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绝句爱情诗(8)

 江山携手 2018-12-14

                             8

 

与西方人热情奔放、直抒胸臆的爱情诗不同,中国尤其是古代中国的文人,在对恋情爱情的倾吐和表达上,往往委婉含蓄,大多把男女欢爱之情藏于字里行间,需要读者去细细品味和体验。

一种最常见的写法,是借景物寓意,曲折隐晦地表达男女恋爱情感。这其中,既没有西方人反复吟唱“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及“来,吻我吧,吻吧,吻得疼痛,吻得嘴唇出血” 的那种赤裸表白,也没有现时人一张口就“你到底爱不爱我”那种直逼情怀的胆量和勇气,而是顾左右而言它,比如,贺方回姝这首《寄外》:

                        “独倚危阑泪满襟,

                          小园春色懒追寻。

                          深恩纵似丁香结,

                          难展芭蕉一寸心。”

 贺方回姝是唐代女诗人,她与贺涛相恋,这首诗就是写给恋人的。前两句说她独自一人在院子里倚栏干暗自泪流满面,以致花园里春色盈然也懒得去留心细看。她苦苦思念着自己的心上人,但不会唱《想你想得好孤寂》或《等你等到我心痛》,而是巧借丁香和芭蕉寓情寄意:你对我的恩宠就象丁香刚开的花蕾情意深长,可你不在我身边怎么也消解不了我对你的思念,这孤寂的心恰似芭蕉嫩芽被那宽大叶子层层裹住一样,怎生舒展?

 通读此诗,诗里没有一个“孤寂”字眼,而孤寂的苦楚已跃然纸上。诗里没有一个“思恋”语词,而思恋的心绪已充斥字间。这就叫含蓄。

 含蓄,是中国古代诗词的最大特色之一,也是中西方情诗不同的最大区别,更是绝句的魅力所在。所谓“言曲而中”,所谓“深文隐蔚,余味曲包”,所谓“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所谓“善言情者,舌吐深浅,欲露还藏,便觉此衷无限”,都是讲诗贵含蓄之义。

 唐人崔国辅有一首五绝《采莲曲》是被人誉为善于言情的典范,但全诗没有一个涉及爱情的字眼,当真是“舌吐深浅,欲露还藏”的婉曲表达方式。其诗曰:

                        “玉溆花争发,

                          金塘水乱流。

                          相逢畏相失,

                          并着木兰舟。”

玉溆,水边滩塗地美称。金塘,池塘美称,泛指溪河。花争发与水乱流,当是春回大地雨水充沛万物生长的景象。首二句写的是景,如诗如画的美景,色彩艳丽的风景,动感喧闹的场景。但这景象又是为写情而作的铺垫,是景中有情。后二句写的是人,坐在船头的采莲人,立于船尾的摇橹人。一对青年男女,荡着小舟在河中偶然相遇,便含情脉脉对视良久,生怕两只船会很快分开,舍不得把眼光收回来。这场景是感情的暴发,但却是悄无声息的进行。一段美丽的邂逅故事,一种甜蜜的相见恨晚的情怀,在作者不动声色的轻描淡写中含蓄委婉地展开,终于在读者的脑海里留下一对绿男红女并驾齐驱、荡着小舟留连忘返于河中的影子,不写情而情已满矣。

不写情而情已满,是情感的表达较为含蓄。如果表达爱恋的心思也用语含蓄,则须是对方可以领会方有作用,否则就会白白浪费表情。象祝英台的含蓄,即便用尽了各种比喻和挑逗的言语,梁山伯因为有了祝贤弟是男儿身这一死心眼,终难领会祝英台的一片苦心,最终以悲剧让人千古唏嘘。因此,含蓄,要让对方领会言外之意,通常得以“心有灵犀一点通”为前提。假如未有心的交流,或则本非相知相识,就要有语言或动作的揭示了。唐人皇甫松的七绝《采莲子》第二首写一个采莲少女表达爱恋情意就有一个“隔水抛莲子”的动作:

                       “船动湖光滟滟秋,

                         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

                         遥被人知半日羞。”

湖光滟滟的一派秋色中,一只小船在水面随波逐流晃荡着。原来是一位英俊少年把采莲女子迷住了,她出神地凝视着意中人,忘了采莲子,也不顾船儿往哪儿漂流,看得心里似湖水荡起一层层波澜。她下意识地抓起一把莲子,向那岸上的小青年抛撒过去。不料,这一挑逗和暗示的举动,被远处的游人看到了,小女子霎时脸红了。多难为情啊,恍似一下子被人看到自己的洁白玉体,小姑娘脸上发烧,心里懊悔,直抱怨自己太冒失了,也不看看周围有没有人,要是等没人时再抛多好啊!

