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保监会:既要避免“一刀切”惜贷 也要避免“一哄而上”送贷

 九成书道 2018-12-15

来源:第一财经

银保监会文章指出,服务民营企业应“问题导向、分类施策”,既要避免“一刀切”的惜贷,也要避免“一哄而上”的送贷,尽最大可能满足企业有效信贷需求。

12月8日,《求是》杂志刊发由中国银保监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撰写的文章《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 助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下称《文章》)指出,服务民营企业应“问题导向、分类施策”。

《文章》说,应充分认识不同地区、行业和企业之间存在的差异,对于不同民营企业面临的短期和长期问题,采取精细化、有针对性的措施。要尽最大可能满足企业有效信贷需求,既要避免“一刀切”的惜贷,也要避免“一哄而上”的送贷。

问题导向、分类施策

今年11月,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明确,要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针对融资难,要改革和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把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挂钩,解决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针对融资贵,国务院常务会议也要求,主要商业银行四季度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比一季度下降1个百分点。

作为银行业监管主要负责人的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亦在日前表示,初步考虑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要实现“一二五”的目标,即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1/3,中小型银行不低于2/3,争取三年以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

不过,接近监管人士指出,“一二五”并非是对每家银行的硬性考核指标,而是整个行业的方向性指标,也不会对单家银行提出具体指标,重点在于对授信政策全面重检,对可能不利于服务民营企业的规定、条款进行修订或废止,一视同仁地对待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

《文章》认为,服务民营企业应“问题导向、分类施策”。充分认识不同地区、行业和企业之间存在的差异,对于不同民营企业面临的短期和长期问题,采取精细化、有针对性的措施。要尽最大可能满足企业有效信贷需求,既要避免“一刀切”的惜贷,也要避免“一哄而上”的送贷。

对于主业突出、负债率较低、风控能力较强的民营企业,要进一步加大融资支持。对于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要通过应收账款质押等多种灵活方式,缓解融资困难,稳定上下游企业生产经营。对于受内外市场波动冲击特别是受到贸易摩擦影响、暂时遇到困难,但仍有市场前景的民营企业,要通过落实续贷政策等解决流动资金问题。对于投资决策严重失误、缺乏竞争力的企业甚至产能严重过剩领域的僵尸企业,应按照市场化原则稳妥处置相关债务,逐步退出,避免其占用信贷资源。

此外,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应“协同推进、形成合力”。强化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多方面协同发力。金融机构要开展全方位的自我变革,破除阻止金融资源流向民营企业的各种壁垒与障碍。金融机构之间要充分利用联合授信、债权人委员会等机制,形成合力、共同进退,发挥好稳定信贷、稳定预期的积极作用。金融管理部门要不断完善监管考核制度,加大引导力度,并加强对各类支持政策落实情况的检查督促,及时纠正不合理行为。同时,还应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有针对性的财税政策、前瞻性的产业引导政策和环保政策,充分发挥可靠的融资担保体系作用以及地方政府在贴近民营企业方面的优势,通过综合施策,形成协同效应,全面提升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质效。

大中型商业银行充分发挥行业“头雁效应”


《文章》指出,优化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体系。


一是完善金融机构布局。着力发展服务民营小微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督促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扎根基层、服务社区,做精做细。按照成熟一家、设立一家的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民营银行建设。稳步推进村镇银行组建,提高村镇银行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水平,有序推进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和“多县一行”制村镇银行试点。同时,切实推进大中型银行深化普惠金融事业部建设,做实普惠金融专业化服务工作。

二是引导金融资源流向民营企业。对小微企业贷款要落实好“两增两控”的目标要求,执行较优惠的信贷风险权重标准。推进银行加大续贷政策落实力度,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基础上,加强续贷产品的开发和推广,简化续贷办理流程,支持正常经营的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周转“无缝衔接”。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优势,允许保险资金设立专项产品参与化解上市民营企业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不纳入权益投资比例监管。

三是加强金融产品创新。积极探索开发符合民营企业经营特征、生产周期和产业特点的创新产品和服务,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科技,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定价水平,提高审贷、放贷效率。多渠道掌握民营企业经营信息,合理确定授信规模,增加信用贷款比例,逐步降低贷款抵押率。

四是努力降低融资成本。继续深入整治银行业不合规、不合理融资收费,严厉打击各种变相提高融资成本的行为。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全国性的大中型商业银行充分发挥行业“头雁效应”,带动民营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此外,还要建立和完善对民营企业“敢贷、能贷、愿贷”的考核激励机制。营造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良好外部环境。

一是完善金融机构布局。着力发展服务民营小微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督促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扎根基层、服务社区,做精做细。按照成熟一家、设立一家的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民营银行建设。稳步推进村镇银行组建,提高村镇银行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水平,有序推进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和“多县一行”制村镇银行试点。同时,切实推进大中型银行深化普惠金融事业部建设,做实普惠金融专业化服务工作。

二是引导金融资源流向民营企业。对小微企业贷款要落实好“两增两控”的目标要求,执行较优惠的信贷风险权重标准。推进银行加大续贷政策落实力度,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基础上,加强续贷产品的开发和推广,简化续贷办理流程,支持正常经营的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周转“无缝衔接”。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优势,允许保险资金设立专项产品参与化解上市民营企业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不纳入权益投资比例监管。

三是加强金融产品创新。积极探索开发符合民营企业经营特征、生产周期和产业特点的创新产品和服务,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科技,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定价水平,提高审贷、放贷效率。多渠道掌握民营企业经营信息,合理确定授信规模,增加信用贷款比例,逐步降低贷款抵押率。

四是努力降低融资成本。继续深入整治银行业不合规、不合理融资收费,严厉打击各种变相提高融资成本的行为。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全国性的大中型商业银行充分发挥行业“头雁效应”,带动民营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此外,还要建立和完善对民营企业“敢贷、能贷、愿贷”的考核激励机制。营造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良好外部环境。

来源:第一财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