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包产到户前已实行“小包工” 长清河东崖村忆芳华

 小园耕夫 2018-12-13
河东崖村不到150口子人,有290多亩山坡地。我当保管、副队长时,社员粮食不够吃的,就吃那个菜窝窝,上山上捋那个洋槐叶。我们全大队24个生产队,提倡的是300多斤粮食,就是俺这个村,我当了队长后就叫人们吃到400斤口粮,当时是粗粮、细粮都加起来,还有瓜干。从1972年、1973年起,我就开始实行了这个“小包工”,当时这么做也是冒着风险,上边政策不叫那么办,就不能办!要不这样,社员的生活提不上去呀。好比说坡里栽上一百亩地瓜,我就按劳力搭配下去了,自己薅秧子、自己打水去栽,要是打呼隆(方言:混在一起)去栽呢,三四十个人栽不了多少。刨地瓜也这样,通过抓阄各人认各人那个地,到时候统一往哪个地里聚堆去,一天刨1万多斤,否则得干三天。那个时候谁喂一头猪,队里给他二分饲料地,你交一百挑子粪。这个饲料地他个人种着个人收,喂大了猪归自己,光给生产队交粪就行。这达到了他们的积极性,有喂两头的,有喂三头的。“小包工”其实就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这个办法。从这窝哩(方言:这事儿上)他们才富裕起来的。那时候虽然别的庄都不少荒地,不见么(方言:没收成),俺庄里就基本上没荒地。那时候俺庄里都达到什么程度了呢,自行车子,缝纫机,收音机,每家每户都有。我们全镇三四十个村,别的村都没大有。双泉公社是1975年、1976年开始搞大寨田,俺庄的小青年都骑着车子出去。别的庄里你像北边尹庄这么好,也没三辆两辆的,就是俺村一出发就是二三十辆自行车子,人家都看着眼热呀!从前俺庄这里有个小学校,喂几个猪,喂点瓜干,到年上杀上两头猪,一个人分上三斤二斤的肉,别的庄都没这事儿。“包产到户”在当地也是最早的当时开三中全会的时候,我知道这事儿。当时咱搞包产到户,在咱这一块也是最早的。我记得是从1978年开始,那一年没敢大面积地分,一家子几分地。到第二年、还是第三年啊,就全面放开了。当时分地是按人口分,好地和差一点的搭配开。那时候是公社第二把手和第四把手都在俺这个庄里驻队。当时分地的时候没签合同,生产队的牲口、工具还没分开。牲口好像是1981年分开的。生产队有七八个牲口,有牛也有驴,没有马,马车、耧车也没有,就是光有推车子。一头牛吧那时候有值一千的、有值几百块钱的,当时就按这个钱数来分配牲口,或者三户或者五户分一个牲口。刚分地的时候,村民那个心气比原来在队上那个计工强得多了。他们到点就自己就上坡了,没早没晚地去干活。联产承包以后,劳动强度实际上增加一倍也多,产量比吃工分肯定得多呀。从1980年以后,慢慢形成了粮食的增长,由一口人二三十斤棒子达到了一百斤,能吃个棒子面窝窝啦,地瓜面的黑窝窝、菜窝窝就吃得少了。全部吃上白面得1985年以后,当时的麦子是自产的。1985年以前,就是俺和房庄,麦子达到了一口人七八十斤,光吃面也不够呀。1985年俺这里才安的电,以后村里就有买电视的了,记得当时看过重播的电视剧《霍元甲》。这9个自然村还属俺庄里安得早,安上电好几年后,别的村里才安的。1990年以后,咱这里大面积种的是地瓜和花生。地瓜是切成干以后在地里晒了,干什么呢,咱长清就一个酒厂嘛。从那开始经营就开始活了,咱这所有的瓜干三四毛钱一斤、六七毛钱一斤,都随着在家里就装走了。从那以后,用地瓜干换面吃,给他230斤瓜干换一百斤、两袋子的面。栽核桃200多亩,不用下大力了我(张兆国)是1966年出生的。1986年当兵入伍,在部队上入的党。1990年12月复原回来后,就和家属在家里种点地,人家有让地的,就赶紧地呼啦,一亩地给人家200块钱,包人家的地种,最多的时候我种过五六十亩地。那时候,光谷子一年弄4000来斤。后来有了孩子,在家里也出不去啊。到了2000年以后,我在北京待了几年又回来了。