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本文作者林隐(笔名),贵州六盘水人。 作者 林隐 从初中一年级接触名著时,便迷上了《红楼梦》。在我从小成长的生活中,都存在着林黛玉的影子。因生活所迫,父母长年奔波在外,同样的被寄养在亲戚家里,而因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是“林”,则常被唤名“林妹妹”,每每此时我便怒回:请叫我全名。同样的体验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但是我却没有黛玉大观园的欢乐,我是穷人家的孩子,每天除了吃饭上学就是干活。在那段寄人篱下的生活中,除了与林妹妹的“感同身受”,更多的是让我成长的更快,懂事得更早。 林黛玉进贾府 林妹妹第一次到外婆家,外婆与二位舅母则是在房间里坐等黛玉。黛玉走的是西角门,进了西角门后便由贾府的人抬娇,下了娇后便来了几个迎接她的婆子丫头及自己带来的一老一小,带领她前往拜见外婆及舅母们。这样的去外婆家,在常人看来,这没有什么毛病。 但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们且看薛宝钗进贾府的时候,不仅带有婆子丫头还有自己的母亲哥哥带着去往贾府,原著中写道“薛太太带了哥儿姐儿进京且在门外下车了。”虽没有明确说明薛家母子一行人是否从正门入贾府,但是人物的表现也有不一样,喜得王夫人带着王熙凤出了大厅忙去迎接,且87版影视中贾老夫人则是带了媳妇儿婆子丫头门在大厅门口站着等待。 这样一比较下来,可有太多不一样了。有的前辈分析说,是因为贾家把林黛玉当自己人,回自己家就没有那么多礼节,而薛家母子三人是客人,礼应客气。但是,我却不那么认为,同样的是第一次进贾府,却有如此的不同。有时候,我常常想假如换个思维,假如林黛玉是由父亲林如海及母亲贾敏带领入贾府,会不会走的不是西角门,会不会有各位舅舅舅母外婆站在大厅外等候,单独拜访时,两位舅舅也不会避而不见。可惜,一切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许多人情冷暖还得自己去应对,自己去成长。 抄大观园 凤姐道:“丢了一件要紧的东西,因大家混赖,恐怕有丫头们偷了,所以大家都查一查,去疑儿”。 王善保家的:薛大姑娘屋里,断乎抄检不得…… 这个自然,岂有抄起亲戚家来的…… 话说这一群主仆一头说着这样的话,一头到了潇潇馆内,一到屋里就开始抄检起来…… 咱们且看,同样都是贾府的亲戚,却又有主仆这样的区别对待。我看到有的老前辈评议说,这是因为贾府是把林黛玉当做自己人,而薛宝钗是客人。我想可能,感同身受太难,那时林妹妹的心情不是一个“多愁善感”能够解释的。我们还按照前一件事的假设,如果贾敏还没有死陪林黛玉一同住在这萧湘馆内,又会有哪个主子或下人敢进门抄检? 林妹妹有可能并不是天生的多愁善感,也许是进入贾府的种种原因,不得不让她处处小心,步步为疑,虽是在外婆家,但终究是生活在别人家的屋檐下,哪会有在自己家那样自在,哪会有父母陪在身边那样快乐幸福,多愁善感更是难免。从而为最后林妹妹的难过而终埋下了伏笔。 或许在贾府,她没有得到薛宝钗一样的客人待遇,也没有得到贾宝玉的主人待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