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车·悦读丨特别适合拍婚纱照!这里入选世界最美火车站榜单

 王兆善 2018-12-14

  纽约的天空乌云密布,午后雨越下越紧,冷得让人有些措手不及。怎么还没走到呢?根据导航指示 “这家伙”已经近在咫尺了,都怪曼哈顿中城区楼宇鳞次栉比,明信片中那宫殿般金灿灿的威武身段还是迟迟未出现。


  忽然,同行的朋友停住脚步: “你看,是不是那里?”我朝她手指的方向望去,尽管只是狭窄楼缝间露出的部分玻璃窗,但足以辨认出来。


  我们终于见面了,纽约中央火车站!



  眼前这座精英式的学院派建筑宏伟、庄严,令人敬畏。精细入发的仿希腊雕像、高大的立柱、硬朗的线条绝不逊色于欧洲的皇宫。它被摩天大楼层层包围着,却像一颗历经岁月磨砺的宝石,在曼哈顿42街繁华的现代景观中熠熠生辉,如同这城市发展至某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后被 “凝固”下来,纤尘不染。


  从某种意义上说,建筑是社会生活的物化形式,难怪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镀金年代”,出资修建中央火车站的美国铁路大亨科尼利尔斯·范德比尔特这样解释它奢华的由来: “到达纽约就要有进入殿堂的感觉。”


  天色渐暗,雨更大了,我一头钻进泛着橙黄色光晕的大厅,瞬间被略带香氛味道的温暖包裹。眼前一条长长的下坡回廊通向地下,我和小伙伴被人潮推着沿顺行方向行走。



  奇怪,那教科书般梦幻的巨大穹顶呢?


  显然,我们低估了纽约中央火车站的复杂结构,刚刚进来的大门其实是靠近地铁进出站口的,离中央大厅还远着呢!据说,即使从中央大厅向下走10层楼的高度,也不可能到达车站的最底部,那里有纽约最大规模的地下室。



  我反复打量着用大理石精雕细琢的迷宫一般的通道、廊桥,仿佛行走在一个多世纪前的追忆中,建筑之美在光影勾勒出的繁杂脉络中徐徐展开。


  在地下一层,每个站台入口上方都装饰着艺术品级的大理石雕花,看起来像枝繁叶茂的植物,原来车站内的所有装饰都采用范德比尔特家族的家徽——橡树叶和橡树子,意为 “参天大树长自小小种子”,喻指范氏家族白手起家。


  穿过廊墙后,空间豁然开朗,头顶布满采光玻璃,衬托得几盏大型水晶吊灯流光溢彩,有两对新人正在拍摄婚纱照,镜头中定格下独一无二的光线和背景,古典又诗意。



  或许是照明灯光的色调使然,又或许是室外氤氲的雾气阻隔了光线,整个中央大厅浸染在老电影般昏黄的光晕中。站在挑高近40米的拱形穹顶下,一切都显得如此渺小,我踏上被百年岁月打磨光滑的大理石台阶,登高望远,俯瞰熙熙攘攘的人流,滋味悠长地品读着尘世间重逢的拥抱与离别的不舍。


  此时再抬起头欣赏穹顶的 “星空穹庐”,更加美轮美奂——1912年,法国艺术家保罗·塞萨尔·埃勒根据中世纪的一份黄道12宫图,创作了中央火车站的 “星空穹庐”。图上标出了2500颗星星,其中有60颗配以照明,灯光开启后满目生辉。



  时至今日,纽约中央火车站不但是集中了公交、地铁、轻轨、出租车等多种交通工具的大型中央枢纽,更以卓越的建筑艺术成为一座公共艺术馆,诠释着百年来非凡的城市角色与国家意义。


  1983年,中央火车站被正式列入国家历史文物保护名册,终于以法律的形式保护了下来。



  我们不得不感谢20世纪初建筑师的远见。2013年,纽约市市长在车站百年庆典致辞中谈道:“它是纽约这座伟大城市的象征,它始建于一个辉煌的年代,同时又无比现代,它展现了美与艺术,也见证了商业与工业的发达。”



  纽约中央火车站让我深切体会到建筑的生命与价值,如果世人向建筑倾注了心血、智慧与审美,那它也不会辜负我们的。


文图:孙晓远

编辑:孙晓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