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调查系统

 老张的菜地 2018-12-14

迎难而上破困局 民营发展显成效
——山西民营经济发展综述

进入“十二五”,随着世界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全球范围需求骤降,中国经济步入到发展新常态,对以资源性产业为主导的山西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经济增速从2011年的12.9%回落至2015年的3.1%,由高于全国水平3.4个百分点到2014年、2015年落后全国平均水平2.4和3.8个百分点①,差距呈逐步扩大态势,经济增速在全国的排位连续2年处在较为靠后的位置,全省经济发展进入到改革开放以来最困难时期。
在这种困难局面下,2015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山西发展的“三个突破”,召开了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大会,王儒林书记出席大会并作了动员报告,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全省经济转型的突破口,出台了山西《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简称“民营经济33条”,下同),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全面保障。
根据《山西民营经济统计监测制度(试行)》,省统计局按照方法制度要求对2014年、2015年全省及各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监测,现将主要测算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省民营经济发展主要特点
由于目前全国没有统一的“民营经济”划分标准和统计办法,各省对民营经济的统计口径设置不一致,所以各省结果难以互相对比。根据省民营经济领导小组确定,我省民营经济统计监测的定义范围是:除国有及国有控股、外商、港澳台企业及控股之外的其他所有经济活动(包括个体经济)。
根据监测结果,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民营经济占据全省经济近半壁江山
初步核算,2014年2015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分别为6467.2亿元、6372.2亿元,占全省GDP比重分别为50.7%、49.8%,虽然2015年比2014年民营占比降低0.9个百分点,但依然接近半壁江山。
由于我省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异较大,国有经济在经济中作用不同造成各市民营占GDP比重差距较大。2015年民营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60%有3个市,分别是:运城(69.4%)、临汾(65.0%)、晋中(63.7%);民营占比介于50%-60%之间有4个市,分别是:吕梁(58.3%)、忻州(52.3%)、朔州(51.9%)、长治(51.3%);民营占比低于50%以下有4个,分别是:阳泉(42.1%)、太原(41.2%)、大同(37.1%)、晋城(35.9%)。(见表1)
从民营核算的10个行业看,各行业民营占比差异较大,既有民营比重超过90%的行业,如,2015年,房地产业民营比重达98.1%,农林牧渔业达97.6%,住宿餐饮业达95.8%,也有民营比重不足10%行业,由于公共管理所占比重很大而导致非盈利服务业民营占比只有5%、金融业民营占比6.7%。(见图1)
 
表1  全省及各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   
指   标 民营增加值占GDP比重(%) 2015年与2014年差额   
  2014年 2015年     
 50.7  49.8     
太原 41.1  41.2  0.1    
大同 37.3  37.1  -0.2    
阳泉 43.0  42.1  -0.9    
长治 52.0  51.3  -0.7    
晋城 35.5  35.9  0.4    
朔州 48.4  51.9  3.5    
晋中 61.3  63.7  2.4    
运城 72.5  69.4  -3.1    
忻州 56.2  52.3  -3.9    
临汾 66.6  65.0  -1.6    
吕梁 63.5  58.3  -5.2  
图1        山西民营经济行业占比分布
 
(二)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升潜力较大
随着我省经济转型、结构调整不断深入,我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发展呈现燎原之势。2015年在全省规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占比下降3.2个百分点的情况下,新兴的民营医药工业占比由2014年的71.6%提升到2015年的78.7%,提高了7.1个百分点,成为规上工业中民营占比提升最快的行业。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与“互联网+”相关行业发展方兴未艾,一些新业态、新的服务模式加快发展,如网上购物、网上订餐等新兴业务的快速发展,2015年,民营批零业占该行业比重同比提升3.9百分点、住餐业提高了3.5个百分点。新服务、新模式不断涌现,百度云计算中心等一系列高新产业落地建成,网络约车、在线医疗、远程教育等新型服务模式迅速发展,极大地丰富服务业内涵。
(三)民营经济结构优化成效明显
从三次产业构成看, 2015年全省民营经济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768.1亿元、2548.0亿元和3056.1亿元,第三产业总量超出第二产业508.1亿元,三次构成为12.0:40.0:48.0,与2014年比,第三产业比重提高8.6个百分点,由于近几年我省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连续50多月持续下降,我省煤炭、钢铁等价格已经跌入谷底,造成以工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比重直线下降8.6个百分点,第一产业与上年基本持平。民营经济结构正由过去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见图2)        
图2    全省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
 
