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里治疗咽喉痛的经方:猪肤汤 甘草汤 桔梗甘草汤

 老玉米棒 2018-12-14

310. “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

 

[猪肤汤] 猪肤一斤。右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各令相得,温分六服。

 

漫谈猪肤汤

猪肤汤是《伤寒论》中少阴病中的方子:少阴病,下利咽痛,胸烦心满者,猪肤汤主之。组成是猪肤一斤,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温分六服。这是个药食同源的方子。黄元御在《伤寒悬解》中讲白粉是铅粉,用来止泄断利,这一点不敢苟同。铅粉味甘辛,性寒有毒,可消积杀虫、解毒生肌、燥湿止痒。以外用为主,内服量小,且多入丸散剂,不可入煎剂。而且黄元御在解释该证病机也提到:“寒水侮土,肝脾郁陷,而为下利”,而脾胃虚寒者是忌服铅粉的。最简单的解释:就算是用猪肤加白蜜,再加上铅粉也断然熬不香吧?所以这里的白粉还是应该选择主流思想,是米粉。

主要谈谈方子的君药:猪肤。皮与肤多相并称,猪肤即猪皮。但历代对用猪皮的哪一部分多有争议,现在多采用喻嘉言的说法:猪肤与用黑驴皮之意颇同,若以猪皮外毛根薄肤,则劣无力,且与熬香之说不符。但用外皮,去其内层之肥白为是。就是用猪皮熬煮出来像阿胶的意思,如果只用表皮层,就力量太弱了,喻氏认为只要把皮下脂肪刮去就可以了。但现在很火的台湾讲伤寒论的JT叔叔认为:肤指的恰恰是猪皮下的那层脂肪,入三焦油网。悉心分析,我认为猪肤指的肯定不只是皮下肥油,那样就不必叫猪肤汤了,可以叫猪膏汤啊,《金匮要略》里也有用到猪膏的地方:猪膏发煎,也有滋阴润燥的作用。之所以要用到猪外皮,是因为“肺金清凉而司皮毛”,猪皮入手太阴肺经,加上白蜜,通过“虚则补其母”来滋肾阴而清虚热。所以外皮是肯定要用的,但脂肪要不要刮干净呢?我认为可以留一些。猪膏本身是偏滑利的,如果病患下利之势明显,那么最好少用;如果但是咽痛胸烦心满,那么白油不妨多留一点,以加强滋阴的作用。

从这一点上来说,我是认可JT叔叔“胆固醇滋阴”的说法的。《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篇》讲“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急,并乃狂”,阴虚阳亢的人就“脉流薄急”。那么反过来说,现在那些脉流缓慢的高脂血症就应该是“阳不胜其阴”。我们通过补充胆固醇可以滋阴制阳,那么温阳就可以制阴来降低血里的胆固醇。而且引起高脂血症的那些原发病,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症、胆道阻塞等都可以按照这个思路来解决。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猪肤汤

【方药】猪肤一斤(500克)

【煎服】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温分六服(现代用法:将猪皮去尽油脂,洗净,置水中文火慢熬,待其皮烂能嚼之时,或调入鸡子白,徐徐呷服,或加白蜜、熟米粉调和,分温服之)。

【原文】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310

【解说】本方主治少阴阴虚,虚火上扰所致之咽痛。猪皮能滋润肺肾,清少阴浮游之火,其性虽润,却无滑肠之弊,加入白蜜、熟米,则清热润燥而不滋腻,对咽痛之阴虚热不甚者,最为相宜。

【运用】

一、咽痛张璐医案:徐君育,素禀阴虚多火,且有脾约便血证。十月间患冬温发热,咽痛。里医用麻仁、杏仁、半夏、枳橘之属,遂喘逆倚息不得卧,声飒如哑,头面赤热,手足逆冷,右手寸关虚大微数。此热伤手太阴气分也,与萎蕤、甘草、芍药不应。为制猪肤汤一瓯,令隔汤顿热,不时挑服,三日声清,终剂而痛如失。

