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到成功“1万小时定律”就不得不提到两本书:异类和刻意练习

 天下小粮仓 2018-12-14

1万小时定律最初引起人们的重视,来自于2009年出版的加拿大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威德尔的书籍《异类》——完整的书名是《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学》。正如书名一样,书中对于成功的分析非常另类。传统观点认为,成功人士之所以取得成功,多是由于个人的天赋与勤奋,而本书中格拉德威尔却以严密的逻辑论证了,成功最终要归结到两个字——运气。

在书中第一部分第二章,格拉德威尔提出了“1万小时定律”的概念,在这一章中,作者举出了很多事例,证明在某一个领域持续投入1万小时的练习之后,就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比如Sun公司的创始人,柏林音乐学院的优秀学生,甲壳虫乐队,比尔盖茨,莫扎特等这些鲜活的例子都证明了10000小时这个时间的特殊性。

说到成功“1万小时定律”就不得不提到两本书:异类和刻意练习

就拿柏林音乐学院学生的例子来看,在这个研究中,心理学家研究了三组小提琴学生过去的练习时间,并用他们现在的练习习惯加以佐证。第一组由最突出的明星学生组成,他们都有发展成为世界级独奏家的潜质,第二组则由那些被认为不错的学生组成,他们将来很可能成为职业演奏家,第三组则由那些未来很难成为职业演奏家,最有可能在公立学校当音乐教师的学生组成。

研究结果显示,截止至20岁,那些将来有可能成为大师的学生已经投入了10000小时在小提琴练习上,未来的职业演奏家投入的时间超过8000小时,而未来的音乐教师投入的时间则只有4000小时多一点。作者提到的每一个例子都经过了计算,不管是小提琴演奏家、软件工程师、乐队乐手,让他们出类拔萃的时间恰好都在10000小时左右,所以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1万小时定律。

2016年,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和罗伯特·普尔共同创作的新书《刻意练习》出版,有趣的是,埃里克森正好是上面提到的柏林音乐学院案例的研究人。在这本书中,埃里克森严正地反驳了格拉德威尔的说法,他认为“1万小时定律”太过武断,格拉德威尔对于他的研究的引用也不够严谨。

埃里克森指出了1万小时定律的三个问题:首先,对于不同行业而言,成为专家需要练习时间是不同的,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其次,埃里克森所研究的音乐家所进行的练习,是有目标的刻意练习,与普通的练习乃至演出是不同的,这点非常重要;最后, 这个定律似乎给人一种承诺,在任何一个行业或领域,只要做到1万小时的练习,人人都能成为该行业或领域的专家,这是严重的误导。

说到成功“1万小时定律”就不得不提到两本书:异类和刻意练习

埃里克森还指出了格拉德威尔所举例子的问题,比如甲壳虫乐队的例子,根据格拉德威尔观察,1960年-1964年乐队在汉堡演唱了1200场,每场演唱至少持续8小时,计算下来,累计时间接近1万小时。然而在一本详尽记载甲壳虫乐队的传记中,作者进行了广泛的分析后认为,甲壳虫乐队演唱的总时长,更准确的数字约为1100小时,远没有达到1万小时。

不过埃里克森对于1万小时定律并非全盘否定,他指出,这个定律其实道明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事实:在任何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行业或领域,想要成就一番事业、成为业内的杰出人物,需要付出许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其实仔细去分析1万小时定律的话,很容易就会发现不合逻辑的地方,比如厨子、歌手、数学家,需要的练习时间怎么会相同呢?最有意思的是,虽然大家对于这个定律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清楚了,它依然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埃里克森作为刻意练习领域的专家,经常收到外界的反馈,比如一位来自丹麦的精神治疗医生,运用刻意练习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歌唱水平,一位来自巴西的工程师决心练习1万小时,使自己成为折纸的专家,看到这些反馈,埃里克森经常会感叹:又是1万小时,真是个魔咒。这明明是这个定律最明显的错误,却成为了它传播的标签。 其实这恰恰是符合传播学规律的,好的理论如果想传播开来,必须具有一些特征,比如具体、有细节、能够引发人们的想象力,真正成功的传播学案例都具有这些特征,而“正确”恰恰是最不需要的那一个。

说到成功“1万小时定律”就不得不提到两本书:异类和刻意练习

1万小时定律符合这个特征,它简单粗暴,只要练够1万个小时就能成功,能引起所有期待成功又愿意付出努力的人的重视,而真正愿意付出1万个小时努力的人在付出汗水之后,到底有没有经过1万小时才取得成功反而不重要了。而埃里克森的刻意练习理论虽然无比正确,但是看到这几个字无法引发人们任何的想象和共鸣,更不用说背后的复杂的逻辑分析,注定这个理论难以成为1万小时定律一样的明星理论。

看过了格拉德威尔和埃里克森“撕逼”的热闹之后,我们不妨思考一下,真正的成功应该如何取得,我反而觉得《异类》与《刻意练习》联合起来就是最完美的成功学。《异类》这本书的逻辑是这样的:一个人的成功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机遇和文化,而这两大因素通过促使一个人练习1万小时给他带来成功。

具体来说,好的机遇可以提供一个人练习1万小时的环境,比如出生时代、经济形势等等,而文化因素可以让一个人能够练习下去,比如犹太人的文化让他们的孩子可以更多地练习经商,音乐世家的孩子可以让他们的孩子在钢琴前坐得住。而从本质上说,处于什么样的文化环境也是一个人的机遇,所以,成功似乎可以大部分归功于“运气”。

说到成功“1万小时定律”就不得不提到两本书:异类和刻意练习

也就是说,1万小时定律是成功的基础,但能让你练习1万小时的机遇和文化才是背后的关键。但是1万小时定律在具体的练习方式上却存在着漏洞,少了具体方法论的指导必然让《异类》的成功之路先天不足,而《刻意练习》这本书恰好弥补了《异类》最基础的练习方面的缺陷,埃里克森详尽地揭示了真正有效的练习的真正面貌,他指出了刻意练习与“天真的练习”的区别, 练习不只需要时间的堆砌,还需要:定义明确的目标、专注、良好的反馈和突破舒适区这四点非常重要的因素。

所以说,有志于练就一项技能,或者是成就一番事业的朋友,不妨把《异类》与《刻意练习》结合起来看,很可能,成功的真谛就在这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