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出矛盾型的家庭教育误区

 木香草堂 2018-12-14
 
走出矛盾型的家庭教育误区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蓝天教育网)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领域也不例外。由于各人的阅历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思维方法,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各异。产生矛盾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1.表现形式:矛盾型的家庭教育的表现形式是很多的
1)家庭成员之间对孩子教育有矛盾:一是父母之间的矛盾。父亲常常严厉一些,孩子犯了错误,父亲大声斥责,甚至惩罚。母亲则常常要宽容一些,对“孩子他爸”的做法不赞成,于是,父母之间免不了一场论战。二是两代人对孩子教育有矛盾:老一辈溺爱有加,年轻一辈严格有余。当父亲或母亲要惩罚孩子时,还没有动手,“小宝贝”就会放声大哭,向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发出“求救”信号。于是,“救星们”变会应声前来“救驾”,或说情讨饶,或以身相护。父母们也只好作罢。这叫“一物降一物”。

2)家庭教育的过程前后矛盾。家庭教育情绪化,昨天中奖啦,打麻将赢啦,高兴啦,和孩子有说有笑,放纵起来,可以给孩子当马骑。今天,扣了奖金,喝酒醉了,心里烦,情绪不好,拿孩子出气,动不动就对孩子吹胡子瞪眼睛,宣泄心中的烦恼。

3)家长与教师与学校有矛盾:不配合学校和老师工作,在家里当着孩子的面发泄对学校对老师的不满,甚至谩骂:“这个死学校,这个鬼老师。”对民办学校,特别是高收费的民办学校更甚。学校刮东风,家里刮西风。出现的所谓“5+2小于5”的反常现象,家庭与学校或者家长与老师之间出现“教育内耗”。

2.产生的根源:价值取向多元化在家庭教育中的反映;家庭成员之间个性差异、文化差异、阅历差异在家庭教育中引发的矛盾冲突,这是问题的根本原因。另外还有认识上的误区。一是认为,对学校对老师厉害一点,老师就不敢怠慢。孩子就不会吃亏,二是我把孩子送到了学校,又交了学费,一切责任都是学校和老师的,尤其是高收费的民办学校的个别家长,付出的高学费导致高期望,要求高回报,不和我的意,少则找麻烦,大则兴师问罪。忽略了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3.对孩子的影响:首先是教育者之间产生了内耗,抵消了教育功能,大人们的相互指责,会极大地影响孩子心中老师或长辈的形象,降低威信,削弱教育效果。“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奚落学校与老师,就会破坏学校与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孩子与学校或老师之间就会产生感情隔膜和心里屏障。孩子就会从反感教师发展到反感老师所教的这门学科,老师在讲台上讲3+2=5,孩子的潜意识里就会抵制这个结论——3+2就不等于5。无数事实证明,孩子不喜欢这个老师,就学不好这位老师所教的这门学科。

其次是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不知道谁是对的,也不知道该听谁的,感到无所适从,胆大的孩子还会利用矛盾,制造假想,掩护自己,并从中学会投机取巧,阳奉阴违,两面讨好,形成双重人格。胆小的孩子知道长辈是因为自己闹矛盾,心理压力大,整体诚惶诚恐,谨小慎微,严重影响孩子的智力开发和心里健康。

4.走出矛盾型教育误区。

1)家庭内部教育孩子有矛盾,是正常的,不能回避,也不能采取不承认主义。有矛盾,彼此坐下来,心平气和的坦诚沟通,各自讲明自己的观点。交流沟通时,要避开孩子,一定不能当着孩子的面争吵。不能完全统一意见时,可以求同存异。把一些大的原则问题统一起来。当对方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即使你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当着孩子的面指责对方。等事情过后,孩子不在面前时,家里的人再坐下来交换意见。

2006年,跟着我们在深圳翠园中学读高三的外孙女,成绩稳步上升,可是,第二次模拟考试却不理想,这时,离高考只有一个月了。我和她姥姥开完家长会回来的路上,她姥姥非常担忧地说,她这次模拟考试没考好,回去要严肃说说她,要给她敲警钟。她姥姥的心情我完全理解,为了外孙女高考,她付出得太多太多。我也担忧,但是我想,一次考试没考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此背上沉重的包袱,带着这种灰色的心情走进高考考场,那才是最危险的。为此,我们俩的看法产生了矛盾。这时,已经快走到家门口了,我们还在争论。为了不把矛盾暴露在外孙女面前,我们决定暂时不回家,在一个公园的石凳上坐下,交换意见。最后达成共识:从正面给她鼓励,给她力量,给她信心,给她减压。统一意见后,我们才一起回家。一进家门,外孙女满脸紧张地看着我们。我说,开完家长会,我向你的班主任询问了你的情况,你的班主任说,你是班上最具潜力的学生。我们相信你能轻装上阵,总结经验教训,充满信心,打好最后一仗。她姥姥也在旁边一个劲地说;是!对!外孙女松了一口气,点着头。其实,我们根本就没有问她的班主任,是善意地撒了一个慌。由于我们长辈统一了思想,没有给她造成过大的压力。她高考发挥正常,考入了深圳跟大学。

2)家长一定要培养孩子热爱学校,尊敬老师的思想感情。对学校和老师的缺点和错误,要本着关心学校,与人为善的态度向学校提出来。提意见时还要回避自己的孩子。家长与学校,与老师的目的是一致的。是教育孩子的共同事业把双方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双方密切配合,才能优化育人的大环境,形成合力。

记得儿子读初中二年级的时侯,有一天,儿子的家庭作业忘了带到学校去。组长检查作业时,作为缺作业处理,给全组扣了分。儿子不服,回来告诉我。我写了一封信,叫儿子带给班主任。内容一是实事求是地证明儿子的作业的确写了。二是作业没有带到学校去,是儿子疏忽所致,是课前准备工作没做好,这是不对的,以后要改。三是对组长工作认真,坚持原则表示赞赏和支持。班主任在班上读了这封信。她说,如果我们的家长都是这样理解和支持学校和班上的工作,我们的事就好办多了。

3)两代人之间教育孩子有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是时代留下的烙印,是不同时代的价值观,教育观,人才观引发的冲突。作为年轻一代,要理解老一辈的心情和用心,耐心解释,并有机会就请他们去参加家长会,不断接受新思想,学习新方法。老一辈要把自己的经验,传给下一代,并不断接受新观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86732820100tggm.html

 走出矛盾型的家庭教育误区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