(四)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区域差距收窄
从各市情况看,2015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7个市,比上年增加1个。占比最高是运城市(69.4%),占比最低是晋城市(35.9%)。运城与晋城由2014年的37个百分点的差距收窄到2015年的33.5个百分点,收窄3.5个百分点。与2014年比,民营占比提升的市有4个,提升较快的两个市是朔州和晋中,分别提升3.5和2.4个百分点;占比下降的市有7个,降幅较大的市分别是:吕梁下降5.2个百分点、忻州下降3.9个百分点、运城下降3.1个百分点(具体数据见表1)。
从各市民营经济占全省民营经济份额看,份额超过10%以上有4个市,分别是:太原17.69%、运城12.78%、临汾11.85%、晋中10.46%,与上年比,份额提升较快的有:太原提升2个百分点、晋中提升0.8个百分点。(见图4)
图3       全省及各市民营增加值占GDP比重
 
图4        2015年各市民营经济占全省份额
 
(五)“双创”为民营经济注入活力,民营主体数量快速增长,从业人员稳步增加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我省居民的创业热情和创新潜力,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民营经济33条”,是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共33条内容,涵盖拓宽发展空间、扶持成长壮大、支持转型创新、加大要素支持、完善服务体系、加强组织领导等民营经济发展各个环节,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提供系统保障。2015年全省民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主体数量为147.06万个,比上年增加19.51万个,同比增长15.3%,其中,民营企业增加2.67万个,月均增加民营企业2225个;个体工商户主体数量增加16.84万个,月均增加1.4万个。
2015年全省民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520.64万人,同比增加21.6万人,增长4.3%。从各市情况看,民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增长较快有四个市:临汾(10.6%),大同(10.1%),晋中(9.1%),忻州(9.0%)。2015年,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同比增加33.8万人,不仅弥补了民营企业从业人数同比下降12.2万人造成的大缺口,而且对稳定社会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全省民营单位减员主要集中在运城(下降4.2万人)和吕梁(下降3.5万人)。(见表2)

表2   山西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和主体数量
 
地区 民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万人) 民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主体数量(万个)   
  2014年 2015年 增减(万人) 2014年 2015年 增减(万个)   
 499.1 520.6 21.6  127.6  147.1  19.5    
太原 92.5 96.5 4.1  22.8  25.4  2.6    
大同 34.8 38.4 3.5  9.5  12.1  2.6    
阳泉 19.0 18.2 -0.7  4.9  5.5  0.7    
长治 51.1 51.2 0.1  9.6  11.1  1.5    
晋城 30.0 30.8 0.8  7.6  8.9  1.2    
朔州 25.6 27.1 1.5  6.1  7.1  1.0    
晋中 52.2 56.9 4.8  13.8  15.9  2.0    
运城 59.2 59.6 0.4  15.8  18.2  2.4    
忻州 36.7 40.0 3.3  10.9  12.4  1.4    
临汾 41.2 45.6 4.4  14.2  16.9  2.7    
吕梁 56.7 56.3 -0.4  12.3  13.6  1.4  
(六)放宽投资限制,民间投资较快增长,占全部投资比重进一步提升
2015年,全省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353.3亿元,比上年增长21%,增速比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快6.2个百分点,比全国民间投资快10.9个百分点,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0.5%,比上年提升3.2个百分点。从各市情况看,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有6个市,分别为:运城(83.8%)、长治(70.4%)、晋中(68.0%)、忻州(65.2%)、大同(63.8%)、临汾(60.9%)。与上年比,民间投资占比提升的有8个市,提升较快的有:临汾提升9.2个百分点、晋城提升7.5个百分点、忻州提升7.1个百分点、长治7.0提升个百分点、太原提升6.1个百分点。
图5        山西及各市民间投资占投资比重
 
(七)科技支持力度增强,民营科技企业增长近六成,发明专利拥有量明显增加
随着山西“民营经济33条”的实施,科技对民营经济发展支持力度增强。2015年全省民营科技企业数量为162家,比上年增加60家,增长58.8%。运城35家,居第一位,太原32家,居第二位。
2015年全省全部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4214件,比2014年增加1072件,增长34.1%,(由于省科技厅没有甄别出2015年民营企业数量,无法与2014年比较),2014年民营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827件,占全省的58.1%。

表3  山西民营经济统计监测结果(科技类)
 
