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迷恋5G概念股!从中国互联网发展史探寻“5G时代”的投资机会

 孙双印 2018-12-14

从今年伊始,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增速开始下滑、民碎主义泛起、逆全球化蠢蠢欲动,导致全球局势不稳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旧的技术变革已经发展到了极限,而新的技术变革迟迟没有爆发,这导致主要经济体进入了存量博弈、互相拆台,以便熬过寒冬,迎接新一轮技术变革的春天。

未来什么技术变革能给人类带来新一轮繁荣?很多机构把宝压在“人工智能”上。今日本文不打算探讨“人工智能”这个宏大叙事,而是把重点放在“5G”这个小而美的基础建设上,因为如果5G道路没有铺设好,“人工智能”这个高速列车的启动只能是空谈。

在中国有一句名言,“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话表达出了一个非常朴素的哲理:货物(思想、技术)的流通,需要先建立起通道(道路、铁路、信息高速公路)。任何东西都不是平白无故出现的,只有先出现适合新生事物的土壤,然后才能孕育出新生事物。

从中国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来看,如果没有国家1994年接入国际互联网,就不可能出现三大门户和搜索;如果没有3G技术的出现及推广,社交与电商就无法实现图片与语音传输;如果没有4G的普及,我们将永远停留在功能机时代,无法使用智能手机,也无法使用滴滴出行、无法使用美团叫外卖。

同样,如果5G没有普及,现在正在研发的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都只能存在于实验室。作为投资人,我们在押宝新的技术变革前,不如踏踏实实围绕“信息通道”上找机会。如果把握住“5G时代”的投资机会?我们可以先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史里找到投资逻辑和标的。

2000年新浪、网易、搜狐先后在纳斯达克上市,中国第一代互联网版图成形。这一代互联网的特征是,从门户到搜索,都建立在文字的传输上;这是典型的2G时代的产物,因为2G的数据传输速度是25KB/s,这个速度只能满足文字的传输。如果这个时候你超前的想到了在网上购物、在网上看电影,从而去创办电商和视频网站,你会发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仅技术无法跟上,而且市场也未形成这种消费意识。

但大家千万不要小看2G,也不要小看三大门户的网络技术和盈利模式,它们最大的意义在于中国的互联网实现了从“零”到“一”的跨越,这是历史性的进步。就这小小的一步,我们的国家做了很多基础建设,这才孵化出三大门户与搜索,这从一组时间上可以看出“过程”之不易:

1987年9月14日,中国向世界发出的第一封电子邮件,互联网正式进入了中国的实验室。

1994年4月20日,中国实现了与因特网的全功能连接,信息公路终于铺设完毕。

1996年第一家互联网企业“瀛海威”诞生,这仅仅是一次小型的尝试。

1997年6月丁磊创立网易公司才拉开门户的序幕。

1998年搜狐、腾讯、新浪纷纷成立。

2000年,新浪、网易、搜狐先后在这一年上市,互联网门户时代掀起高潮。

从上面的时间可知,我们的国家从1987年开始探索互联网,到1994年“信息公路”开通,用了7年的时间;从信息公路的开通到门户全部出现,用了4年的时间;门户出现到上市,用了3年的时间。由此可见,从实验室到上市高潮,一共耗时13年。这里面最关键的阶段是1994年信息公路开通,如果没有他,三大门户都是空中楼阁。

在这个阶段,赚钱的业务有三个,分别是:卖电脑的(硬件)、网络基建(通道)、卖操作系统的(软件)、门户网站(产品)。这里面,卖电脑比较牛的公司有联想、戴尔、惠普;网络基建上市的是中国移动,操作系统被微软垄断,门户网站比较牛的有雅虎、新浪、网易、搜狐。

在股价上,表现最好的是微软。微软1986年上市,复权后,当年最低价25.5美元,1999年最高价为17271美元,期间最大涨幅为677倍。

联想1994年在香港上市,复权后,当年最低跌到0.32港元,2000年最高涨到8.56港元,期间涨幅达到26倍。戴尔退市了,没找到K线图。

惠普1986年上市,复权后,1990年最低跌到26.42美元,2000年创历史新高涨到640美元,期间最大涨幅为24倍。

搜狐2000年上市,次年最低跌到0.52美元,2003年出现第一个历史高点43.4美元,期间最大涨幅83倍。

网易2000年上市,次年最低也是跌到0.52美元,2003年出现第一个历史高点72美元,期间最大涨幅138倍。

新浪2000年上市,次年最低跌到1.02美元,2004年出现第一个历史高点49.5美元,期间最大涨幅为48倍。

雅虎1996年上市,历史K线图找不到了,从新闻报道里可以推算其涨幅,上市首日市值达到5亿美元,2001年泡沫破灭前市值超1000亿元,期间最大涨幅超20倍,实际涨幅肯定比这个要大,但不会大到离谱超30倍吧。