也没挣着钱,咱没技术,挣的钱都不够给孩子上学要交的钱。2010年以后,我就上村委来了,在村里直接选上以后,2011年担任任贾庄村支部委员兼河东崖村组长,2018年担任贾庄村村委会主任。河东崖是个自然村,现在与邵家背、贾庄三个村合起来是一个贾庄行政村。过去咱这里种玉米、地瓜,现在地瓜老些年不种了。从前适应红皮的白瓤地瓜,现在能卖动的是那种红瓤的、烤地瓜用的,俺东山上不适应,种了裂口子,人家没人要。白瓤的出地瓜干、地瓜面,可用来加工粉皮粉条,现在这一块有污染,不让干了。就是种点玉米、麦子。河东崖原来有个小湾,七八年前,国家又给修了一米多的那个拦河坝,这一存水成了大湾,卖了个水泵,安上机器管子,原来浇不到的地就可以把水扬上去了。有了水浇地,一亩地打1200来斤麦子,和平原基本上差不离。这二年村里种地,没大有用牲口的了,现在都机械化了。现在贾庄行政村是625口子人,205户,光孤寡老人有60多个常在河东崖(自然村)这里住的,有户口的有125人,这些年村子里出去的得占2/3。有的在济南、在长清买房子了,孩子就在外边上学了。基本上家里光剩些老人了。从去年11月到今年11月,整个队才出生俩孩子。现在,实际上平均土地比以前还要多。从2010年前后,这个村的山顶、山坡地开始栽种核桃树,现在有200多亩,等于退耕还林。现在最起码来说,不用和过去出那么大的力了,老人够个核桃他可以够到吧。核桃收下来,人家有要的,随着就可以销售了,比如说我这里打下来一千斤,两块钱一斤,给他2000块钱就装走了。其他经济作物还有牡丹,咱全镇普及的。再有二三年,基本上这些地都不能用的,都成核桃树了。效益这几年不展现的(方言:不明显),今年也不知道怎么弄的,核桃都烂树上了。庄里最热闹的时候还是春节原来这个庄没自来水,2014年,我和村干部带人把这个大井挖出来,冲干净,镇上给咱建的水池子,直接加压然后再循环回来,让全庄都吃上了自来水。河东崖原来进村没一米水泥路(水泥路之前有过沥青路,好像是上世纪90年代修的),2014年交通局给修了400米的水泥路,到了2016年,咱有个土地整理项目,又争取了一个,就把山上这个路也修通了,今年11月9日,村里又完成了水泥路户户通,全村7800来平方。原来,进村街里的路是一米半左右宽,这几年把基础打了,扩展到四米多宽,两边垒了花池子,栽上了绿化树。上山的路咱去年也绿化了,栽上了海棠么的。现在村子里最热闹的时候还是春节,孩子们出去的都回来了,私家车街上基本上都满了。你像这个地方,到年上停着六七辆。基本上都是在外面的有汽车,家里的这些人没有。春节俺这个庄有个闹十五的风俗,和花灯会似的,村民自办的,各家各户都出人。跳个舞啦,扭扭秧歌啦,俺叔他们这些老人在前面砸个鼓,挨家挨户串串门。这些出去的人呢,在外面都买了房子,但也没忘老家。你像大智学校的董事长张维东,就是俺村的,也不大(方言:不摆谱),春节回来挨家挨户转一圈。过去的时候,过年给村里老人买面呀这些东西的。现在,所有村里这些绿化都是他提供的,光给村里今年的绿化树,大智学校里就花了10万。一期工程搞完了,他还让再搞二期。就想把村里弄得挺漂亮的,家来时看看最起码有花有草的,那就行了,这是他的一个愿望。咱这里过春节的时候,初一到初六还唱六天的戏,也是张维东请来的。从今年起他叫连着唱6年,听说把钱已经给(戏团)拨过去了。文献链接本年(1979)济南市农村开始推行以家庭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部分社队发展为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生产责任制,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全年粮食总产达7.9亿公斤,比上年增长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