按语:素禀阴虚多火,患冬温发热咽痛,前医又用苦温燥烈之品而抱薪救火,殊伤肺娇阴分,门户失濡,而致声哑不出。此非猪肤汤滋润之不能应也,果“终剂而痛如失。

二、郭泗训医案:邓某某,女,19766月门诊。三年前开始,头晕乏力,全身有紫点和紫斑,鼻子经常出血,有时一次出200毫升左右,月经量多,持续时间长达l0余天。近一年来病情加重。既往无其它病史及服有关药物史。曾住院二次,经骨髓穿刺,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用输血和激素治疗,病情稳定而出院,出院后又反复发作。现眩晕,乏力,呼吸困难,不能行动,特来我院治疗。检查:贫血貌,心尖区可闻及I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脾在左乳中线肋下3厘米,全身有弥散性瘀点和瘀斑,以下肢为重。血色素5·5'红细胞270万,白细胞2900;血小板2·4万。

服猪皮胶3个疗程,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面色红润,全身瘀斑全部消退,仍有少量瘀点,心尖区闻及I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脾在肋下2厘米。血色素11克,红细胞420万,白细胞4000;血小板51万。

按语:用猪肤汤治疗再障,报导不多,录此案以供同道参考并,研究之。

 

    读经笔记之一:猪肤有什么功效?味甘,微凉。利咽喉而消肿,清心肺而除烦满意。

 

    读经笔记之二:本条文,冯世伦列入少阳病,刘志杰则列入厥阴病。我更认可刘志杰的说法。为什么呢?少阳病是阳性病,是热多寒少,脉象是太过脉;而厥阴病是阴性病,是寒多热少,是不及脉。本条所说,显然是寒多热少的阴性病。

 

    读经笔记之三:如果真的是少阳病,真接用小柴胡汤或小柴胡加石膏汤即可,其中的黄芩是寒凉药。但猪肤只是微凉药,而且还要用补中的白蜜和白米粉配合使用。

 

    读经笔记之四:胡老、冯世伦均认为条文所说的“下利”是热利,刘志杰则说是寒利。厥阴病的特点是上热下寒,热少寒多,又何来热利?况且病人本身身体虚弱,得了少阴病后,多转为厥阴或太阴病,极少是转为少阳病的。

 

    读经笔记之五:所以啊,这个下利,是厥阴病的上热下寒的寒利,如果一定要进一步说,则这个下利就是太阴病的下利。这个“咽痛,胸满,必烦”则是厥阴病的上热下寒的上热。

 

    读经笔记之六:开头冠以“少阴病”,就是说这个病是由少阴病发展而来的。

 

311.“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

 

    [甘草汤]甘草二两。

 

    [桔梗汤]桔梗一两,生甘草二两。

 

桔梗加甘草,是治咽喉炎的基本方

一个朋友说:我患咽喉炎有七八年了,吃药打针都只是治标不治本,怎样能根治?

另一个朋友说:我嗓子痛痒,每隔几天就发炎一次,吃些消炎药会好,但过不了两天就犯。起初几年每次发炎都同时伴有发烧,有化脓,从去年开始每次发炎就是痛,咽口水都痛,内火比较重,舌苔也比较重 。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要怎样治疗呢?

