴洛阳,不久病死。

谯周起初是益州牧刘璋手下,在刘备围困成都致使,谯周力权刘璋投降;诸葛亮北伐谯周屡次反对北伐(在这里暂且不论北伐是否正确);姜维八次北伐谯周屡次劝阻;邓艾围困成都,谯周力权刘禅投降。在这几次的劝谏当中,都是夜观天象,认为是天命所归。

可以看出,谯周是唯天命论,我们不能欺负别人,别人欺负我们,我们就投降的人。这种人在乱世当中坚决是不能要的。


  

说完他的黑历史,我们在看谯周怎么说,谯周当时说了下面一段话。

“自古已来,无寄他国为天子者也”,自古以来天子就没有寄人篱下的。“魏能并吴,吴不能并魏明矣。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

“且若欲奔南,则当早为之计,然后可果;今大敌以近,祸败将及,群小之心,无一可保?恐发足之日,其变不测,何至南之有乎!”

南方远夷之地,平常无所供为,犹数反叛,自丞相亮南征,兵势逼之,穷乃幸从。是后供出官赋,取以给兵,以为愁怨,此患国之人也。”

这短话的意思就是,自古以来,没有寄居在其他国家做天子的,去了其他国家只能称臣,在就是自古以来都是以大吃小,蜀汉既然能被曹魏吞并,那么东吴迟早也会被曹魏吞并的,最后还是要投降曹魏,为什么我们要接受两次侮辱呢。

如果我们要去南中(孟获管辖的地界),其实是可以的,但是现在时间太晚了,去南中是要提前计划的,我们已经失败了,下面的哪些小虾米,都是没有信用的人,只管自己的性命,谁会管我们呢。况且我们去了那边,能保证他们不会叛乱呢。

本来南中就是诸葛亮发兵压制的人,本来就不是我们自己人,还要征税,现在我们这些人过去那么就要增加更多的税,增加负担了,他们肯定会反叛的,所以我们不能去。

说完后,朝堂顷刻安静了下来,过了许久,有人低声说到“今艾以不远,恐不受降,如之何?”,谯周说到“方今东吴未宾,事势不得不受,(之受)〔受之〕之后,不得不礼。若陛下降魏,魏不裂土以封陛下者,周请身诣京都,以古义争之。”

这短话的意思就是说有人说,今天邓艾已经马上要攻克成都了,他不接受我们怎么办,谯周说“现在东吴还没打下来,如果他不接受我们,我以项上人头担保,亲自去说服他们就行了”


在这场辩论当中,谯周估计也都想过了。曹魏一家独大,天下一统已成定局。还不如趁早煽动刘禅投魏,换取司马懿对益州集团的信任,能有机会再度坐稳益州,回归故土,不让外人蚕食呢?

正是有了谯周的分析,后主刘禅决定归降曹魏,从此之后真正拉开了三国归晋的序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