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卫辉人写的一篇文章,看罢心里可不好受!

 laoxuesheng 2018-12-15

留住古城最后一抹沧桑

□招雀园主人

最能代表卫辉悠久历史的当属卫辉的城墙了。据《卫辉市志》载:“卫辉城最早建于东魏。明神宗万历十三年(1585)因在旧城东部建潞王府,旧城向南扩展,周长增加732丈,共8里30步。新建东门,名曰宾阳,南门称迎薰,西门称眺行,北门称拱极。四座门楼,高耸壮丽,各有月城(翁城),城墙上有敌台、角楼警铺30所。”1983年,我在卫辉一中读书,傍晚,常常约上一二同窗,攀上高高的城墙,看夕阳西下时波光粼粼的护城河,看河对岸一望无边的芦苇荡,直到河边人家的灯光像星星一样撒满河面才恋恋不舍离去。如果不是看到介绍古城百年历史的老照片,卫辉的城墙在我的印象里只是一条长满杨柳的土堤而也。

前几年到外地出差,与濮阳县的老张同住一室,晚上闲聊时,老张跟我攀老乡,见我疑惑不解,老张说:“卫辉是府,濮阳是县,我们曾归你们领导呀。过去卫辉府十余县的城墙都是土垛的,只有卫辉的城墙是青砖垒成的,小时候我见过卫辉的城墙,气派着呢!”一番话让我既自豪又汗颜。

那么记载着卫辉城市辉煌的古城墙哪里去了呢?那是建国后,因方便交通要在城墙的旧址上修环城路逐步拆除的,六十岁以上的老卫辉人大都还记得南城门——迎熏门城楼的模样。今天,当山西小城——平遥因保存完好的古城墙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而名声大噪的时候,当郑州守着一段据说是商代古城墙遗址视若珍宝的时候,当新乡县小冀镇平地建起城墙城门俱全的仿古城垣——京华园已成为省内知名旅游胜地的时候,当己毁于战火的台儿庄古城复建后,游客蜂拥而至的时候,我们会不会也能意识到,当年我们拆除的不仅仅是一道城墙,而是自毁了一种不可修复的精神和物质资源。

五十年代,北京拆除老城墙的时候,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曾宛惜的痛哭失声。一批有识之士心里至今犹隐隐作痛,以至几年前在崇文门东侧发现那一段残存的城墙时,竟有那么多人像发现新大陆似的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激动和关注,并纷纷为它的修缮或捐献城砖或出谋划策。我不知道当年拆除卫辉城墙的时候,有没有人,即使是一个人,那怕提出一丁点异议,那样也会给所有热爱家乡的卫辉人在久久痛楚的心中增添一丝安慰。

一个城市的名胜古迹,大都凝聚着地方文化的精华,深藏着圣贤名人的遗迹,既是城市文化品位的标志,也是地域特色的象征,是当地一种无形的精神文化资源。如果说当年拆除城墙的行动带有特定年代印记的话,那么今天仍在继续的“拆”和“毁”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反思和文化眼光的缺失。一座座建筑别致考究的清代民居在旧城改造的声浪中化为乌有,代之而起的是一座座瓷砖贴面的小“洋”楼;建于1913年的卫辉一中教学楼和建于1903年的中西合璧式建筑——新乡医学院一附院病房楼已被拆除或正在被“毁容式”改造,子孙后代或许只能从照片里一睹百年老校、百年老院的风采;昔日宽阔清澈的护城河正被蚕食殆尽、变脏变臭,“荷香柳影、渔舟唱晚”恐怕将会成为诗人的千古绝唱;近代优秀建筑——爱国实业家王筱汀故居大门楼被强拆,庄重高大的王家大楼孤零零地处于高层住宅楼的包围之中,显得那么低矮无助;护城河边一望无际的芦苇荡,被填平变成了一座座民宅,若干年后一定会有人问起这片住宅区为什么起了这么个美丽的名子——芦花新村。今天,当我们倘佯于改造后的仿古城墙和“水上文化长廊”中,面对崭新的白瓷砖花池和修剪齐整的冬青、草坪时,恐怕再也激不起半点思古之幽情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建设无疑也是对文化遗存的一种“毁容”。还有“南通十省,北拱神京”的隘口——北阁门、百年老商业街——马市街、迂回幽深的民初建筑——袁世凯旧宅、标志着浓重殖民沧桑史的南门里天主教堂等等,正在或已经被拆除改造的失去了原有的风格。

“白塔亭亭古佛祠,往年曾此走京师。”这是金末诗人元好问《卫州感事》诗中对卫辉风光的描绘,“白塔”“古祠”这些真真切切的美丽,已是一去不归的旧梦,今天我们再读这些诗句,连想象怕也无从生根,或者干脆就认为是诗人的梦呓罢了。

各地都在讲“抢抓机遇,创造优势”。何谓优势?别人没有的东西我们有,这就是优势,当我们毁弃了独特的丰富历史文化遗存,去和别人比楼建得更高、路修得更宽更直的时候,我们的机遇就正在悄悄错过,我们的优势就在慢慢丧失。记得一位作家这样说过:“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是一个贫血的城市;一个没有历史的城市,是一个没有品位的城市。”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了一座百年以上的老建筑,没有了荷香柳影的护城河,没有了花影扶疏的庙、庵、寺、观,我们还有什么优势可言,还拿什么去和别人竞争。

北京在座座高楼拔地而起的时候,还不忘留下一片四合院、小胡同,走在这些小街上,你会感觉到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古都的悠久历史会沿着这些短街小巷扑面而来。我们为什么就不能留下一些古城的影子,让卫辉多出一份儿文化味和沧桑感呢?留住古城,就留住了远方游子对家乡那份抹不去的思念和眷恋,是对每个把卫辉当作精神家园的人的慰籍。留住古城,就留住了卫辉人外可以骄人、内可以励志的资本,同时也对得起那此倾慕卫辉、向往卫辉、与卫辉有缘的外地朋友。

故乡是每个人心中永远的记忆和骄傲!

卫辉府城西门——眺行门(现大礼堂广场处)历史照片

孤零零的王筱汀故居

卫辉一中百年老教学楼已是一去不归的旧梦

改造后南门里天主教堂

国民党抗日名将赵家骧旧居

被毁容后的四合院门楼

卫辉老街——贡院街

保存完好的四合院民居被毁容

贡院街古民居内部景观

华新纱厂建厂时的办工楼

建筑风格别致的老新乡医学院教学楼已成一去不归

芨芨可危的沿淀城东门楼

被毁容改造的古四合院民居

被截肢的建于1903年加拿大基督教惠民医院(今一附院)病房楼

建于1903年的加拿大基督教惠民医院(今一附院)病房楼原貌

南门里天主教堂北院

南门里天主教堂西门遗迹

新医一附院百年教职工住宅楼正沦为建筑工地

卫辉最早的革命遗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