如果你和这两位朋友一样有这些咽喉炎症状,这里推荐一个方子,是在医圣张仲景的桔梗汤基础上加减而成的。

先来说这个经典的桔梗汤,后世又名甘桔汤,仅桔梗和甘草两味药,是将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药典载其主治肺痈,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

方中桔梗祛痰的能力极强,可宣肺豁痰、利咽止痛。大剂可促进脓疡破溃,加速排脓;生甘草则清热解毒。通治咽喉口舌诸病,是治疗咽痛的基本方,对于咽痛和咳吐脓痰粘痰等症状有奇效。

由于肺脓疡未溃时可无腥臭脓痰,故而凡X线检查确认为肺脓疡者,均可早期大剂运用此方,不必等到脓痰出现再用。

后世医家在桔梗汤的基础上多有加减,比如《三因方》加荆芥穗,又名荆芥汤,治风热肺壅,咽喉肿痛,浯声不出,喉中如有物梗,咽之则痛甚。《小儿药证直诀》治肺热喉痛,有痰者,又加阿胶。另如伴上气者,加陈皮;咳渴者,加五味子;咽干口燥者,加石斛、沙参。等等。

而这里介绍的这个方子,方中除了桔梗、甘草外,另添加了西青果、双花、陈皮、紫丹参,临床效果非常好,咽炎无论新久多有良效,对咽痒,咳嗽等症状能迅速缓解。

用量:青果 20 克 双花15 克 桔梗15 克 生甘草20 克 陈皮10 克 紫丹参30

将以上药材,水煎服 (上药加水2000毫升,浸泡2小时后放在火上煮,水开后小火继续煮30分钟,然后倒出 分2-4次喝完,每日1-2次。喝时可以略加蜂蜜调味。

那么,为什么这个方子对咽痒,咳嗽等有效呢?懂中药药性的人发现,这几味药都对咽喉有利。

先来看双花,双花即金银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功效,对于头昏头晕、口干作渴、腮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病症均有一定疗效。

青果,即橄榄,性平,味甘、涩、酸。清热,利咽,生津,解毒。用于咽喉肿痛、咳嗽、烦渴等。

陈皮在这里的用量不大,仅10克,是最少的,但可不要小瞧了它,它的主要作用是行脾胃之气。脾胃主运化水湿,故脾胃之气行则能去湿、健脾、化痰,一般理气化痰方中都可使用。李时珍老师曾这样夸赞说:“橘皮苦能泄能燥,辛能散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

最后,要说在这个方子中用量最大的紫丹参,紫丹参其实就是丹参,丹参分为紫丹参及白丹参,还有鼠尾丹参,我们平时说的丹参就是紫丹参。紫丹参的根可以入药,具有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的功效。

关于丹参的利咽功效,丹参酮的使用是最好的证明。丹参酮是中药丹参根部的乙醚提取物,具有10种有效成分,有较强的抗菌消炎、促进伤口愈合等多方面作用,根据其抗菌消炎的药理作用,可用于化脓性和外科感染,疗效显著。对扁桃体炎的治疗非常有效。

难怪这个治疗咽炎的方子,丹参的用量会最大,发现新大陆了吧!不过要注意的是,不少人对丹参过敏,如果你恰好是这类人群,这个方子就不适用哦!祝你健康呢!

 

解:少阴病这咽痛呀,大概古人把它搁在少阴篇里他有用意的,临床上扁桃体发炎我们常遇到的,这种病来呀都带着感冒,也是开始发热怕冷,那么咽痛呢,轻的没关系,重的不能发汗,忌发汗,发汗封喉嘛,总之要用清凉解热的法子,所以搁在少阴篇里头有用意的,搁在太阳篇里头,容易当太阳病发汗,少阴病发汗的机会不太多,按理说应搁在少阳篇里头,这个口苦咽干目眩呀,眼晕耳聋,都属于少阳,是孔窍的病都应该属于少阳,那么这个书呢它搁在少阴篇里头,是不是原书就这样子,还是王叔和弄到这里,我们都不知道,但是我们要知道,就是有少阴病的外观,也是少阴病里传少阳而发生咽痛,可以这样理解,那么一般的咽痛呀,都是指的一侧局部痛,后面的“咽中痛”,整个嗓子都痛,那是重的,这个局部咽痛就是咱们平时说的这个一侧红肿呀,就是扁桃体发炎这类的疾病,轻的话,就是甘草汤就行,就是甘草一味,甘草,要是生甘草,它也解热解毒止痛,要是重一点的,要是红肿轻,吃甘草汤是可以好的,那么肿的厉害一点,吃甘草汤不行再加桔梗,桔梗这个药呀,它有利于咽痛,后世说它开脾,就是脾气,不对的,它这个药就是一个排痰排脓,嗓子要是痛又觉得这个地方不利落,可以加桔梗,这是轻症,要是重症呀,只是用桔梗汤也是不行的,桔梗就是甘草加桔梗。

