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宏宽教授给音乐之光朋友们的寄语

 ZmlZwh 2018-12-13

陈宏宽教授给音乐之光朋友们的寄语

音乐之光专访陈宏宽教授(六)


莱格拉夫视频课程《钢琴家基础素养》

本周已开始上课,欢迎加入学习

课程大纲在文末,扫二维码加入

 *本课程本周起开始陆续恢复原价*



  Hans Leygraf

汉斯·莱格拉夫

(1920 - 2011)

一代宗师莱谢蒂茨基再传弟子

当代欧洲最著名钢琴教学及演奏大师之一

倾其一生致力于培养世界顶级的音乐人才

著名华人钢琴家陈必先、陈宏宽的恩师

钢琴家莱格拉夫的教学特色与影响

莱格拉夫学生论莱格拉夫教学特点

陈必先谈老师莱格拉夫的教学特点

陈必先眼中的老师莱格拉夫



音乐之光专访陈宏宽教授

“他是给我影响最大的老师”

跟莱格拉夫学到的最重要的事

我跟莱格拉夫先生学触键

在欧洲学习与在中美教学的经历

听陈宏宽教授分享钢琴教学经验


    音乐之光上周,为大家持续推送了陈宏宽教授对莱格拉夫《钢琴家基础素养》课程以及他对自己欧洲学习音乐以及在钢琴教学方面的一些心得。在这里,音乐之光也非常感谢陈宏宽教授,能够接受采访邀请,在百忙之中,为大家如此认真分享自己对相关问题的回忆与看法。

    今天是对陈宏宽教授的最后一期采访,内容主要是对音乐之光朋友的一些寄语,这种寄语主要是给莱格拉夫钢琴课的学习者的,但这其中也包含了对音乐之光制作团队的一种肯定。就音乐之光制作团队而言,能够推出莱格拉夫《钢琴家基础素养》课程,也是一种莫大的荣幸。为什么这么说呢?今天我们就接着陈宏宽教授的视频采访,来跟朋友们分享一下音乐之光的课程理念。

    音乐之光从今年四月开始,正式推出得到伯恩斯坦家族授权的伯恩斯坦《年轻人的音乐会》课程(第一季,共十二个主题,听伯恩斯坦讲解古典音乐丨《年轻人的音乐会》来中国啦),到本周,第二季《年轻人的音乐会》课程(共十三个主题,跟伯恩斯坦学音乐史丨第二季《年轻人的音乐会》即将上线!)也将完整推送完毕。在这两季伯恩斯坦课程期间,音乐之光还推出了布伦德尔的钢琴文化大师课(「音乐之光」出新作丨布伦德尔《钢琴音乐大师课》)以及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资深教授余志刚老师合作的音乐史课程《西方音乐400年》(「一档面向全民的西方音乐史课程」 ,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余志刚教授的推荐信)。如果大家希望了解这些课程,欢迎大家浏览音乐之光公众号的往期推送,也可以给公众号留言咨询如何参加课程。

    回顾过去的大半年时间,音乐之光始终依靠自身的课程制作理念,不断为音乐学习者与爱好者,努力寻找与制作更多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课程。如果说前面的几门课,都相对偏重于音乐文化和钢琴文化视角,那么莱格拉夫课程,就非常具体落到对大家学习钢琴的技术性指导上,换句话说,从莱格拉夫课程开始,音乐之光在音乐教学方面的课程,也会不仅强调音乐的文化品质,更会服务于大家对音乐技术的学习需求。

    在上周最后一期课程中,陈宏宽教授为我们讲解了莱格拉夫先生的钢琴教学理念的学派来源,那就是来自贝多芬-车尔尼-莱谢蒂茨基的钢琴教学学派。今天我们可以继续带大家介绍一下重视钢琴学派教学经验的重要性。

