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在每次看书时,把全部内容系统装入大脑

 行喜 2018-12-13
播放GIF

每个人都会遇到「读书记不住」这个问题,但你是如何去解决的呢?

你其实在监狱中

我们先来看一个场景:

有一天晚上,有个人让你去停车场帮他拿个东西,你想也没想就去了。

你走到一辆车前,却发现地下有一把7毫米口径的手枪。你很好奇地捡起来看了看,却突然看到车中有一位男子已经被枪打死。

这时身边冲出几十名警察拿出枪指着你,你被抓起来了,并且被指控谋杀!

随后,你被关进一所最臭名昭著的监狱,在这里陷入无尽的焦虑和痛苦中。

事实上,你真实的生活就是这样——经常突然就陷入认知的“监狱”中。

于是,你想到要逃出来,开始留意监狱的布局并且制定越狱计划(这就好比读书,想看清楚自己和身边环境,并找到逃离路径)。

但因为你在监狱中的活动范围却很有限,有95%以上都是你的未知领域。

即便你偶尔看到一个下水道口,活在放风的地方捡到几个螺母,你也很难让把他们产生什么作用(在有限的认知范围内,很难把未知领域的知识组合成有用的信息)。

这就是99%的人读书的问题,读书慢,记不住,读了没有用,都是这个原因。

最好的解决方案应该从外部中来:

比如,你有一个弟弟,他是一名投资分析师,拥有强大的分析和布局能力。

在你蹲监狱这段时间,他仔细研究了你的案件情况,监狱及其周边环境的具体分布。甚至,他把整个监狱的结构地图纹在自己身上。随后他故意犯罪,来到你所在的监狱,对你说:“我来带你逃出去。”

因为有了一张“监狱”的全局地图,你们才变得无所不能——看到任何东西都知道在该在什么地方使用,见到每一扇大门都知道通往何处,轻松设计出逃离路线。

事实上,我就有一张你需要的「知识地图」。假设我现在探望在“监狱”中的你,我希望可以悄悄递在你手上。

这是你在“监狱”中,做梦都想拥有的一张地图。那它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你需要理解“尺度”

和《越狱》中男主Michael不一样的是,这张「知识地图」不用纹在背身那么麻烦,它更像是你日常使用的手机地图Google、苹果、高德、百度等)。

只要你使用过以上任意一个手机地图,那就很容易理解什么是「知识地图」。

打开一个手机地图,你可以尝试放大或缩小。

比如放至最大,可以很清晰看到七大洲四大洋,也可以看到每个国家的地理位置。

如果你缩至最小呢,你可以看到你家附近的街道,建筑,餐厅等情况。

在地图中,缩至最小是以“街道”为尺度单位,放至最大是以“大洲”为尺度单位。同时我们可以得到“街道”→“片区”→“城市”→“省(州)”→“国家”→“大洲”这6个尺度空间。

要理解地图,首先就要理解什么是尺度空间。

相比而言,「知识地图」的尺度级别大致有15个。为了方便你理解,我把这15个尺度分为四个尺度区间:

| 小型尺度区间

1、「细胞」

「细胞」是人类最小基本组成单位,这就好比“街道”是手机地图的最小基本组成一样。

如果你最近在看《刻意练习》这本书,里面提到“如何更快记忆”这个问题,讲到了大脑神经元细胞的工作原理,你就可以把这部分知识存储到「细胞」这个尺度空间内。之后可以很快速提取出来。

2、「生物组织」

生物主要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这四大组织,他们是由各种「细胞」组合而成。

健身、养生等很多类知识,都在这个尺度中。

3、「脏器」

「生物组织」又构成人体的「脏器」,就是你熟悉的心脏、肺等。肌肉四肢等也在这个范畴。

医学、生物学、身体健康等很多知识,就在这个尺度中。

4、「生命系统」

各种「脏器」的不同组合又构成不同的「生命系统」,比如消化系统是由食道、胃、小肠等器官组合构成,人体内总共有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等八大系统;

包括认知、学习、运动、情绪管理、育儿大脑开发等很多类知识。

5、「人类个体」

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但其实,一个「人类个体」无非就是这八大「生命系统」,加上一点点理性逻辑思维,再形成一个自我意识的,这么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可以读书、可以表达、更多被情绪占据、偶尔也可以思考和仰望星空。

