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溪明月夜 很多玉石,从外表看就是一文不值的“石头”,但是当我们剥去皮壳创作出作品后,却能被惊艳。玛瑙,在地球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产区,质地及形态不一,被不同地区的玉雕师及艺术家创作成不同艺术品,并赋予了不同的艺术形态及寓意,这些脑洞,我们常被折服。 面对料子,要说玉雕师不挑剔,那是假的!这一点,玉雕师王键也不例外,面对料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挑最符合心中的意境,选择时题材早已有了7、8分的把握,不管美丑,总能用适合的题材表达出料子和自己的语言。 他刀下的作品,精致且粗犷,保留了很多玛瑙天然的性状和皮壳,让我们欣赏他创作里面的同时,更能读到天然玛瑙的韵味,这其实也是许多玉雕师慢慢摸索的创作理念,保留更多的天然性,与大自然巧妙对话。 一位网友说过:“有些玉雕作品,光滑圆润,显得俗气;保留原料的皮色特点才显得更加纯朴自然,更有艺术性”。这一点笔者非常赞同,当我们面对一些常见的题材出现了“审美疲劳”时,原始的味道便有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桃源仙境 近日,玉雕界对王键老师做了一个简单的采访,这让我们更加了解其创意及雕琢背后的故事。 玉雕界:王老师,你俏色的作品未雕之前有没有设计初稿?中途会不会因为纹理及裂纹的变化而改变最初方案? 王健:玛瑙的种类比较广泛,颜色更是千差万别,创作上就多以俏色、巧雕为主。但是不管什么题材,我每次创作都会有初稿,这样才能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玛瑙是大自然的产物,其内在和外在本身就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当我在创作的时候,会根据实时情况进去处理,并随纹理的变化而变化。 玉雕界:作品创作中,选料、设计、雕刻、抛光这些环节哪一个你认为最费精力? 王健:每件作品的完成,都需经过这些环节,更需要用心,所以每个环节使用的精力都差不多。从最初的选料、设计、出坯、推形、收细、抛光、底托、成品,都需要竭尽全力、事无巨细、倾尽所能才能创作得更好。 玉雕界:现在,机雕成为行业中大家讨论的话题,且很多玉雕师开始借助机雕雕刻,王老师现在创作的材料和题材,似乎不能用到机雕,王老师就对于机雕怎么看? 王健:就市场而言和某些颜色单一的材质确实适合机雕,机雕不仅可以节约时间,节约成本,符合市场的需求,可以快速的批量生产。但是,机雕虽然是一种发展方向,但是对我现如今玛瑙创作而言,机雕暂时还做不到这么精细,也达不到我的想法及创作思路。 玉雕界:如今整个市场处于寒冬期,面对这样的变化,你怎么看,做了什么调整? 王健:作为玉雕师、设计爱好者,无论面对怎样的环境我们都应该保持最初的梦想,一路坚持,潜心沉淀,应我们当地的会长杨大师所言,“无论是什么时候,都应该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创作上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调整,但每个阶段的用心都是一样的。 最后,王键近期的三个玛瑙创作案例,与大家一同欣赏、学习。 【案例一】 一块黑白玛瑙,中间部分的白色、褐色部分,巧妙设计成为远山、瀑布、书和房屋。王键将色彩用到极致,也将整幅画面推到高潮,白色部分与黑色部分相得益彰,巧妙利用玛瑙色差的同时,也营造了一幅不可多得的“山水画卷”。 ![]() ![]() ![]() ![]() ![]() 【案例二】 古道、边塞、佛窟、城楼、骆驼商队,王键用玛瑙黄色部分表现出古代鲜明生活的状态及繁荣景象;下面保留玛瑙的原有形状与色泽,更像是我们的大地,悄无声息的孕育着这一切,也悄悄的记录着故事,开头到永远。 ![]() ![]() ![]() ![]() ![]() ![]() ![]() ![]() 【案例三】 粗糙的原石看似毫无新意,但是王键却读出了别样的韵味,黄色部分雕琢成为驼峰商队走在丝绸之路上,与沙漠、夕阳的色泽巧妙融为一体,红色、灰青色部分巧妙设计成为石窟,见证着辉煌的历史文化。观看这样的画面,仿佛回到了那个梦开始的地方,与骆驼商队一同西行。 ![]() ![]() ![]() ![]() ![]() ![]() ![]() ![]() 名家介绍 ![]() 王健,中国青年玉雕艺术家,辽宁省工艺美术大师,辽宁省特级玉雕大师,国家工艺品雕刻一级/高级技师,中国玉文化研究会玉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入选2016年《中国人物年鉴》。 2000年从师于“辽西鬼才”中国玉雕艺术大师马宝军。 2010年学艺满十载,拜别恩师,创办自己的“玉恒手工玉雕工作室”。 王健的玉雕作品博采众长,又极具自我风范,既继承了传统玉雕风格,又融入了现代艺术造型的创作。其作品以战国红为主。从硬朗的线条到精致的打磨,从浪漫的色彩到质朴的升华,他的作品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视觉的震撼,更是雕刻者们内心的诠释。 每一段故事的发生,似乎都有一段尘封的历史做见证,玉雕作品,便是传承这些文化的载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