初恋少女的羞涩心情,诗人只用“半日羞”三字便展示得活龙活现,既形象生动又恰如其份,可谓妙手偶得,自然天成。

      

初恋的那种羞涩,只要恋爱过的人就会有极深刻的印象,往往夹杂着几分美好,好似揣了一只兔子在心间扑扑乱跳的那种又惊又喜的美好。不但小姑娘是这样,小男孩也都是这样。金朝诗人元好问有一首七绝《杨柳》写自己年青时的初恋轶事,同样有这种“半日羞”的境遇。其诗曰:

                        “杨柳青青沟水流,

                          莺儿调舌弄娇柔。

                          桃花记得题诗客,

                          斜倚春风笑不休。”

桃花,春风,题诗客,这不是崔护那首《题都城南庄》所写的内容吗?那可是人所皆知、脱口能诵的唐诗故事。“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依旧笑春风”,这也早都成了人们时常引用的句子。显然,这元好问也有同崔护相似的情感经历。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假日,诗人又一次来到杨柳青青、水流潺潺的郊外,想寻找自己曾经一见锺情的那个美貌女子。但“人面只今何处去”,只有爱好歌唱的黄莺有意啼叫出千娇百媚的声音。门口又在盛开的桃花认识这个在门上题写过诗文的客人,却借着春风的摆动斜着身子吃吃笑个不停。

这种尴尬的情境或许也不单只有崔护和元好问遭遇过。自作多情而被人取笑,这在人们的人生经历中也是常有之事。正因其常有,方可以引发读者的理解和共鸣。问题是,元好问此诗会不会重复崔护的诗意?诗意看似雷同,且元好问此诗明显习用了崔护“桃花”、“春风”的意象,但诗人并非简单地模仿,而是经了一番点化而赋予新意。崔护的“桃花”、“春风”是温顺宽容的形象,好比贤淑女子,而元好问的“桃花”、“春风”则是调皮刻薄的形象,好比刁钻丫环。正因其刁,方把“我”的宭态一下子逼出来,使之同样有那“半日羞”的尴尬心情。

元好问的这首七绝题为《杨柳》,看诗文便知这“杨柳”乃取自诗的起首两字,这其实属于无题诗的一种。古代中国诗人咏写心中不愿为人所知的隐曲或自己的风流生活经历时,喜欢用无题形式,如李商隐的许多恋情诗均为无题。无题之诗题大体有三种,一是直接标无题,二是以五绝、七绝为题,三是以诗的起首字句为题。元好问此诗便属于第三种。 

为何涉及恋情或个人隐私,诗人便喜欢用无题表达?这当与时代的意识形态和社会的舆论环境有关。尽管人们对恋情、爱情有强烈的追求和刻骨铭心的感受,但在长期的封建纲常礼制观念压迫下,为了自己的仕途和名誉,诗人们都小心翼翼,不敢于诗文写作中过于放纵。倒是一些痴情女子,反倒敢于坦言自己的情感。比如宋人黄氏女的这首《感怀》,便直抒心胸:

                       “栏杆闲倚日偏长,

                         短笛无情苦断肠。

                         安得身轻如燕子,

                         随风容易到君傍。”

这首诗起句交代地点人物气象:晴日好天,我(诗人)久久站立在(楼台)栏杆旁边,(因为心中有思恋,百无聊赖地在楼上倚靠栏杆便)觉得时光过得太慢。次句紧接着说明为何发呆般地站在那里:(对面传来的)笛声悠扬婉转,勾走了我的魂魄,只觉心里怎么也无法平静和安宁。第三句突发奇想:怎么方能让自己能象一只燕子那样身轻矫健呢?这是诗意的转折,结句紧接第三句并回应首联:于是便可以跟随风儿,很容易就飞到(如意郎君)你的身边。从敢于明白表达自己的心理诉求这一点来看,这黄氏女真是个敢于自由恋爱的先锋女士,据说她与潘用中相爱是闻“笛声而生情”,经由“手帕传诗”而属意。故事说宋嘉熙年间,闽人潘用中寓居京城,时常凭栏吹笛。邻近隔壁楼上,这黄氏女一听到笛声就卷帘窥视。这情景被潘生捕捉到了,知道对面有他一个粉丝。一经了解,知道此女颇有才思。潘即题诗于手帕,裹以胡桃掷到对面楼上。黄氏女捡得情书,春心荡漾,即复诗于帕上用同一方式回赠。

这掷胡桃的把戏似乎比丢手镯还要惊险和浪漫。潘生的那首诗有没有说“对面的女孩看过来”,不大清楚。不过,只要他的笛声一响,那女子已频频注目,当也无须再说这一句。看黄氏女的这首七绝,便可知道恋情已俏俏发生,乃恨不得立时长出翅膀飞到恋人身边欢聚一夕。如此一来,约会及随后的一夜情之类的事情是迟早便要发生的了。(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