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荒玄许多人总是喜欢争辩,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多么的清白、高尚,或是多么的有才华、能力,有智慧、谋略,有奉献、爱心。 但是他们或许不明白,一旦事实真相被剥开后,就会不辩自明,也会不辩而现形。 《止经》云:“王者不辩,辩则失威焉”。 无私、磊落的胸襟方为高尚;忍辱、不辩的行为乃为最好的修养;才高不傲的心灵,才是最高之境界。 满腹经纶,不宣扬也有人赏识;清者自白,不辩也会显示其清高;浊者虽百般表狡辩,仍然难以澄清。 老子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有时候,不辩是一种清淡,虽无色无味,但却让你散发出缕缕醉人的芬芳; 有时候,不辩是一种善意,虽然不言不语,但它却使你历久弥香,赢得人心; 有时候,不辩是一种坦荡,虽然于无声处,但它却使你梦萦惊魂; 有时候,不辩是一种简约,虽然平淡无奇,但它却使你清静一生。 佛云:“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不贪就是布施,断恶就是行善,改过就是忏悔,谦卑就是礼佛,守礼就是持戒,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利人就是利己”。 人生的痛苦,就是对自己无知的抱怨和愤怒; 人生的平庸,就是对自己丑恶的包庇和辩争。 平庸的人皆为生存而生存,而智者则为修行而修行; 平庸的人为的是满足一张嘴,而智者为的是修好一颗心; 平庸的人不在乎心灵是污还是垢,而智者则在乎心灵是清还是净; 平庸的人追求的是浮华与虚名,而智者喜欢的是淡泊与宁静。 人生于世,当清净内心,做到不贪、不念、不妒、不阴、不毒、不邪、不谄、不骄,不去算计别人,不去强求别人,只求心中有爱,只求有颗善良的心。 急功近利,只能损毁自己的心身; 玩弄心机,只能使自己变得平庸无能; 贪念酒色,只能使自己身败名裂; 狂妄自大,只能自我孤立、众叛亲离; 强词夺理,实则在丢自己的底,而又惹怒他人。 《老子想尔注》说:“圣人不与俗人争,有争,避之高逝,俗人如何与之共争乎?求长者,不劳精思求财以养身,不以无功劫君取禄以荣身,不以食五味以恣,衣弊履穿,不与俗争”。 柔弱不争,乃为道教处世、生活的教义,而不争不辩,则为智者处世、为人之涵养。 老子云:“天之道,利而不害”。这就是说,要人们顺应自然之规律,如天地万物之运行那样,和谐、有序。若能做到,则可“柔之胜刚,弱之胜强”。 不辩乃为智,不争方为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