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门县土官族源

 镇疆九洲 2018-12-14

石门县土官族源

石门县为少数民族地区,自明洪武至清雍正改土归流时,

一直自我管理,不受朝廷约束,由朝廷、百户所防守地方,

其境内共有26支土官。

 

陈氏族源:

《后汉书》记载陈氏从公元76年为澧中蛮夷。

陈氏族谱称宋度宗咸熙八年(1272)随岳父由四川追寇入籍石门北乡

为遥望隘土官正百户,陈氏两支土官同源。

 

唐氏族源:

据《唐氏族谱》载:“后汉与本所覃万传同受诸葛武侯之封,占籍石门,

为鹞儿峒长官,世守斯地。”磨岗隘唐姓与麻寮的唐清、唐勇同血源,

由麻寮入石门添平(见《三家唐族谱》)。

 

王氏族源:

王氏族谱称后汉与本所覃万传同受蜀汉诸葛之封,为走避峒长官,世居石门。

族谱藏商溪乡,王氏三支土官同源。

 

伍氏族源:

伍氏以伍安广为始祖,“迁祖安广公自宋来七百有余岁矣,元明或遭兵灾。

国朝屡议未成,今复置此世变之秋,英耽于西,法雄于南,俄迫于北,

倭狡于东,烽烟四起,万倍以捻,设一旦他族逼处,转徙流离。

昔惟苦迁祖之无根者,后不将尔知有尔,我知有我,问以父子兄弟,且莫答乎。”

(光绪三十年始修《伍氏族谱》序)。

五世祖伍彦材元末职守细沙印务,

六世祖天禧公讨贼,明初授“武备将军”。

伍氏族谱在宝庆府新化县一位伍姓钦点翰林院庶吉士的辅佐下修成,

伍谱称由江右迁石门,历宋元明清诸朝。

 

盛氏族源:

盛氏始祖盛开禧,盛氏《宗册图》称:“本隘始祖盛开禧,原系五溪土人,

自后汉武侯征蛮授细沙峒长之职,历晋及隋,世受土职,宗图次序荒远无征,

谨照遗谱所载,唐天宝年间御驾幸蜀,一世祖盛德崇率领土兵前赴行护驾,

赏钞纸钞钱授土官之职黾勉无替。”

《细沙隘荫袭原委辨》载:“元末细沙隘百户盛国祥故绝,时伯祖旺公……

见细沙隘空悬,保奏弟从龙顶国祥缺。”

从龙即添平所细沙隘首任副百户盛华。

可见细沙隘,原为细沙峒长官司,明始称隘。

 

丁氏族源:

丁氏《续题始祖文运颠末》称:至正四年赴居于金沙州,继体四人,

“名伯曰千一郎,仲曰千二郎,叔曰千三郎,季曰千四郎”,

“石门子孙繁衍皆公裔也,今特补载之,以便正本清源,庶免混淆”。

未载原籍何处,文运孙子丁易顺,葬溇水源头(今鹤峰、桑植)。

丁易顺生子丁源智,膂力过人,生子自碧,征战有功,

封添平所左二千户、渔洋隘副百户土官。

 

曾氏族源:

曾氏自称后汉与覃万传受武侯之封,历晋隋唐宋元为遥望峒长官。

明随覃添顺起兵战守腹内陆方,世为长梯隘(隘所在今三圣水田)土官正百户。石门渫阳曾氏,清嘉庆年间三修《曾氏族谱》,曾佗选撰序:“乾隆五十年,岁在己巳,十一月,吾弟泽选手持一小黄袱,谓曰:‘此系吾族世袭扎符宗图册。’吾喜而展读之,宗图中自明及本朝代次年月,历历不爽,……始祖仁辅公,据传说汉末由江西迁石门,今按宗图,自后汉诸葛武侯征蛮,随本所覃万传出征有功,受长官土官之职。”

 

邓氏族源:

邓氏族谱称:希古、暹古为五溪土人,受武侯封,也为石门土酋。

在《邓氏族谱》卷一第三页载:“有暹古公者系征三苗土人,自后汉随诸葛丞相南征,叨授护拥将军。平蛮靖边,伏苗制夷,由诸朝沐恩不替,至唐天宝年间迎驾归顺,又勒加按抚土官之职,仍守遐边,因此世居夫石邑,此即我等祖也。”元代邓姓为石门大土司,邓均忠因受封八番顺元宣慰使,占基澧水中游,屯军三江口,明初降杨璟,封渔洋隘正百户。

 

黄氏族源:

据黄氏族谱载,黄世居武陵,宋元定居石门受土官职,明立添平土司,为添平所中营百户土官,世居雁池守中军渡关隘。传袭土官到光绪十五年(1890年),清政府仍封黄承恩为添平土司中营把总土官职衔。

 

朱氏族源:

朱姓与麻寮所梅梓隘副百户朱姓同宗,与慈利朱思忌亦为同宗。明授添平土司右营百户土官,守添平土司东部关隘,驻两河口一带。

 

易氏族源:

原世居石门,有易江平为土官千户,其女易淑珍,嫁给覃添顺为三夫人,

即“一品助国夫人”,其裔封左营百户土官。

 

文氏族源:

