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来中国高铁什么样

 王兆善 2018-12-14


这5位一线工作者

来自中国高铁的台前幕后

他们中间

有为高铁列车检修的动车机械师

有与旅客面对面的高铁客运员

有维护高铁线路的技术专家

有参与“复兴号”研发的研究员

还有驾驶技术精湛的高铁司机


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们↓↓↓



董宏涛

49岁,中共党员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动车段动车组机械师


2007年,成为中国铁路第一批动车组机械师;近年来参与检修动车组7万多组;“董宏涛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全路唯一一个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的“全国示范性劳模与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张润秋

39岁,中共党员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南站客运车间业务指导


1999年参加工作;2010年11月24日,“润秋服务组”正式成立,从此用一部热线电话、一张名片和一个微博搭起了与旅客沟通的桥梁。


吕关仁

54岁

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铁路线路维护技术专家工作室首席导师


参加了我国多条高铁的动静态验收、中国铁路总公司多项线路专业技术规章审查或编写,完成了多项铁路总公司高铁线路维护科研课题的研究。


赵红卫

49岁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


见证并参与了复兴号动车组的研发运营全过程;带领团队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动车组“大脑”——列车网络控制系统


陈承仪

44岁,中共党员

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州机务段高铁司机、首席技师


1993年参加工作以来,开过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动车,今年还开上了复兴号;是唯一一位全程参与福建所有新线联调联试的高铁司机,人称“高铁试飞员”。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

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高铁从无到有

实现了从追赶到领跑的跨越

成为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


发布会上

来自中外媒体的记者

围绕“改革开放与中国高铁发展”

踊跃提问


Q1

作为一名工作在高铁第一线的铁路职工,您对高铁发展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作为一名铁路科技工作者,我感觉生逢其时,赶上了好时代。


高铁像一个大舞台,首先是铁路科技工作者施展才华的舞台其次是产学研用各部门协同创新的舞台以“复兴号”标准动车组研发为例,就是由铁路总公司组织,铁道科学研究院牵头,联合国内多个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技术攻关,并最终研发成功的。

高铁还是全球铁路专家学者交流合作的舞台现在如果要看最现代化的高铁,已经不是中国的铁路专家出去学习了,而是越来越多的国际同行来中国,了解我们的最新创新成果。我们也乐于分享中国高铁的发展经验,共同为世界铁路技术进步作出贡献。

     赵红卫

陈承仪     

高铁发展让我感受到最大的特点就是“快”!


第一个是发展速度快。拿福建省来说,在40多年里长期处于全国路网的末梢和尽头。2009年,随着温福铁路的开通,福建铁路建设发展驶上了快车道,杭深、向莆、合福等铁路相继建成通车,福建已成为全国第一个“市市通动车”的省份。

第二个是运行速度快。以前,从福州到北京要花50多个小时,现在只要7个多小时,时间缩短了85%以上。高铁方便了大家的出行,拉近了城市之间的距离,动车实现“公交化”的开行,“同城效应”越来越凸显,生活的方式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如今,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上线运行,我有幸驾驶了福建省内第一趟“复兴号”,感觉特别提气!

做为一名铁路客运人,能够深切感受到的是铁路服务之“变”。


一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旅客开始选择高铁出行,高铁已经成为广大旅客出行的首选和常态。

二是运输服务发生了变化。从纸制车票到电子票,从窗口排长队买票到互联网购票,从人工检票到自助验证刷脸乘车,从普通绿皮火车到现在350公里的“复兴号”,从推车卖货到现在的网上订餐,40年前不敢想的事儿,现在都实现了。

三是服务方式和理念发生变化。速度的改变让更多的人甩掉了出行的包袱;网络购票让售票厅不再排起长队;身份证人脸识别系统让乘车不再繁琐,2秒钟进站检票更方便、快捷。

      张润秋

Q2

在您心目中,中国未来高铁是什么样子的?


动车检修工作是“黑白颠倒”的。当旅客乘坐设备状况良好的动车踏上旅途时,动车组机械师才能安心休息。畅想未来的高铁,我想速度会更快,出行会更舒适,同时也期望动车组检修实现自动化,更智能、更高效、更现代化。

     董宏涛

张润秋     

未来的中国高铁我认为会是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的完美结合,让旅客的出行感知更温情、更有温度。

乘车前一天会有行程提醒;来到车站,只需进行面部识别即可安检进站;遇到困难打开客户端求助,智能机器人就来到您身边;车站座椅识别系统接收并反馈空座信息,机器人引导您入座候车及检票乘车。

列车上,点击座椅上的自助点餐按键,机器人送餐到座位上;当您感觉车厢内温度低时,坐椅传感系统会通知机器人送上毛毯和热水。

到站前,通过座椅上的信息系统选择离站方式,系统实时向到站发布旅客离站需求,并第一时间将到达站的出租车、地铁及公交信息反馈给您,实现自动化全过程管理。

中国未来将率先建成世界上最发达完善的高铁网,覆盖神州大地,将有更多的复兴号风驰电掣,相邻大中城市1至4小时到达、城市群0.5至2小时到达,“公交化”出行的便捷,“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快速,中国高铁将成为新时代人们出行的首选。

