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草泻心汤

 百科知识大汇集 2018-12-14

【方剂组成】半夏 12 克,炙甘草 15 克,人参 10 克,黄芩 10 克,黄连 3 克,干姜 10 克,大枣 4 枚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此于半夏泻心汤增量缓急安中的甘草,故治半夏泻心汤证,中气较虚而急迫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 158 条: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 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注解:伤寒或中风,均当汗以解之,而医反下之,虚其里则邪热内陷,因使下利日数十行,以至食物不 得消化,水被热激,走于肠中则腹中雷鸣;胃虚邪凑则心下痞硬;水热壅逆则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 硬,又误认为病去未尽,而复下之,遂使痞硬益甚,因此心下痞硬并非里实之热结,而是胃中虚客气上逆所 致,愈下愈虚,痞亦愈甚,宜以甘草泻心汤主之。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第 10 条: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 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嗄,甘草泻心汤 主之。

 

注解:形色善变,精神不安,有如神灵所作,因谓为狐惑病,此病亦常有烦热,状如伤寒,默默欲眠, 目不得闭,卧起不安,为虚烦有热;不欲饮食,恶闻食臭为胃虚多湿,其有蚀疮在喉者,即称之为惑;其有 蚀疮在阴者,即称之为狐。蚀于喉之上部而语声沙哑者,宜以甘草泻心汤主之。

 

按:《金匮要略》关于狐惑病的证治,除本条外,还说: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口又说蚀于 肛者,雄黄熏之。又说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 四_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基于以上的说明,则古人所谓为狐惑病,颇似今之白塞 氏综合征。实践证明,甘草泻心汤对于口腔溃疡确有明显疗效。胡老曾治一产后患者,口腔及舌全部烂赤, 饮食不入,痛苦万状,与本方一剂,满口红赤均生白膜,即能进粥。三剂后痊愈。临床还常遇久久不愈的顽 固重证,以本方加生石膏,或更加生地而多取捷效,并以本方治愈确诊为白塞氏综合征者一例。胡老讲述道: 说起来亦很有趣,1970 年夏刚从河南归来,吕尚清院长告诉我,有一位解放军女同志曾几次来院找我,她 说数年前曾患白塞氏综合征,经我治愈,但住意大利后病又复发,因特回国找我诊治。对于西医病名本无所 知,乍听之下,不禁愕然,未久患者果然前来,但事隔多年,我已不复记忆。经过一番问答,乃知数年前曾 以口腔溃疡来门诊,近在意大利经西医确诊为白塞氏综合征,口腔及前阴俱有蚀疮,与服甘草泻心汤加生石 膏,另与苦参汤嘱其熏洗下阴,不久均治。

 

【辨证要点】半夏泻心汤证中气更虚,或见口舌糜烂、肠鸣腹泄、前后阴溃疡者。

 

【验案】史某,男性,42 岁,住东四六条 80 号,1965 11 15 日初诊。反复发作口舌溃疡 2 年,本 次发作已半月。舌上舌下皆有巨大溃疡,因疼痛不能吃饭及说话,右胁微疼,大便少微溏,苔黄厚,脉弦滑。 证为上热下寒,治以苦辛开降,与甘草泻心汤:

 

炙甘草 12 克,黄芩 10 克,干姜 6 克,半夏 12 克,大枣 3 枚,黄柏 10 克,党参 10 克 结果:上药服两剂,舌疼已,进食如常,继调半月诸证消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