地区 民营科技企业数量(个) 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2014年 2015年 增减(个) 2014年(民营) 2015年(全部)   
 102 162 60  1827  4214    
太原 34 32 -2  870  2288    
大同 8 4 -4  79  254    
阳泉 4 16 12  32  62    
长治 13 26 13  152  356    
晋城 8 7 -1  63  196    
朔州 6 6 0  49  66    
晋中 12 17 5  122  191    
运城   35 35  208  440    
忻州 6 8 2  71  94    
临汾 9 11 2  122  175    
吕梁 2   -2  59  92  
(八)金融振兴初见成效,民营企业直接融资规模成倍增长,贷款额增速加快
2015年在全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带动下,全省大力推进金融振兴,加快金融平台建设,鼓励企业通过发行各类债券,扩大直接融资规模。2015年民营企业直接融资规模出现了井喷发展,直接融资规模为232.6亿元,比上年的12.3亿元增加了220.3亿元。主要集中在5个市:晋中100亿元,太原90.35亿元,大同28.66亿元,运城12亿元,临汾1.59亿元。
2015年全省民营企业贷款余额6811.59亿元,同比增长8.15%,比上年加快2.29个百分点。从各市情况看,增速居前三位的分别是晋中(14.5%)、太原(11.9%)、朔州(7.6%),特别是太原总量占全省民营贷款额超过1/3(2541.36亿元),仍保持较高增长,晋中连续两年保持增速第一。(见表4)
表4  山西民营经济统计监测结果(金融类)
 
地区 民营企业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模(亿元) 民营企业贷款额(亿元)   
  2014年 2015年 增减(亿元) 2014年 2015年 增减(亿元)   
 12.3 232.6 220.3  6298.52 6811.59  513.1    
太原 11.2 90.4 79.1  2270.57 2541.36  270.8    
大同   28.7 28.7  326.53 325.76  -0.8    
阳泉     236.32 254.01  17.7    
长治     456.37 479.87  23.5    
晋城     320.22 332.48  12.3    
朔州     203.05 218.51  15.5    
晋中   100.0 100.0  658.66 754.05  95.4    
运城   12.0 12.0  531.7 566.09  34.4    
忻州 1.1  -1.1  320.99 320.14  -0.9    
临汾   1.6 1.6  492.17 524.95  32.8    
吕梁       481.96 494.37  12.4  
(九)民营经济对税收贡献率达50.2%,总额下降,但相对好于全省税收状况。受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和主导产业价格大幅下降影响,2015年全省税收收入累计完成1945.94亿元(国税与地税合计),同比下降20.0%,而同期民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税收总额为977.3亿元,同比下降9.4%,低于全省税收降幅10.6个百分点,民营税收明显好于全省税收状况。民营经济对全省税收的贡献率由上年的44.4%提高到2015年的50.2%,提升了5.8个百分点。从各市情况看,在多数地市民营税收总额下降的大背景下,太原总量最大(248.2亿元),增长6.8%,晋城(93.5亿元),增长6.8%,吕梁(113.9),增长5.2%。
综上所述,2015年,民营经济作为全省“三个突破”之一,在困境中实现新的突破,民营经济占全省经济近半壁江山,三次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三新”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地区间差距收窄;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稳步提高;“双创”促进民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主体数量快速增长,从业人员保持稳步增长;科技创新引领民营科技企业数量迅猛增加;金融振兴助力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企业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模成倍增长、贷款额增长较快,全省民营经济呈现新兴化、多元化发展。
二、全省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与民营经济发达地区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有以下表现:   
民营企业总量不足、规模偏小
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存在主要问题是总量不足、规模偏小。全省中小企业户数占全国中小企业总数的比重不到1%,每万人拥有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户数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1.8%和64.4%②。2015年全省民营主体数量147.1万个,从业人数520.6万人,平均每个仅3.5人,不足4人;规上民营工业企业2904个,占规上工业企业的77.8%,但户均产值只有规上工业企业的55%③。
民营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高新企业偏少
虽然全省民营经济遍布于国民经济各个行业,但以传统行业为主,主要集中于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住宿餐饮业和居民服务业等传统产业,高新技术领域如IT、软件开发等企业偏少;工业则主要汇集在煤炭、炼焦、冶金、化工、机械等传统产业领域,技术水平低、管理较为落后,处于产业链的前端和价值链的低端,高精尖产品偏少,远远低于中部各省和周边省市区。
民营经济占GDP比重出现小幅回落
从两年的民营经济统计监测结果看,2015年全省民营经济占GDP比重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工业占比下降是整个民营占比下降的主要因素。
从10大行业核算情况看,民营经济占本行业增加值比重提高的行业有6个,分别是: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营利性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分别提升1.4、3.9、1.1、3.5、2.3、1.9个百分点,6个行业综合占比上拉全省0.9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占本行业增加值比重下降的行业有3个,分别为:农林牧渔业下降0.9个百分点、工业下降3.1个百分点、房地产业下降0.3个百分点,3个行业综合占比下拉全省1.8个百分点;民营金融业占比与上年持平。由于民营工业在10大行业占比最大,其占比下降直接影响整个民营经济在GDP中份额。
从工业内部行业看,煤炭和冶金行业占比下降是民营工业占比下降的主要成因。全省民营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2.0%,同比下降3.1个百分点,而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占比是38.9%,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从规上工业11大行业民营占比看,民营占比下降的行业达7个之多,民营化工行业下降8.1个百分点,食品行业下降4.6个百分点,建材行业下降3.1个百分点,其他行业下降2个百分点,煤炭行业下降1.9个百分点,冶金行业下降1.8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下降0.7个百分点;民营占比上升的行业4个,医药行业民营占比提升7.1个百分点,纺织行业提升2个百分点,电力行业提升0.3个百分点,炼焦行业提升0.1个百分点。由于民营煤炭、冶金等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分别为45%和19%),仅这两个行业对全省民营工业下拉幅度达61.4%,加上山西主导工业产品价格连续50多个月持续下降,价格倒挂加剧了企业生产困难,如,海鑫钢铁已于2015年破产,联盛、大土河、中阳钢铁等企业经营困难重重。因此,造成吕梁、运城民营占比出现较大降幅(分别下降5.2和3.1个百分点)。
 
