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申报福建省非遗项目调查|庄正与报春巷名称的由来

 健康慢走 2018-12-15

笔者于2017年3月份,陪同晋江磁灶锦美宗亲拜访庄钦厚老宗长,老宗长虽已九一高龄,记忆力超强!下面是根据他的口述,整理出来的。

晋江磁灶锦美宗亲拜访庄钦厚老宗长合影


庄正,字世维,号养斋,祖籍晋江磁灶锦美乡。传说,他出世时,乡村附近地动山鸣,其父名舜琴,讳谭庆,清嘉庆乡贡进士,诰授奉政大夫,视为吉兆。此子日后必成大器。为改善教育环境,即迁居泉州城内西门五塔巷口居住,延名师,严教育,精心培养造就。庄正聪颖过人,果于清同治壬戌恩科夺魁,高中举人,诰授内阁中书舍人,加五品衔。

庄正于清同治年间赴台湾,与林维源(诰封荣禄大夫,二品顶戴花翎,太仆寺正卿,台湾钦差大臣)共事,庄正主持创台北板桥大观义学,开发台北水利工程,为台湾当时的教育事业,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作出一定的贡献,为台湾人民谋福祉。

庄正为人严谨,博学多才,工作踏实,深得林维源父亲林国华(当时台湾富商)的器重,许以爱女林雯姬嫁与庄正为妻,据说,庄正初以家贫为由婉拒,但是林家不以家贫嫌弃。庄正迎娶林小姐,随嫁婢女二人,来到泉州家中,庄正家贫,人口一下子增加了三个人,日子更难维持,林小姐曾将台湾家中带来洗面用的绿豆粉,煮熟充饥,林小姐虽是富家千金,一时不习惯庄家的贫困生活,常回娘家,庄正不以为然,但不便当面阻止,题诗于府门内,林小姐知书识礼,看后便顺从夫志,安心在家,助夫治家教子,从此不再回娘家,林家父母牵挂爱女生活,时有资助。

庄正有子五人,其中次子庄鸿泽,乳名淡生(林小姐坐船回家途中分娩,故起名淡生),鸿泽自幼聪明好学,十四岁中秀才,报仔来家报喜时,他还在厝顶放风筝,清光绪壬寅年(1902年)正科高中举人。

庄正夫妇勤俭治家,嘉业渐入佳境,时与台湾呢钦差大臣林维源在泉州办公益,修建东岳山,在西门一带建公厕,支援农肥,暑夏设奉茶等义举,普受当时民众的赞誉,在东门外洛阳桥头,东岳山送客亭,南门外御史桥(即池店御辇桥东)等处,有庄正的石碑(文革期间被毁掉)。

该碑原立于池店御辇桥东,

现收藏于晋江博物馆。


《收葬浮噬暴骨碑记》载林维源、庄正在泉州

城郊收埋无主尸骨,政治环境事。


>>>图文:庄少俊  编辑:庄  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