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生活到底怎么样,总是充满争议和争执。我的观点一直都是兼听则明。如果走极端,胡同的问题简直没法讨论。毕竟这里面涉及的事情太多了。就说生活条件吧,有的胡同可能像地狱,恨不得马上拆迁;有的则过得美滋滋的,生怕被腾退掉。今天咱就听一听一位胡同老居民的自述。是我根据采访整理的。这位居民住在南锣鼓巷东侧的东棉花胡同。 “谁说胡同脏乱差,我跟他没完,我住胡同几十年了,简直太舒适了!别看我家不到20平米,但加上临建也够住的。住胡同习惯了。可能别的胡同反映生活条件差,我们不一样,我们这片都是老城区,院子大多都不错。我们胡同最出名的就是有个院子,里面的砖雕,那叫一个美啊!”(图为15号院的砖雕) “我们这是城市中心呢,古时候就有很多名人在此置业,所以附近胡同的大宅院特别多,每一处院子都有很多故事。所以,你别看其他城区很多胡同还不能解决上厕所问题,但我们这里每家都有自己的厕所,不存在上厕所不方便的问题。因为历史上都是大院,下水都是有办法解决的。”(图为东棉花胡同北侧的北兵马司,一个改造后的四合院) “胡同现在改造的也好,环境好着呢,而且附近胡同里还有一些重要的机关大院或家属院,治安相当不错。街坊邻居聊个天,玩个花草,遛个狗,挺舒适,包括超市买东西或者去医院,都太方便了。这就是皇城根下的好处。但要是腾退了可麻烦了,一下到了郊区,谁也不愿去啊”(图为东棉花胡同33号大宅门) “这边的胡同是北京胡同的精华,肯定不会拆,但会腾退,要疏解,这是大趋势。我们也开始动员了。每平方按二三十万,临时建筑按9000多。虽然二三十万听起来不错,但住习惯了胡同,真不舍得离开这胡同呢。可话说回来,这是市里大政策,咱也得执行配合。”(图为东棉花胡同29号,还能看到刻的门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附近有些胡同已经有些居民迁走了。就我们胡同来说,腾退最重点的就是砖雕那个院了,几十户人家呢,腾退完了应当会做修缮,一定要保护好老北京的文化!” “我们胡同还有一大风景,就是中戏在这里,想见名人太容易了,很多明星当时上学时就经常串胡同,我们有些房子也会出租给这些学生。这里演出多,也热闹,周围胡同都快成艺术区了。”(中戏的海报) “曾经有个名人买下胡同的一个院子,在胡同里开了个‘棉花糖’酒吧,中戏的学生经常光顾,小资们愿意玩。说来也都十几年了。”(2006年,东棉花胡同的“棉花糖”) “胡同早晚都得腾退,现在像我们这边这么好的,也多是大杂院嘛。腾退是好事。但关键是腾退了之后怎么办?这个问题要处理好!”(东棉花胡同中戏的教学楼,墙上还写着“国立戏剧学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