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是如何养成的?

 昵称30604781 2018-12-14

01


前段时间,乒乓球名将福原爱,那个东北话说得666的日本姑娘,宣布退役。跟拍了她24年的纪录片《镜头下的四分之一个世纪》也随之被热议。


这场拍摄的起始纯属偶然。电视台去拍一场全国比赛,发现了小小的爱酱,她长相甜美,又天真烂漫,而且打得一手好球,第一场比赛中,4岁的她就打败了已经上小学二年级的对手。


这么软萌的天才儿童,自然容易吸引眼球,赢得大家的好感,但还有一个人,同样不容忽视,那就是一直站在爱酱身后的妈妈。比赛取胜的时候,妈妈不吝夸奖:“平局后能赢下真不错。”比赛受挫的时候,妈妈会安慰她,更会用具体的指导帮她面对困境。爱酱输掉一局,哭着跑向妈妈,妈妈摊开她的小手心,让她看写在上面的暗号:集中,时机,用以指点她,为她打气。比赛中,礼仪上有冒犯对手的地方,妈妈也不会因为她年龄小而纵容她,而是跟她说明原因,让她明白哪里不对,再去向对方道歉。面对高强的训练,爱酱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妈妈也会对症下药,使用激将法说:“不想练就算了。”她知道好强的爱酱不会就此放弃,果然,爱酱一边哭一边倔强地喊:“要练!要练!”


妈妈的陪伴和指导,是对爱酱的天赋最好的助力和激活。就是这样一位妈妈,在该陪伴的时候会一直陪伴,一旦她觉得孩子需要独自飞翔了,会果断放手。爱酱12岁的时候,妈妈纵有万般不舍,还是让她独自来到了中国打球。


渐渐地,镜头中满是孩子气的小姑娘长大了,一次一次地带给大家惊喜,成了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羡煞了多少望子成龙的父母。


这场跨越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拍摄,既记录了一个天才儿童的成长之路,也展示了家庭的教养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是多么巨大。

 

02

一个人活出怎样的人生,不是某一时某一地的因素造成的。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本人的天赋、个性,他的心智发展,他与周围其他人的相处,固然很重要,但原生家庭的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前面诸多因素的底色和背景,是重中之重。


虽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成名成家的天赋,但是,把孩子教育成具备善良、责任感和自律等优秀品质的人,何尝不是一种成功?育儿是一门科学,而很多父母并不知道如何用恰当的方式去教养孩子。他们渴望成为好父母,但常常会因为不了解孩子,不懂孩子的成长规律而犯错,也可能明明发现了问题却找不到正确的应对方式,从而错过了孩子成长中的那些关键时期。


比如,你可曾留意过:


孩子的性格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他对什么特别感兴趣?

每长大1岁,他的心理状态有什么变化?

他有什么看似不正常的行为吗?

这种行为,是他那个年龄的普遍特征,还是他独有的?

 

有多少父母了解:


1岁半前,孩子的行为和智力水平基本上和猩猩一样,太早训练并没有益处;

2岁是培养幽默感不可错过的时期;

3岁是培养创造力不可错过的一年;

4岁是孩子语言表达能力飞速发展的一年;

5岁是亲子关系最为亲昵润洽的一年;

6岁是孩子内心矛盾最为突出的一年;

7岁是孩子抽象思维开始发展的一年;

……

 

又有多少父母知道,在孩子从2 岁到 16 岁期间,随着他逐渐长大,相对和顺的年龄段与相对不和顺的年龄段会交替出现,比如:


2岁时很和顺的孩子,到2岁半时变得叛逆了;

5岁时带给父母金色阳光的乖宝宝,到6岁时又成了集两个极端于一身的矛盾体;

10 岁是和顺的年龄段,不但孩子本身是一个调和而顺畅的人,他与周围其他人的相处也调和而顺畅。

11 岁则几乎完全相反,是不调和不顺畅的反叛时期。10岁的怡然自得没有了,11 岁的孩子变得有些颓废,跟老朋友也不大往来了,而且会像个小孩子一样去探测“权威们”允许或者不允许的底线。

而典型的 12 岁孩子,他的人际关系会缓和很多,心态更为正面,对生活更充满了热情。与浑身像刺猬一样的 11 岁孩子相反,哪怕成人做得不够好甚至是错了,12 岁的孩子也能表现出相当的宽容。而且,12 岁孩子明显显露出对新鲜事物的热情。


孩子的种种变化,甚至种种“异常”,都是在传递信号:他的成长进入了新的阶段,他遇到了新的发展任务,他需要父母来帮助他完成这个新任务。


这时候,如果有一幅地图,上面标注着孩子的成长轨迹,告诉父母即将进入什么地界,会遇到什么状况,需要做些什么准备,父母们多多少少会轻松一些。虽然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贝,都有不同的个性特征,但值得庆幸的是,在人类这个物种成长和发展的规律上,存在的差异不会太大。而《你的1—14岁孩子》,正是这样一幅地图。



