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多心理问题,很可能都来自与母亲的关系

 angelsxl 2018-12-14

寂寞、焦虑、忧郁、饮食障碍、酗酒、药物上瘾、自残、宅居、虐待、离婚、完美主义……真正的原因都很有可能来自于你与母亲的关系。

有母亲病的人,会对父母的爱怀有执着心。无论是因为幼年时期获得的爱不足够,所以持续渴望,或是因几乎快被过于沉重的爱压垮,都会继续这个十字架。

孩提时代不为双亲疼爱,内心没有获得满足的人,越是希望得到父母的爱,越想获得认同,会一直对父母爱怀抱执着心。而越是被父母过度疼爱,身为人的自主性,就越长不大,也越无法脱离母亲的怀抱。

牵绊的型态有千百种。如果是因为想被爱、想获认同,而以过度的行为来表现,那么有时候反而会变成在折磨父母。也有人因为被父母当洋娃娃疼爱,从小在父母的支配下长大,结果什么都不会,只得仰赖双亲,但同时愤怒与不满却一直闷在心里。

得不到父母认同的人会觉得自己是废人,不知不觉中为自我否定所困。为了惩罚这样的自己,有些人会沉溺于自残的行为中,也有人会想要报复自己的双亲。这些报复行为,有的是直接攻击父母让他们受创,也有人是用毁掉自己的方式让父母心痛,间接让父母尝到痛苦的滋味。

也有人去否定不认同自己的双亲,将他们从自己人生切割出去,才勉强保住自己的人。只是,即使和母亲保持距离、尽量不见面,也并不表示就能保有内心的平静。

虽然不是直接受到胁迫,但是不被母亲认可、不被爱的想法,会一直盘据在心中一隅,对任何事情都无法积极面对,或是很容易被负面思考所困。那一直盘据在心中的母亲,永远对你的所作所为,不停地低声耳语「所以我说你不行嘛」。

也有人明明已经离开了父母,却一直渴求一个能替代父母的人,持续沉溺于补偿性的行为。然而,为了能得到代替父母的人,而努力做出许多令人感动、落泪的事时,更多时候得到的不会是回报,而是更大的失望与背叛。即使如此,孩子仍无法放弃,依然会持续追求那个幻影。

渴望母亲的心情就是如此深切,这就是人的本质。

许多心理问题,很可能都来自与母亲的关系

符合下面几点,你很可能就患有「母亲病」……

1. 容易产生自我否定的想法

不同的人会描绘出不同的人生轨迹,但是有母亲病的人会有几个共同的征兆。例如,容易产生自我否定的想法。不被父母所爱,不被认同的受伤心情,在不知不觉当中转变为自我否定,这样的烙印持续威吓着当事人。他的各种人生样貌在某种意义上,便是不断地想方设法从这个自我否定中脱离,企图克服的轨迹。

有些人会拼命努力做一些受人肯定的工作,并提出成果。也有些人自我伪装得很坚强,不让人看见弱点,借以取得平衡。不过,有些烙印太深刻、伤痛太残酷,会像诅咒般紧紧跟随着,持续对人生造成伤害。

就算凭着努力取得成功,确立坚强自我、磨练自己的人,也不一定能够完全克服这个根深柢固的伤。很多时候即使表面伪装得很好,内心深处还是会残留空虚与不安。

当失去重要的东西或者碰到困难的时候,一旦无法妥善伪装,那么好不容易维持的平衡就会开始一片片瓦解。

许多心理问题,很可能都来自与母亲的关系

2. 通常扮演「乖宝宝」的角色

最为人熟知,也最被广泛认定为母亲病的,就是扮演「乖宝宝」的角色。这并不仅适用于孩提时代,即使长大成人了也依然会如此。

看对方脸色,行事不由得会想要去讨好对方。有时为了配合对方,甚至会损害自己的利益或影响生活。不仅是太在意他人,就连对父母也过度揣测他们的心意。这都是从幼年时期的经验中,深印在心里的行为模式。

无论被什么样的父母所生,孩子都想要被爱。更何况是不受父母宠爱的孩子,为了想要被爱,会不断地观察父母的反应,而在不知不觉当中学会了「乖宝宝」的行为举止。

这样的想法,在一直遭到父母否定的「坏孩子」身上也是如此。很多人即使在外为非作歹,回家也无法忤逆母亲。否定父母、离开父母的支配也伴随着苦痛,但如果做得到,也许伤痛还会小一点。