  咱们一般在临床临床上治这个扁桃体发炎呀,常用这个,常用小柴胡汤加石膏,加桔梗,小柴胡汤里面就是甘草嘛,很好使,但是特别重的,如果是扁桃体化脓的,那就不行了,就是小柴胡加石膏合用桔梗汤,是不行的,那就得想法子用增液汤这类的,就是白虎增液,或者用玉女煎这类的方子,加上马勃呀,或者其它的祛痰治嗓子痛的药都可以的,这是我们经常见的病,这是都说治这个。

  它凡是咽痛呀都是说局部,很轻,所以用甘草汤类的,甘草汤不好用甘草桔梗汤,甘草汤就一味二两,用水 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就是分二次服,二两就是六钱,分二次,就是一次三钱,平时用量就是三四钱,现在用克计算就是1012克的样子就行了,桔梗汤呢就是甘草加桔梗,这个量更较轻,甘草还是那么重,桔梗轻,桔梗为甘草的一半,也就是甘草各三钱,桔梗就是一钱半。

 

    读经笔记之一:这个条文,应是接着上一条说的,是由少阴病发展形成的厥阴病,是上热下寒的咽喉痛。

 

    读经笔记之二:少阴病,二三日。更是说明了这个病是少阴现经过一段时间后发展而形成的。

 

    读经笔记之三:咽痛者。这是下寒上热的厥阴病。热在上面,热气上炎,致使咽喉痛。如果是阳明病的咽喉痛,直接用承气汤即可,简单一点,到药店去买点三黄片就可以。如果是少阳病,还是要用小柴胡汤加石膏。但这里是厥阴病,不能用下法,也不能用清热为主的少阳和法。

 

    读经笔记之四:厥阴病的治法,亦应是寒热药并用,以热药为主,寒药为辅,如乌梅丸。

 

    读经笔记之五:甘草性和补中,生甘草则有泻热消肿的功效,同时亦有补中的功效。所以本条文的咽喉痛,因确定为厥阴病,且病情不重,所以慎用清热药,只用一味既能补中,又能泻热消肿的生甘草。

 

    读经笔记之六:桔梗,味苦,辛。散结滞而消肿硬,化凝郁而排脓血,治咽痛如神,治肺痈最妙。

 

    读经笔记之七:桔梗味苦而辛,也是一味寒热兼备的药。

 

    读经笔记之八:用了生甘草不行,那么再加一味消肿化脓的桔梗。

 

读经笔记之九:本条文用甘草汤和桔梗汤的使用,不用寒性药,则可知其病为阴性病,属厥阴病。

 

312“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苦酒汤]半夏十四枚,鸡子一枚(去黄,内苦酒,着鸡子壳中)。

 

    右二味,内半夏,著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力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读经笔记之一:此亦是由少阴病发展形成的厥阴病。

 

    读经笔记之二:辨别的要点是确定为阴性病,下寒上热之病。如是阳性病,则要用到承气汤加金银花、连翘之类大寒之物。

 

    读经笔记之三:咽中伤,生疮。就是脓肿有溃烂。

 

    读经笔记之四:不能语言,声不出者。就是喉咙痛,说不出话。

 

    读经笔记之五:实际上,应先煮半夏,去滓。然后再加上鸡蛋清、醋酸即可。如果一起煎,则鸡蛋清已经煮干而半夏还没有出味。

 

    读经笔记之六:本条要参照311条去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