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随多尔衮大战大败李自成,曾下令屠城,清军入关牺牲最高将领

 山地之仔 2018-12-14

满族是我国诸多封建王朝中少有的少数民族夺得封建统治政权,他们学习汉人的礼仪,汉人的知识,不断地强大自己。明朝统治后期,大明日益没落,努尔哈赤带领的满族军队日益壮大,终于在皇太极这一代,建立清朝。一个王朝的建立是基于众多将士的流血牺牲。没有血流成河,又如何重新洗牌?在大一统的过程中,纵然是王亲贵胄,也不可避免要为国捐躯。今天我们不说努尔哈赤,皇太极,亦或是多尔衮。他们在历史中的光芒太过强盛,曾被被翻写过多部电视剧与小说。我们说一位很少被人知晓的清朝功臣,他是努尔哈赤的孙子,诸英第三子—爱新觉罗.尼堪。尼堪在清王朝建立以及巩固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外他战功赫赫上至定远大将军,在内官至理政三王之一,封敬谨亲王。

尼堪生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年少时就随军出征各部落,多立战功,有着许多的作战经验。随着清朝建立,尼堪逐渐得君主赏识,皇太极御驾亲征,争讨朝鲜。尼堪跟随多铎共同追击朝鲜国王至南汉山城,全歼朝鲜军队。尼堪时年29岁,可谓少年功成。

最光辉的战役就是顺治元年随多尔衮入山海关,大败李自成军队,追击其军队残部到达庆州,被封为贝勒。顺治三年(1646年),在平定李自成军队后,他又随豪格率军攻打驻守四川的张献忠农民军,平定流寇,杀死张献忠,使得张献忠的大西政权陷入分崩离析状态,之后迅速进军平定四川。后来几年又多次平定战乱被封为敬谨亲王爵位,是大清不可多得的一位将才,顺治帝当时也十分重视他。

前段时间曾读到过一句话“当你举起屠刀时,必将死于刀下。”这句话用在尼堪身上最合适不过了,尼堪为沙场而生,最后也为沙场而死,难免不让人唏嘘。顺治九年(1652年)尼堪受命定远大将军,出征征讨南明大将李定国,并剿灭李定国军队。

同年11月尼堪的大军夜里行军到达衡州,第二天突然被明军袭击,但尼堪凭着自身的作战指挥能力还是赢了战争,大破四万多明军。尼堪以为自己已经大获全胜,故而放松警惕,毫无顾忌追击明军到树林深处,却不料那只是明军的诱敌之策,他们突遭明军伏击。

原本还有退路,可惜尼堪认为攻打明军不能有所退缩,否则将无脸面回归朝廷。所以宁可杀出血路也不愿后退,最后被明军杀死,成为对明作战阵亡中级别最高的将领。

尼堪是一名优秀的将领,他成功在于他的能力,他战死也是因为他的能力,因为他的成功不允许他有失败,这样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大丈夫当能屈能伸,若是当时尼堪退后几里,重新作战,或许历史又会被重写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