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树高千尺 叶落归根

 建辉芨芨草 2018-12-13
绿叶对根的情意毛阿敏 - 天之大

  秋意渐浓,带来了丝丝凉意,也催生了美丽和浪漫。范仲淹曾作一首《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落叶,是草木枯荣到最后定格出的唯美画面,是秋的名片。拾一枚落叶,留一叶知秋,捡一片红霜,藏一掌金风,不知是秋天成就了叶子的金色,还是叶子成就了金色的秋天。

  看到叶这个字的时候,一般我们首先会想到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树叶。但其实这个字在古代有两种不同来源:一种就是现在这种字形本身“叶”,另一种是“葉”。

  先说“叶”字本身。在古时,它的读音是xié,意思与“协”相同。从字形上看,“叶”与“协”里面都含有“十”,表示“众、众多”。两个字都是通过描述众多事物和谐地聚在一起,表达融洽、和睦等意思。例如唐代白居易在所撰明远大师的塔碑铭及序中说:“师与徐州节度使王侍中有缘,遂合愿叶力再造寺宇”;再如柳宗元《为文武百官请复尊号表》:“今者君臣同德,上下叶心。”“叶力”和“叶心”都有同心协力的意思。而古时用来指代草木之叶的,则是“葉”字。它由“艹”和“枼”构成,下面的“枼”读作yè,既表示整个字的读音,同时由于它又有薄木片之意,所以和“艹”合在一起,就表示与草木有关的、薄薄成片状的叶片了。后来随着汉字简化,“葉”就写成了现在这种字形“叶”。

  “看花应不如看叶”,宋代诗人罗与之道出了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所怀有的赏叶情结。而这其中最为人所钟爱的,要数秋日的红叶。当漫山遍野,层林尽染时,铺天盖地的火红色所能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所能引发的吟咏感叹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面对红叶,有人顾影自怜:“芙蓉苑外新经雨,红叶相随何处流”,用漂流在水中的红叶抒发自身的漂泊无依;有人离情依依:“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以霜林的醉容渲染离别的愁思;有人思人怀远:“江城红叶尽,旅思倍凄凉”,以红叶的落地归根对比自己的客居他乡,写尽了亲人别后的相思离愁;有人昂扬洒脱:“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摆脱了一般文人“悲哉秋之为气也”的思维方式,为后世留下了一首独特的红叶赞歌……

  有句俗语说:“树高千尺,叶落归根”,叶子在树上出生成长,终将飘落大地,紧落在根旁。其实不止是叶,狐死首丘、代马依风、鸟飞返乡、兔走归窟……大凡世间有点灵性的动物,大抵都会思恋故地,哀其所生。人更是如此。对于中国人来说,我们热爱故乡,有永远无法排遣的乡愁。叶落归根是一种情怀,一个游子,万里漂泊,对家乡故国魂牵梦绕,总要千方百计回到自己的故乡。爱家,爱乡,也就是爱国,所以毛泽东在《到韶山》诗中咏叹道:“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所以《黄河大合唱》中唱到:“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正是这种情怀,才使得那些漂泊异乡、没有办法重回故地的人,把曾经故乡的样子、发生过的事情、出现过的人,一遍又一遍地讲给后世子孙;也正是这种情怀,帮助中华文明亘古如斯、薪火永续、代代相传。

  歌曲中唱道:“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无论我停在那片云彩, 我的眼总是投向你,如果我在风中歌唱, 那歌声也是为着你……”时间不能掠走绿叶对根的那份深情,岁月更偷不走中华儿女那一份长长久久的乡愁。家国情,深植于每个人心田中,岁月愈加深长,情感就愈加深邃。我们的身影或许会奔波在世界各地,但心却将永远望向祖国的方向。(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郝思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