      吕关仁

赵红卫     

我从事动车组研发工作,主要谈谈未来动车组的发展方向。

一是系列化的方向。我们自主研发的复兴号动车组的平台将会覆盖不同的速度等级,包括时速350公里、250公里、160公里。不同速度等级的复兴号能满足我们国家的不同地区、不同线路的运营需求。

二是绿色环保的方向。复兴号与以前的动车组相比更加节能,更加环保。我们还会采用可降解的一些材料,尽量减小对环境的污染。

三是更加智能的方向。比如在京张高铁上,我们会采用有人值守的自动驾驶方式。京张高铁、京雄城际铁路将率先建成世界领先的智能高铁。

对于未来发展,我还有个小愿望,就是能够在国外坐上按中国标准研发制造的动车组。我坚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标准动车组走出国门,让中国高铁品牌闪耀世界。

Q3

前段时间“高铁上竖硬币”的视频成了网上热点,能不能给我们谈谈“硬币不倒”背后的原因?


要实现“高铁上竖硬币”,就要保持线路的高平稳性,概括起来就五个字:稳、顺、平、检、修。

“稳”是指路基、桥梁、隧道、涵洞等基础要稳,要严格控制工后沉降。

“顺”是指桥梁、隧道、涵洞与路基不同结构物之间设置过渡段,实现“软、硬”平顺过渡。

“平”是指轨面平,500米长钢轨焊接成的无缝线路,让大家坐高铁时再也听不到“咔哒”声。

“检”是采用综合检测列车、探伤车等先进的检测设备,定期对线路状态进行检测、诊断。

“修”是根据检测与分析结果,对存在问题地段,利用每晚列车停运时间进行养护维修。

我们的高铁采取以上综合技术措施,使平顺性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所以才有了“高铁上竖硬币”的奇迹。

     吕关仁

Q4

高铁是个系统工程,在工作中遇到最具挑战性的一件事是什么?有哪些体会和感受?

对我们高铁司机来说,最难的是平稳操纵。要实现这一点,我们要克服三大挑战:

首先是车型的挑战。别看动车外形差不多,其实目前光福建管内运行的动车组就有6个系列车型、9种不同编组。每一种车型司机室的构造都不一样,每一种车型上万个与操纵相关的记忆点,我们全要了然于胸。

其次是线路的挑战。我们要精准掌握线路每一个坡度的变化,每一处曲线的不同。例如从福州站出发1公里,就有一个22‰的大上坡,手柄提得慢,列车就会降速,手柄提太快,旅客就会感到不稳。

第三是外部环境的挑战,比如天气、环境、飞鸟等都可能会影响列车运行。

我记得有一次,列车终到福州站,我刚从司机室出来,就见到两名旅客跑过来,问我是不是刚刚开车的司机,想要合影。他们说,从来没有坐过那么稳的火车,想看一看司机长什么样。作为高铁司机,看到他们笑脸的那一刻,我觉得,一切都值了。

     陈承仪

董宏涛     

如何成为能修车、懂造车、会开车,心里想着坐车人的“全能型”高铁工匠,是我们今后面临的最大挑战。

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随车机械师应急处置背心,集成了17种应急处置所需的工具和材料,随车机械师处置故障时只需穿着这身背心,就不用再用手拿笨重的工具箱,大大提升了动车组应急处置效率。

这只是我们动车检修运用工作创新中的一个点,在动车组检修工作中,还有许多需要创新和改进的地方,作为中国铁路第一代动车检修人,我有义务和责任继续带领团队开展科技管理创新,为动车组安全有序运行保驾护航。

董宏涛展示随车机械师应急处置背心

服务过程中挑战和困难一直都有,但最具挑战的事情就是不断提升旅客服务品质。

从刚出生的小婴儿到年迈的老人,每个人的需求各不相同。高铁服务无止境,我们始终将“人生因服务而美丽,服务因用心而精彩”作为我们的班组格言。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们还与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建立常态联系,协助做好大学生志愿者的组织和培训工作,带出了一大批素质过硬的青年志愿者,赢得了广大旅客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认可。

     张润秋

Q5

智能化动车组在全球是什么样的水平,研发和开通有何意义?

目前各个国家都在研制智能化铁路的相关系统,国内铁路在智能化方面朝着三个方向做:

一是智能建造,按照全数字化的系统完成线路、桥梁、隧道的建设。

二是智能动车组,这方面比较重要的就是自动驾驶系统,目前一共分成四个等级,现在是GOA2,也就是有人值守的自动驾驶系统,已经在京沈高铁试验段进行试验。我们也在研究GOA4,就是无人驾驶的全自动系统。

三是智能运维,我们准备在京张高铁配套智能车站、智能服务、智能维修等相关设施,会朝着更加智能化的体系发展。

     赵红卫

改革开放40年

铁路的发展

是中国腾飞的缩影

目前中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

突破2.5万公里

占世界高铁总量的2/3

是世界上高速铁路

运营里程最长

在建规模最大

运营场景最为丰富

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中国铁路奋勇先行

铁路人以奋斗者的姿态

不负重托,全力以赴

聚焦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使命担当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出铁路贡献

彰显铁路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