研究「人类个体」的知识是最多的,几乎整个心理学就在做这件事。

小型尺度区间是“从细胞到人类个体”这5个不同尺度,也可以叫做“人类个体尺度”。

| 中型尺度区间

一个人类个体只是全世界人口的七十亿分之一,这个尺度当然不算大。我们再看如何进一步放大尺度:

6、「共生型连接」

作为一个「人类个体」,你一出生,就会对母亲产生连接,然后依次和父亲、亲戚、老师、最亲密的朋友、恋人产生连接,你需要他们,他们也需要你,你绝大部分的“自我存在”都是因他们而建立起来的。

任何一个人,都会和身边3-10个人进行深度连接,这个叫「共生型连接」。你的爷爷奶奶,很可能一辈子就只有「共生型连接」,这个尺度要比一个单独的「人类个体」稍大一些。

沟通、表达、心理学中的关系理论、依恋机制等知识就在这个尺度中。

7、「组织型连接」

什么是「组织型连接」呢?一家公司往往就是一个或多个组织,一个线上的读书社群也是一个组织。

在组织中,每个人会扮演不同角色,就像一台机器上的一个零部件一样,持续输出自己的价值,然后得到自己应有的回报。

一个人在组织中,通常能连接10-100个人这样一个尺度。我们父母那一代人,生活尺度最大边界往往就是「组织型连接」

包括职场规划、领导力、团队管理、效率管理等等知识。

8、「市场型连接」

连接100个人,对于我们这一代人就太有限了。事实上,我身边有很多人开始自己写作,成为插画师,或制造创意和产品,这样可以用一篇文章或一个创意产品一口气连接上千人甚至几万人。

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尺度就比之前要大很多,每个人可以单独连接市场。所以第8个尺度叫做「市场型连接」。最大特点是你需要挖掘市场中用户的共性需求,然后提供满足。

中型尺度区间是指“个体向外连接”这个过程,也可以叫做“连接尺度”。

包括产品、营销、创意创业等等知识。

| 大型尺度区间

9、「商业市场」

一个单独产品,往往是满足或消除了用户的一个点(爽点或痛点等),比如可乐满足了“炎热夏天来罐冰镇饮料”这个点,我们建立的这个「认知地图」,是消除了“不知道如何发现和解决问题”这个痛点。

而一个产品必然会形成一个行业,一个一个行业就组合成了我们现在的「商业市场」。

包括宏观商业、行业分析等等知识。

10、「经济」

包括人类现在所有的经济活动。

比如包括“基础设施”,水、电、网络、房屋、交通、城市化规模等等方面。

11、「集体意识形态」

从《人类简史》中,我们学到了一个概念,人类的文明必需依靠共同想象来完成,这就是「集体意识形态」。

比如包括货币体系、科学与技术、习俗文化、国家制度等等。

12、「人类文明」

一个大致的公式是:商业市场+基础设施+集体意识形态=人类文明。尤瓦尔·赫拉利的三本著作就是站在这个尺度上去思考人类的整前世今生。在这个部分,有太多作者横向纵向去试图理解「人类文明」的整个脉络。

包括进化学、社会学、历史等等内容。

13、「生态环境」

人不是单独存在这个世界的,事实上,即便把所有人类文明的痕迹加上一起,可能还没有占到整个地球生态的1%。

这里的尺度知识包括气候环境、海洋环境、博物学、生态圈等等内容,这些才是地球的主宰。

大型尺度区间里都是人类或全球大尺度问题,所以也可以叫“文明尺度”