    莱谢蒂茨基的教学法强调充分运用手臂和肌肉的能力,以求在钢琴上发出最优美如歌的声音,如果莱氏的教学法有什么诀窍的话,那么根据他的学生的说法,诀窍就是他能够使学生自己听到和辨别他们在琴上发出的声音,从而让学生自己成为老师,并不是每一位老师都能做到这一点的。他的学生都能弹出令人难忘的美丽纯净的歌唱音色,这是莱舍蒂茨基教学的标记。在今天这个钢琴技术都很好,却让人难以留下深刻印象,或者是缺乏个性的钢琴时代,莱谢蒂茨基的教学理念更加显得珍贵。

和李斯特对称的大胡子就是莱谢蒂茨基


    从莱格拉夫的直接老师而言,他的老师是莱谢蒂茨基的学生施纳贝尔的学生戈特弗里德·布恩(Gottfrid Boon),我们也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施纳贝尔的教学理念和演奏理念,以更好理解莱格拉夫教学法。施纳贝尔强调音乐表演必须忠于原作,并且主张严格按照原版乐谱进行演奏,忠实执行作曲家在乐谱上写明的每一个速度、力度标记和表情记号。在演奏风格上,他比较强调朴素、自然、有节制和分寸感,反对浪漫主义的感情冲动,过分夸张和自我表现。施纳贝尔曾说:“一首伟大的作品是永远好得无法再改进的,因为它总是高于演奏者。”

    当然,这并不等于演奏者就必须成为作曲家(乐谱)的完全的奴隶,而是强调在演奏者的自由中,必须注意应有的分寸,施纳贝尔同样强调演奏者的“再创造”,他甚至认为“再创造”才是对音乐的真正创造——只是这个分寸该怎么找到呢?施纳贝尔十分强调演奏者在学习和演奏时都要完全关注音乐,而不要只关注当众演奏是作曲家和观众之间的交流这个事实,他认为如果演奏者关注音乐,观众也将感受到它,但如果演奏者只是试图为一个观众演奏,他将不能完全公正的对待音乐,施纳贝尔也告诫他的学生小心风格的一般化。他强烈地感觉到,对音乐的演奏者来说,通过考虑时代的“风格”或国家和地区的背景特征来诠释作品演奏是不必要的,有时还是危险的。

    施纳贝尔说:一个钢琴家为了演奏舒伯特的舞曲必须住在维也纳,或者为了演奏法国印象派作品就需要住在巴黎,这种伪风格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而且它分散了每个独立作品的特征。所有优秀的作曲家有意让每个作品都有自己的地位。从施纳贝尔的上述观点中,我们也能够嗅到其老师莱谢蒂茨基从不教条的钢琴教学理念。真正的教学与演奏,都是灵活并且有针对性的。

    我们今天读施纳贝尔的话,如果觉得非常有启发,其实只能说明我们自己对钢琴艺术的历史传承,了解匮乏。如何让大家把自己的音乐学习,扎根于漫长的音乐文化传统,扎根于伟大作曲家、演奏家和教育家的心灵世界之中,本身就是音乐之光的课程制作核心理念。也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音乐之光在视频课程之外,开始了新的课程模式——光音读书会计划(伴你一生的古典音乐读书计划丨第一期《DK古典音乐大百科》)。




    光音读书会计划的目的很直接,就是帮助喜欢阅读音乐类图书的朋友,把音乐类图书读好!因为无论是音乐专业还是纯粹的古典音乐爱好者,大家都会经常购买或者阅读一些音乐图书,无论是音乐史、音乐鉴赏类图书,还是演奏指南、音乐家传记,也包括一些较为艰深的音乐理论、乐谱,很多时候大家买了大量的图书,真正消化这些书,总是很困难。书越买越多,消化越来越少。如果购书只是一种消费,就丧失了图书本身的教育属性。——帮助大家读书,就是光音读书会计划的目的。

    有了这样的课程设计理念,如何让这门课真正有质量,就是音乐之光的核心工作。所以音乐之光邀请了几位留学海外的优秀音乐专业研究生,为大家开6期(共计48次)导读课!让专业的音乐人,为有需要的音乐学习者与爱好者服务,光音读书会计划在未来的日子里,持续为大家开设这类读书课!也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多提建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