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在国内经济的地位举足轻重,而央行的金融数据更是反应经济的晴雨表,这里边涉及到金融周期对经济的重大影响,所以说,观测央行的金融数据,能够很大程度上表现出当前经济的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环比倍增,但我们所熟知的货币供应量中,广义货币m2增速创下历史低位,狭义货币m1增速更是在低位徘徊,这反应出我国经济出现何种变化?钱去哪了? 经济下行压力仍在,手头并不宽裕?近日,据我国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初步统计,1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948亿元,前值7288亿元。也就是说,这个社融增速同比去年减少了不少,而相比于上月却出现倍增。 一般把社融看做是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从这个角度上来看,金融机构相比于去年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是减少的,但比上个月支持力度很大。比较有意思的是,实体经济企业在11月份拿到金融机构1.52万亿的钱,钱去了哪里? 这个问题我想了好久,从央行的货币供应量数据上来看,答案或许比较出人意料。 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81.32万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1.1个百分点;M2同时反映现实和潜在购买力,也可以简单的看做社会市场上所有的钱,这个数据创下历史低位,是不是反应出当前投资市场并不是很活跃?而且,市场上的钱变少了,往往意味着钱越来越难赚了? 狭义货币(M1)余额54.35万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2个和11.2个百分点;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它对经济的作用是更加直接的,其主要组成成分为企业的活期存款,想一想,企业的活期存款主要用途是什么? 是不是想着短时间内把钱花出去,以此来用于企业的经营?11月份的m1增速在近年来的低位,说明企业的资金链比较紧张,而且对于市场的活跃程度在降低,往往间接导致市场需求疲软。流通中货币(M0)余额7.06万亿元,同比增长2.8%。当月净投放现金457亿元。 好了,回答上面的问题,央行亦或者说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很大,(从环比看),但为什么企业和社会市场并没有反应出钱多呢?换句话说,钱去哪了? 我直接下结论,两种可能情况,一种是钱还在金融机构,企业的融资意愿并不高,货币的传导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另一种情况是,钱用于还债了,亦或者说是被回笼了(去杠杆了解一下)。总之一句话,现在投放市场上的钱相比于过去,已大幅减少。 最后我想说的是,央行的货币政策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当前国内经济处于调结构转型升级阶段,经济下行压力仍在,而这一时期,是经济短期的调整期,这一时期,央行在促进经济调结构转型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当然也取得很大的成绩,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也就是说,这一时期,央行所采取的货币政策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向好发展是相得益彰的(注意是经济高质量方向)。目前我国经济韧性依然充足,经济底蕴良好,市场前景广阔,随着经济的短期调整完善后,我国经济未来会更健康可持续发展。 同样,在这一时期,保持好合理的现金流,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我们千万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情。 |
|
来自: luowenjintang > 《2018年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