03

 

成书背景:

一群专家举40年之力的研究成果


很多育儿书,是爸爸或者妈妈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成的,也有些是教育专家根据自己的研究写成的,而这套《你的N 岁孩子》,是由耶鲁大学著名教授格塞尔博士领导的“格塞尔人类发展研究所”的专家们,历时40多年,将针对数百个家庭青少年多年的详细跟踪数据、针对上千名全美各地青少年的问卷统计数据,经过科学的分析、提炼、总结而凝聚出来的心血结晶。它以任何一位爸爸妈妈或者儿童心理学家都不可能企及的充足的数据、翔实的研究、精密的分析、高度的概括凝结而成。虽然我国也有很多教育研究机构,但是,我们缺乏对各个年龄阶段孩子科学严谨并能够持续 40 年之久的研究。这套书能够弥补我们的缺陷,也给父母养育孩子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内容简介:

1—14岁,每个年龄的日常生活、教养难题,统统有解


这套书可以说给家庭教育的研究、给父母养育孩子都提供了非常详尽的指南,书中用通俗晓畅的语言生动的案例,讲解了孩子从1岁到14岁,各年龄段在身体特质、心智、人际关系表现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也总结了他们各个阶段的成长规律,各个年龄段都会出现哪些典型的心理和行为,尤其是在父母看来很“不正常”的行为。


1岁孩子的心智发展需要关注什么?不喜欢吃东西;太黏人;喜欢咬人、打人;精力太旺盛;睡不安稳;半夜哭闹……怎么办?

2岁孩子怎样培养幽默感?害怕晚上入睡;说话不清楚;不肯自己进食;用头撞墙;不能和其他孩子好好相处;事事和你对着干……怎么办?

3岁孩子是个小暴君;不肯接受大小便训练;爱捉弄妹妹;不喜欢自己的性别……怎么办?

……

 

从1岁到14岁,每个年龄段的日常生活、教养难题,书中都给出了指导。

《你的1~14岁孩子》原定价548.9元,现书屋粉丝价只需412元,点击下方小程序卡片即可进入商城购买。

E时代书屋 《你的1~14岁孩子》 小程序


全书特色:

案例丰富,可供借鉴


这套书出自一群专家学者之手,但这绝不是一本只笼统谈理论的书,毕竟,专家们跟踪研究了多年,掌握着翔实的数据和丰富的案例,这些宝贵的资料能给存在相同困惑的父母们更具体更实用的帮助。


一位8岁孩子的妈妈很苦恼,她的儿子学习成绩不是很好,更令她担心的是,孩子悄悄把成绩单撕了,然后回来朝父母撒谎,说老师没有给他成绩单。面对这样的行为,父母怎么做合适呢?


还有家长说,他感觉小学老师对自己的孩子不公正,孩子满腔热情地踏入学校,结果每天被老师批评,打击得孩子如同跌入了深渊。这种情况,父母要怎么帮助孩子呢?


有一个孩子,明知道借作业给同学抄是不对的,但她还是违背心意借了,她告诉妈妈,因为她没有朋友,而她渴望朋友,借作业给同学,同学就愿意做她的好朋友。


书中的这些例子,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常见的。父母预先了解这些情况,知道孩子在不同年龄可能出现的或让你向往,或让你头疼的行为,从而会有合理的心理预期和准备。同时也明白,孩子的许多“坏”行为不但是短暂的阶段性行为,其实也是合理的正常行为,放下许多不必要的焦虑和心理包袱吧,父母放轻松了,这种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也会更率真、更健康。

 

全新改版:

完善旧版存在的问题,

包装设计更有质感


每本书的最后一章均附上源自家长的真实育儿故事,这些故事全部摘自当时的报纸专栏,是家长们写给本书的作者,“格塞尔人类发展研究所”的资深儿童研究专家们的来信和应答,专家们一一解答家长在养育过程中的烦恼问题。专家们针对妈妈们的来信,给出的建议可能仅为其中一个角度,也可能半个世纪过去了,有些建议并不符合主流的观点。此次改版,我们特聘知名育儿专家对案例进行审订,与时俱进,剔除部分过时的、极端的案例及分析;同时结合原书观点新增了一些新鲜案例,以确保科学合理性。


考虑到旧版的16开尺寸过大,不易携带,而许多家长就算是在家也会因为工作或带娃占去大部分时间,并没有大块的时间去阅读。此次改版,我们将尺寸由170*240(16开)改为145*210(32开),小巧适手,便于携带,家长们闲暇之余便可拿出来翻一翻。封面精选特种纸,内文选用轻型纸,纸张手感更佳,内容呈现效果更好。页数和纸张调整后的图书在整体上显得更加厚重,也更有质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