很多案例是,即使一直想脱离父母的束缚获得自由,但又对离开父母这件事感到不安,于是便维持任由父母摆布的关系。虽然感受到父母给自己的重担,可是一旦面对面,还是会看父母的脸色、态度和反应。

会不由得扮演起「乖宝宝」,就代表受到父母的支配。所谓支配,并不仅限于暴力或强制的型态;也会有那种外表看起来更美、更冠冕堂皇的控制。

3. 不断地追求完美

有母亲病的人广泛的共同特征之一,就是有追求完美的倾向。

想着自己如果不够完美,一切都将徒劳无功;如果自己的责任和理想不能完美实现,就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于是为了获得认同会不顾一切努力。

追求完美,是因为只有无可挑剔的「好孩子」才能获得母亲的认同。只要有那么一点不好,母亲就会不满意,因为母亲只挑不好的地方讲。只能藉由完美来缓和自己内在自我否定的想法。

像这样在孩提时代累积而来的经验,便产生了不完美就没有价值的信念,彷彿认定自己也是这样期望自己。其实那都是母亲的期望。

追求完美虽然也是一种通往成功的驱动力,但并不一定会一路顺遂,也会发生过度勉强自己的情形。更痛苦的是,明明已经那么努力付出了,一旦发生困难时,却无法向人求助,也没办法找人诉苦。只让人看到自己的优点,把缺点偷偷藏起来。这也是为了让人觉得自己是「好孩子」所呈现的「完美自己」。

然而,压抑自己配合他人,最终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有时会藉由按照自己的想法控制他人的行为来取得平衡。然而,那样的关系并不对等,无论对方是伴侣还是小孩,很快就会觉得喘不过气而想要逃走。

许多心理问题,很可能都来自与母亲的关系

4. 想要获得肯定拼命努力

与追求完美的心情连结在一起的,就是过分努力。为了尽义务、责任,或者为了达成目标,明明已经尽最大努力,还是会再强迫自己再加把劲。因为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就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认为只有这么做才能获得身边人的认同。然而这么做是把极大的负担强加在自己身上。

一直努力再努力,非但不满足,还会将目光焦点放在觉得自己还不够的地方,结果就是努力过头。以致于把自己的身体搞坏,或者精神上出现问题。

5. 永远都缺乏安全感

患有母亲病的人,常常没有安全基地,换言之也就是缺乏安全感。一点点小事就容易觉得受伤、容易感觉到强烈不安。

安全感,并不单单只是觉得安心、安稳的感觉,而是跟自我存在有更根本的连结。缺乏安全感的人,只要有一点被拒绝、否定的感觉,就会认为自己根本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人。

一个人的心里具备的安全感,称为「基本安全感」。在被爱、被肯定环境中长大的人,都有这份基本的安全感牢牢地支持着他们。所以无论任何时候,都可以感觉到「自己没问题」、「总会有办法」。

这种觉得自己没问题的安全感,不只是因为对自己的能力有自信,也是来自于在困难的时候,身边一定有人会前来帮助自己的信赖感。相信身边一定有人会帮助自己的感觉,称为「基本的信赖感」。比起是否真的会有人来帮助自己,真正保护着这个人的是那份信任感。

然而,如果原本应该是最珍惜自己的母亲却没有珍惜自己,那么就无法培养出基本的安全感与信赖感。

「反正你做不到」、「果然不行」、「你老是让我讲同样的话」、「这种孩子,不是我们家的孩子」、「不要让我再伤脑筋」……。

妈妈不经意中使用的否定语或严厉的话语,也会破坏孩子的基本安全感与信赖感。会因为怕又被说些什么,所以不敢说出真心话,或表现出自己脆弱的一面。有时候也会因为母亲容易受伤,或情绪不稳定,而不敢说出真心话。

因为不说真心话,才能求得心理平衡,在形成坦诚相对的关系时,就容易变得情绪不安。原本是把自己的弱点藏起来才得以保全的自我,变得必须摊在阳光下时,就会突然变得摇摆不定。因为知道会有这样的反应,所以有时反而会刻意避免亲密关系。