表5    规上工业分行业民营工业比重   
指标名称 民营占各行业比重(%) 2015年与2014年差额   
  2014年 2015年     
 42.1  38.9     
煤炭工业 39.2  37.4  -1.9    
炼焦工业 75.2  75.3  0.1    
装备制造业 24.7  24.0  -0.7    
冶金工业 64.4  62.6  -1.8    
化学工业 59.0  50.9  -8.1    
电力工业 3.0  3.3  0.3    
建材工业 81.1  78.0  -3.1    
食品工业 63.3  58.6  -4.6    
医药工业 71.6  78.7  7.1    
纺织工业 89.0  90.9  2.0    
其他工业 24.8  22.8  -2.1  
(四)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
近几年来,由于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对多数民营企业生产、销售等带来极大困难,库存高企,资金回笼慢,企业发展举步维艰。2015年全省新达规民营企业培育户数为871户,比2014年培育户数1731户少增加860户。说明民营企业由于实力较弱、技术落后,抗风险能力大大降低,发展受到较大影响。
三、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民营经济是我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门,正如王儒林书记所说:“发展民营经济是增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必然选择,是我省转型发展、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实现富民强省的基本途径。”在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关键时刻,必须把发展民营经济当成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优化发展环境,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
坚决落实国家各项简政放权政策措施和省“民营经济33条”,实行“非禁即入”,严禁在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之外设置行业准入、市场准入门槛,消除工作中“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现象,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法治保障,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这些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从近年来统计调研到情况看,山西是煤炭大省,“烧热了华北一半炕,照亮全国一半的灯”,但是山西企业用电的价格高于周边的内蒙、河南,无形中减弱了山西产品的竞争力。只有通过不断深化改革,营造更加宽松便利的营商环境,激活民间资本,拓展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
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民营经济做优做强
我省要走出经济困局,必须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机制灵活、船小好调头的优势,按照“提升二产、推进一产、发展三产”的思路,加快结构调整,实现创新发展。
在我省当前的发展困局中,必须对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进行提升改造,突破煤炭资源桎枯,大力发展非煤产业,积极扶持像大运重卡、亚宝药业、振东集团等非传统产业民营企业,引导企业实现产业创新、产品创新、科技创新,形成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发挥民营工业经济对全省经济的重要支撑作用。
发展第三产业,就是要发展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适应新形势下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大力发展“互联网+”产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的商业模式,使传统的服务业互联网化,让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新经济成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领头雁。
注重人才培养,提升民营经济的人才储备
制约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根本瓶颈是人才短缺,既缺乏高素质的企业家,又缺乏科技专家和管理团队,还缺乏有一定技术能力的员工。我们要通过抓好人才队伍来提升民营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
一是要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家队伍培养,要将民营企业家培训工作纳入全省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努力培养一支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民营企业家队伍。二是要加大高技术人才引进力度,要建立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储备人才的激励机制,增强民营企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三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队伍,是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

数据来源:山西省国民经济核算年报与快报、《中国统计年鉴》
②引自王儒林书记在《山西民营经济推进大会讲话》
③数据来源:2015年山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月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