宋时已定居石门,有念一、念二、念三三支,修谱时自行附会为文天祥之裔,

据考文天祥仅两子死于战乱。念三之裔文锦为添平土司靖边司正百户土官。

 

郑氏族源:

郑姓据《后汉书》载是巴氏五子之一,出黑穴。居今鄂西,后转迁至石门一带。郑氏族谱称:元已定居石门,五传至郑权,随覃添顺起兵助明,

封添平所土司龙溪隘正百户土官。

 

柳氏族源:

柳氏原籍陕西。据《添平所志·职员荫袭考》载:“左贰清军千户,一世柳世华随顺祖起兵归朝。”“自明初至清雍正传十一代,袭十代。”民间称覃、柳、盛同由陕西来五溪,故为石门早期先民。

 

向氏族源:

《后汉书》中巴务相之裔为向氏,称八耳锅向,石门向氏,统属向宗彦之裔,分两小支,子良一支属向大乾之裔,原系容美土司田光俊之后,后归添平土司;二都一支向氏为向大雅后裔,属麻寮靖安土司向良金,唐代有石门蛮向瑰起义。

 

夏氏族源:

石门元代夏克武占据石门南乡(今石门蒙泉镇),以夏家巷为土司衙门,明初夏德忠投靠朱明,任慈利宣慰副使。明洪武四年覃厚反明,慈利宣慰使司解体,建九溪卫,夏氏建安福千户所,占据石门南乡及临澧之一部。洪武二十二年夏德忠起义反明失败,安福千户所改为流官所,迁所部到桑植。夏氏子孙以母为始祖,称武陵夏氏,散居石门。《夏氏族谱》藏原九伙坪乡泽岩洞村(今黄鹤塌)。

 

宋氏族源:

《添平所志》载:“宋天荣随顺祖起兵归明”。“有功授百户职”。

“自明初至清雍正传十一代,袭十代。”宋姓于宋代定居于仙阳坪。

 

万氏族源:

《石门县志》称:万添庆为走避隘土官副百户,同覃添顺起兵归明,后乏嗣缺员。万姓于明朝定居太平长官司。

 

李氏族源:

《李氏族谱》称:李良器生于唐开元年间,入籍东乡(十八土司之一)。后入石门,明初李朝元任添平土司走避隘土官副百户,传至改土归流时,为李文光袭把总。李姓衙署在白云堰。

 

苏氏族源:

《添平所志》载:苏明为后营土官百户,三传后未袭职。磨岗隘等地苏姓视为土民,不再以土官后裔自居。

 

吴氏族源:

石门吴姓与慈利同。《吴氏族谱》称:“子仁元末土司官,旧谱称苗峒酋长,势大难制,吴元年甲辰冬,各蠢蠢倡乱,子仁牒石门云阳寨主唐勇,分把隘口一方慑伏。”其谱卷二十八亦载石门白羊山、堰峪、南溪、官坪、石黄口、鸡公滩、杜家山、磺厂、岩屋溪等地吴姓同宗。

 

张氏族源:

石门南坪为容美土司深溪长官司辖地。改土归流时划入石门,其土官为张姓。据《容美土司史料汇编》载:深溪长官司属五峰安抚司,元代张友富为该司始祖。清代张彤召袭安抚司,张彤柱袭深溪长官职。石门泥沙的张姓与五峰深溪张土司同族源。

 

田氏族源:

田姓以田行皋为始祖,唐朝授施州刺史,至宋朝田思政为施南宣慰史司镇南等处五路都总管,鹤峰田氏则以墨色什用为始祖,墨色什用子孙元田乾宗后裔田光宝、田光俊。明初,田光宝为容美宣慰使,田光俊为太平、台宜、麻寨等宣抚使,占籍石门太坪、杨柳、所街、泥沙一带。洪武二年覃添顺组建添平所,田光俊北撤,田氏子田中华留居杨柳千斤坪。其后裔居泥沙、太平、磨风隘、三岔溪、白竹山。南乡一支由永定(大庸)迁石门,亦为土家族。

 

彭氏族源:

康熙、雍正年间由湘西迁入石门泥沙、太平、仙阳、蒙泉等地,实为土家族,另一支由安乡县于乾隆时迁入皂市,则为汉族。

 

刘氏族源:

刘氏有麻寮所青山隘土官百户刘汉文,副百户刘汉俊之后裔,居住在石门泥沙、苏家铺等地,宋代已定居在慈利、鹤峰、石门。刘氏在二都、皂角市者为汉族。

 

覃氏族源:

《覃氏族谱》称东汉覃万传“初居五溪”,族谱覃氏源流歌称:“浮之沉型生在天,木有根来水有源,祖宗功德江南省,始将一脉叙正传。”《覃氏源流考》载:“《史记》载,孤竹君是殷汤正月三日丙寅所封诸侯国,其国群姓墨胎氏,相传为夷、齐之父、名初、字子朝。民间传说覃氏族谱载有覃氏源流歌:覃氏肇基周初年,有竺之后是真传;孤竹君后称有竺,鼻祖原名墨胎初。”是伯夷、叔齐后裔。但是,石门县也有人考证石门覃氏源出于巴氏五子之一。《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有巴氏五子出赤黑二穴,有瞫郑柏樊出黑穴(唐蛮书作“覃陈郑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