因为觉得他人并不是能帮助自己的人,是会伤害、贬抑自己。而自己是看别人脸色、支持别人的角色,因此很难为了求助人而让自己的弱点表现出来。

这个基本的安心感与信赖感,来自于出生至一、两岁为止的经验。一个不能相信他人的人,幼年时期从他人身上经验到的不愉快和被伤害的感觉,多于愉快、良好的感觉。即使不一定都是母亲的错,但最应该陪在孩子身边的母亲,所扮演的仍是重要且关键的角色。

6. 容易受伤产生负面思考

有母亲病的人,无法获得安全或安心、没有受到保护的感觉,还跟一种特征有关。那就是容易受伤,容易产生负面的过度反应。一点点小事就觉得受伤,甚至对支持自己或最珍惜自己的人,总是做出过度反应而深深伤害对方。觉得被伤害、被迫牺牲的总是自己,因为这样的想法太过强烈之故,不由得就会变得过度反应。

容易受伤这件事,一方面是因情绪低落,另一方面是被愤怒的情绪占据。实际上,有母亲病的人,不仅容易被愤怒情绪占据,也不懂得如何管理愤怒的情绪。

愤怒是一种负面的情感,表现出愤怒通常不被认为是好事,但是光是压抑也并不是对愤怒情绪的良好管理。如何表达愤怒,可以说是重要的情绪管理。

愤怒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藉由愤怒的表现,来促进问题的解决,深化人际关系的建设性愤怒;另一种愤怒是无法藉着愤怒解决问题,还惹来不必要的纷争,造成人际关系裂痕的破坏性愤怒。

忍到不能再忍,最后才爆发,变成无可挽回的局面;或是流于情绪性发言,没有善加运用愤怒情绪的表达。与母亲关系稳定的人,比较容易发展为建设性的愤怒;而关系不融洽或是冷淡的人,就容易变成破坏性愤怒。

与母亲的不稳定关系,就像彼此在互相冲撞,不难想象也会陆续累及其他的人际关系。

7. 会有想死的冲动

我们再回到一开始谈到的重要特征。看到这里为止,我想应该能更理解,有母亲病的人是在内心深处养育着自我否定的想法。

被否定、得不到无条件爱的人,容易低估自己。即使拥有超越一般人的容貌与能力,还是会认定自己是个一无可取的人。显然的自己在许多地方都表现优秀,却老是觉得自己到处都是缺点。这样的认定,会导致一个人做出「廉价出售」自己的行为。

表面上虽然表现得很强势的样子,但内心深处其实缺乏自信,这样的人相当多。而追求完美、装出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也是缺乏自信者的另一面呈现。这样的伪装或自我防卫一旦破灭,剩下的只有自我否定而已。

当无法保护自己免于自我否定的时候,真正的危机就会降临。甚至连活下去这件事,都会变成一件不确定的事。

在被爱中成长的人,会珍惜自己,觉得活下去是理所当然的事。可是一直被否定、不被这个世界需要的人,经常会怀疑自己是否有活下去的价值。因为就连活下去这件事,对他们来说也并非理所当然。

否定话语或父母的声音,会在不知不觉间控制了他。

8. 具备普世的爱与创造的能力

到目前为止,我们都以母亲病负面的观点来看,不过,幸好母亲病绝不是只有负面的影响。事情的好和坏,往往都是相对的关系。有痛苦或试炼,也有从中产生的正面果实。正因为怀有痛苦与困难,才能被磨练出开花结果的能力。

有许多知名的艺术家、作家或是宗教家、改革者,都是有母亲病的人,这正显现出其正面的影响。

在母亲的爱中成长的人,理所当然地会爱这个世界、也能相信这个世界。这样的人即使不特别努力,也能安乐地享受幸福的人生。因此他们没有必要把自己的人生赌在艰苦的创造上,也不会因为反抗或责难而产生觉悟,或者牺牲自己奉献于社会或信仰。

因为他们若不这么做的话,就无法保全自己,也会失去生存的意义。会这么认为,是因为他们不曾得到那些理所当然的东西。那是令人感到伤心,也是痛苦的试炼,但也正因为想要超越这个宿命,才会驱使他们去做出超越自己的爱或创造的行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