中国移动在1997年于香港上市,次年最低跌到8.7港元,2000年出现第一个历史高点80港元,期间最大涨幅约为10倍。

从这里面可以看出,在第一代互联网风潮里,涨幅最大的是微软的677倍;国内涨幅最大的是网易的138倍。总体上卖硬件(电脑、网络基建)的普遍涨不过搞产品(门户)和软件(操作系统)的。

在门户网站大放异彩时,还有几家切入点不同的互联网公司也成立了。由于生不逢时,与大块吃肉的门户网站相比,它们凄惨多了,每天都面临着生死威胁。这些公司主要有:

1998年刘强东在中关村创立京东。

1998年腾讯成立,次年推出QQ聊天产品。

1999年马云带领下的18位创始人成立阿里巴巴。

2000年李彦宏在中关村创建了百度公司。

它们成立后活在门户的阴影下,没有资本认可它们的盈利模式,导致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时,据说腾讯想50万把QQ卖掉都卖不出去,马云求爷爷告奶奶拿到了软银的救命钱,百度被谷歌吊打并按在地上摩擦。京东则在中关村买光盘,此时与电商还没有关系。

此时此刻,我们的国家也在马不停滴的建设“信息公路”,1998年中国组建了电信和联通,开始大规模的铺设网络骨干网,互联网进入3G时代,数据传输达到了200kb/s,这让图片与语音传输成为了可能。

2003年,互联网泡沫的影响力减弱,活下来的公司在残酷的环境里找到了生存之道,如百度首创了竞价排名,并创造性推出股吧,开搜索社区化之先河;马云也摸索到了生财之道,为中国的出口商和美国的买家牵线;京东也开始开辟电子商务领域创业实验田,腾讯则摸索出了无线寻呼、手机短讯等业务。

当互联网泡沫的影响彻底消除、当网络骨干网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后,中国网民数量开始大幅增长,网络提速降费导致博客和个人门户兴起、网游市场风起云涌成为摇钱树、电子商务也被国家确定为重要新兴产业,这批活下来的公司出现了飞速发展,纷纷开启了上市之路,BAT的江湖地位就是在这个时代确立的。

2004年6月16日,腾讯在香港上市。

2005年8月5日,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

2007年11月,阿里巴巴在香港挂牌上市。

但这还不算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3G基站的建设,随着淘宝网培育了用户的消费习惯,一大批电商细分平台兴起,并在2014年又掀起了一个高潮。这一年,京东、聚美优品、阿里巴巴、途牛网、乐居、迅雷、猎豹等全部赴美上市成功(注:阿里巴巴从香港退市去美国上市)。

在这阶段,赚钱的业务主要有三个:操作系统(软件)、电商搜索(产品)、网络基建(通道)。这里面,PC操作系统的王者依然是微软、搜索龙头是百度与谷歌、电商龙头是阿里巴巴、京东,网络基建的龙头是移动和联通。

在股价表现上,微软从2001年的低点2980美元,涨到2007年的第二个历史高点12064美元,2014年重新涨到这个价位附近,区间最大涨幅为4倍。

百度2005年上市后当年最低跌到44.44美元,当时市值为39亿美元,然后在2014年见到大顶,市值高达900多亿美元,期间最大涨幅约为23倍。

腾讯2004年上市出现3.3港元的低点后,一直涨到今年,它在2015年曾出现过一个重要高点873港元,期间最大涨幅为264倍。

阿里巴巴2007年在香港第一次上市,上市的是B2B业务,那时候这个业务已经非常成熟且触到天花板,所以股价是高开低走,一级市场的风投们大赚,二级市场股民接盘亏损。

中国移动2003年最低跌到14.55港元,2007年创下历史最高价160港元至今未突破,期间最大涨幅为11倍。

中国联通2002年在A股上市,2006年出现低点2.11元,2008年创下历史新高,最高涨到16.9元,期间最大涨幅约8倍。

中国电信在2002年与港股上市,次年最低跌到1.33港元后,2007年最高涨到7.8港元,期间最大涨幅为5.8倍。

综上所述,在第二轮互联网风潮里,涨幅最大的是腾讯,百度第二,可见最赚钱的业务依然是产品(社交、搜索),搞通道(网络基建)的和搞硬件的一样,依然是个苦差事,电脑操作系统已经饱和增长乏力。

2014年,中国移动拿到了4G牌照,开始疯狂建设4G基站,凭一己之力建了全球一半的4G基站。4G时代,网络传输速度达到1M/s,拉开了移动互联网的序幕,APP成为一种新型的产品出现在舞台上,承载APP的智能手机也成为大众追捧的宠儿,互联网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智能手机的佼佼者主要有苹果和小米、Huawei等,APP则是百花齐放,如社交类的微博、微信,视频类的爱奇艺、腾讯视频、抖音快手,外卖领域的美团、饿了么,出行领域的滴滴、摩拜、OFO,网络支付有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等。以上名单是充分竞争后的幸存者,还有大量的公司被兼并重组或淘汰。