| 超大规模尺度区间

尽管地球承载着无数生灵,它的直径也大约只有13000千米,人类所有目前为止的活动范围几乎就局限于此。但如果我们开始仰望星空,就会发现这个尺度只是尘埃。

14、「天文单位

在天文学上,地日平均距离(1.5亿公里)称为一个天文单位。人类未来50年的太空活动范畴,基本也就在这个尺度。

比如埃隆·马斯克的SpaceX公司,曾宣布火星移民计划。火星到地球就是0.6个天文单位。这是人类少数以「天文单位」为活动尺度的企业了,所以看上去非常酷炫。

包括引力场、行星环境等诸多内容

15、「星际空间」

这里的尺度标尺是光年,比如银河系的直径是10万光年。诸如各类恒星,星团,星云,黑洞,各种星际尘埃等等。

人类在此尺度之间的活动,更多出现在科幻小说中。

大规模尺度区间都是星际或宇宙级的问题,所以叫“星际尺度”。普通人很难理解。

这就是「知识地图」的全部15个尺度空间。

(p.s在小型尺度区间前,应该还有微观尺度区间,最小是普朗克长度,质子,原子等,微观尺度离人类的活动尺度太过遥远,所以暂时不作收录)。

有了尺度的概念,你才能把每一项知识准确放进脑子里,同时也更方便调取出来。

这就好比,你从前在街头流浪,无论得到什么新东西,比如新看一本书,里面起码有200多个知识点,你都只能凌乱地扔在一个地方,之后就什么都记不住。

但如果你脑子中有一张「知识地图」,就好比你现在买了房子,你每次收获的知识,都可以准确放到相应位置——大尺度的知识放在房间内,小尺度的知识放在抽屉,一切井井有条。

比如我昨天看读了《生命3.0》,就会把主要内容放到第11或12区间内的某个位置;看到“复利模型”这个知识点,就放到第8区间,投资方面的位置上。

当你遇到相关问题时,,可以非常方便的调取其中知识。

这是理解地图的一个方面——尺度。我们再来看第二个方面。

知识的连接方式

我们来设想,假如你计划了一个为期一年的自驾游旅行,你在手机地图中标注了你想去的很多目的地,比如“敦煌、哈纳斯、纳木错、大兴安岭、泰山、西湖、乌镇”等等。

接下来,你需要做什么呢?

你需要规划路径,也就是查看这些地方的道路连接情况,同时也希望得到一条最高效的路径。

理解「知识地图」的第二个方面,就是连接。

比如我昨天遇到一个做投资分析的朋友,你想从人性,宏观经济中找到投资的路径,这就是第5和第10尺度之间的知识,和第8尺度间知识的连接。

再比如我们社群里有一个宝妈,专心建立育儿方面的体系,最近她刻苦研究人脑神经学,特别是小孩在大脑发育这方面的知识。“育儿”原本是第6尺度的知识,被她用第3尺度连接在了一起。

现在你能从很多地方学到读书方法或知识管理方法,但它们基本都是在教我们如何做填空题——把知识填空到我们大脑里,然后做一些分类。

比如上图是多数人所使用的「思维导图」,只有不断的层级分支,但知识相互之间却没有任何连接。

但真正有效的知识,其实都需要连接。所以,下面这种「思维导图」才是你真正应该学会的方式。

那么,如何进行知识与知识的连接呢?

看似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其实你完全可以找出规律。这里需要你理解两种连接方式:

1、学科方式的连接

比如为什么我们在小型尺度区间中,我们一定要从「细胞」→「生物组织」→「脏器」→「生命系统」→「人类个体」呢?

这其实就是生命的形成方式,同时也是生物组织的构成方式。这里就涉及到进化学和生物学的理论框架了。

再比如在中型尺度区间内,为什么人类三种对外方式呢,这其实也刚好就是血缘→部落社会→农业文明协作→商业社会的演化过程,用社会学是完全可以去理解这个过程的。同时,每一次人类活动也会涉及到价值交换,彼此满足等,这又是经济学和心理学的知识范畴。

所以,明白了吗?为什么你需要学习各类抽象的学科?各类学科,其实就是用来连接事物之间关系的。

多数人即便学了20年,可能都没有搞清楚学习的本质原理。

这部分的知识往往就在严谨的科学书籍中,通常是由各学科的大教授或研究者整理出。比如《人类简史》,其中“集体意识形态”和“人类历史”这些大胆的连接方式,是我们前所未闻的。

这就是历史学家做的事。

2、与「人类个体」的连接

想想看,以上15个尺度空间中,最核心的是哪一部分?

这当然就是第5尺度——「人类个体」本身。

我们每个人,最关注的当然就是自己,比如表达沟通、职业成长、两性情感、育儿教育等等永远都是这个市场最火的话题。它们都离第5尺度——「人类个体」最近。

所以,这个世界又另一种知识就是,“把其它尺度知识连接到第5尺度”。

比如古典老师的《跃迁》这本书,其中很多思想来自《系统之美》中的概念,“系统论”是一个研究普遍规律的大尺度科学,甚至放在第15尺度也没有问题,多数人都是看不明白的。

但《跃迁》就更好把其中精髓与第5或第7尺度进行了一个完美匹配,让每个人读者都能获得启发。

再比如我的新书《认知颠覆》也同样如此,用了很多大尺度区间,或者细胞、神经等小尺度区间的诸多知识和案例,与我们的沟通、思维、职场等第5-第7尺度的区间连接在一起。

生产这样知识的人,可以不用是专业的研究者,身份往往就是作家。

- End -

(ID:daozhangsiwei)。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