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尽管最终评出的得奖作品颇多争议,尤其是诗词一二三等奖中的作品水平不高,显然并非众望所归之精华之作,使得许多诗词评论家纳闷不已,而更多的参赛者则因不服气而忿忿不平。有争议而大赛主办方敢于把各种不同意见公开发表,这也当是主办方心怀坦荡、善于虚心听取批评的一种高姿态表示,仅此一点便应当得到所有参赛者及广大诗词爱好者的宽容和谅解。
毕竟是首次举办如此高规格、大规模、宽领域、多层面的诗词楹联作品大赛,既无经验,也无专业机构和人才准备,设想不周全和不合理之处,在所难免。尤其是评选机制的设定,存在较大的问题,比如人气票一项,既无限制参赛者自我拔高行为的举措,也无法确保一人一票的真正有效性,而40%的评分构成比例明显偏重。又比如,不同诗体的评选,缺乏可操作性的客观标准,在作者的身份已公开暴露的情况下,评分就有极大的随意性和差异性。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一二三等奖的获奖水平和公正。但这些缺陷相信在今后的第二届、第三届的比赛中一定不复存在,因为任何缺陷都会损害大赛的公正,损害主办方的形象,损害国家文化部门和诗词专家的权威和信誉。
从入选本次百诗百联大赛的诗词类一百首的作者来看,许多国内当今较有名气的诗词大家和网络写手上榜者,廖若寒星,仅见一二。或许当初这些名家们始料未及,有点瞧不起本次大赛的架子,不想参与;或许他们中的一些人也参与了,但没把自己压箱佳作拿出来,只是临时即兴应作,作品缺乏应有的精华指数,结果便遭淘汰。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名家之作在第一轮初选就被眼力不高或欣赏水平有限的初评委无辜错杀的可能。结果,优秀的作品先自沉陷,竟使许多平庸之作荣登榜首。总之,这一百首的作者,绝大多数竟然都是诗词界的未知名者或虽有名气却并不见得有几多精品存世者。
所以,如果以为这一百首作品就是当今传统诗词的杰出之作,或者以为这一百位作者就是本次大赛的优秀诗词精英,那就大错特错了。由于前面所说的本次大赛评选机制存在若干缺陷,导致一些平庸之作入选而真正的佳作却被埋没的问题,所以,他们只不过是一批幸运儿而已。
这么说并非出之笔者的狂妄。也绝对没有酸葡萄心理。毕竟许多入选一百首的作品确实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