这些行业巨头大部分还没有上市,目前已经上市的仅有苹果、小米、腾讯、爱奇艺、微博等。小米与爱奇艺是2018年新上市的公司,在2014年之前上市的仅有苹果、腾讯。在网络基建方面,在2014年之前上市的公司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在2018年上市的有中国铁塔。

这个阶段赚钱的公司主要分两类:硬件(苹果、小米)、网络基建(移动、联通、电信、铁塔)、产品(腾讯、爱奇艺、微博)。

从股价表现来看,苹果在1997年上市,后复权后,当年最低价为0.52美元,2014年前的重要高点为2012年的89美元,期间最大涨幅为171倍;2013年出现重要低点49.3美元,今年出现历史高点232美元,期间最大涨幅为4.7倍。

腾讯在2015年出现重要低点638港元,在2018年创下历史新高,最高涨到2403港元(后复权价),期间最大涨幅为3.76倍。

微博在2014年上市后与2015年出现重要低点8.78美元,2018年最高涨到142美元,期间最大涨幅为16倍。

中国移动在2014年出现重要低点86港元,2015年涨到144港元后就一蹶不振,期间最大涨幅为67%。

中国电信2014年出现重要低点3.9港元,2015年涨到7.07港元后就一蹶不振,期间最大涨幅为81%。

中国联通2013年出现重要低点3.54元,2015年涨到13.76元后就一蹶不振,期间最大涨幅为3.8倍。

至于小米与中国铁塔,今年刚在港股上市,小米已经破发在寻底,中国铁塔破发后触底成功刚涨过发行价,他们在2014年至今的成长性没有体现在股价上。

综上所述,在大部分产品没有上市的情况下,在这第三轮互联网风潮里,股价涨幅最大的是微博,其次是苹果、腾讯;中国联通搭上混改的顺风车涨幅不错,移动与电信依然垫底。由此可见,搞网络基建的依然是个苦差事,硬件类表现不错,产品类的股票依然是香馍馍。

2018年在经济周期里是个万劫不复的一年,经济的长波、中波、短波在这一年共振下跌。更让人忧心的是,移动互联网经过四年的空前繁荣,已经把触角伸到了生活的各个角落,在今年出现了盛极而衰的滞涨下跌;肇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信息技术,已经走到了尽头,而新的技术变革还没有头绪,世界陷入了衰退的恐慌,主要经济体开始关上门搞逆全球化。

由于没有新的技术变革带来新的增长点,各经济体出现了激烈的存量博弈,体格巨大的经济体对弱小经济体出现了点杀,企图将对手一切可能超越自己的技术扼杀在摇篮里。中国的中兴与Huawei从幕后被推到“砧板”上,这让我们气愤的同时,也看到了新一轮技术变革的赛道——5G。

很多公司很早就在智能穿戴、无人驾驶等“人工智能”领域排兵布阵了,为什么一直无法取得重大突破?原因在于人与物之间还无法互通互联。为什么无法互通互联?因为网络传输的速度跟不上,人类还无法流畅的控制产品。5G传输速度可以达到1G/s,在理论上是4G一千倍,这让很多问题迎刃而解。值得注意的是,当速度超过一定的阈值,天知道会有什么新东西会被创造出来,人工智能是不是下一个技术变革的“选手”,这是一个未知数。

但不管怎样,赛道我们摸清楚了,那就可以找概念股了。关于5G概念股,很多券商发布了详尽的研报,这些研报的重点都在硬件上了花了很大的功夫,汇总如下:

运营商:电信、移动、联通。

设备商:Huawei、中兴、爱立信、新诺基亚。

射频器件:益生科技、沪电股份(PCB)、深南电路(PCB)、东山精密(滤波器/天线)。

5G光通信:光迅科技、亨通光电、烽火通信、中际旭创、新易盛。

光纤光缆:亨通光电、中天科技、通鼎互联。

通讯设备:烽火通信、中兴通讯。

光模块:中际旭创、博创科技、光迅科技。

通过我们上面对互联网每代风潮的总结,可以发现硬件、通道类的股票表现基本上是垫底的,他们干的都是苦差,涨幅也不突出,真正表现好的要么是搞软件的、要么是搞产品的。所以,我们投资的重点不应该在5G概念股里,而是应该在躺在5G上挣钱的软件或产品公司。

这样,我们首先就可以排除上述5G各细分行业的概念股了,然后再可以排除赛道公司(移动、联通、电信、铁塔),剩下的就是诸如智能穿戴、无人驾驶、物联网、云计算等概念了。目前谁在这些领域走的较远?我们会在后面的文章进行解读分析,欢迎关注混沌财经,让我们一起把握下一次技术变革。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贡献你认为最有可能成为5G时代黑马的股票,大家一起探讨。最后用一句话总结“5G时代”的投资逻辑:

5G这个领域并不产生黑马股,它的任务负责孵化产生黑马股的产品;我们不能由此而否定5G的重要性,没有它,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