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请注明出处!
二十四诗品 (摘录)
01 雄 浑 大用外腓 真体内充 返虚入浑 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 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 得其环中 持之匪强 来之无穷
02 冲 淡 素处以默 妙机其微 饮之太和 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 苒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 遇之匪深 即之愈希 脱有形似 握手已违
03 纤 秾 采采流水 蓬蓬远春 窈窕深谷 时见美人 碧桃满树 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 乘之愈往 识之愈真 如将不尽 与古为新
04 沉 著 绿杉野屋 落日气清 脱巾独步 时闻鸟声 鸿雁不来 之子远行所思不远若为平生 海风碧云 夜渚月明 如有佳语 大河前横
05 高 古 畸人乘真 手把芙蓉 汎波浩劫 窅然空踪 月出东斗 好风相从太华夜碧人闻清钟 虚伫神素 脱然畦封 黄唐在独 落落玄宗
06 典 雅 玉壶买春 赏雨茅屋 坐中佳士 左右修竹 白云初晴 幽鸟相逐眠琴绿荫上有飞瀑 落花无言 人淡如菊 书之岁华 其曰可读
07 洗 炼 犹镰出金 如铅出银 超心炼冶 绝爱淄磷 空潭泻春 古镜照神体素储洁乘月返真 载瞻星辰 载歌幽人 流水今日 明月前身
08 劲 健 行神如空 行气如虹 巫峡千寻 走云连风 饮真茹强 蓄素守中喻彼行健是谓存雄 天地与立 神化攸同 期之以实 御之以终
09 绮 丽 神存富贵 始轻黄金 浓尽必枯 溃者屡深 雾余山青 红杏在林月明华屋画桥碧阴 金樽酒满 伴客弹琴 取之自足 良殚美襟
10 自 然 俯拾即是 不取诸邻 俱道适往 着手成春 如逢花开 如瞻岁新真予不夺强得易贫 幽人空山 过水采苹 薄言情晤 悠悠天钧
11 含 蓄 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 语不涉难 已不堪忧 是有真宰 与之沉浮如绿满酒花时返秋 悠悠空尘 忽忽海沤 浅深聚散 万取一收
12 豪 放 观花匪禁 吞吐大荒 由道返气 处得以狂 天风浪浪 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 前招三辰 后引凤凰 晓策六鳌 濯足扶桑
13 精 神 欲返不尽 相期与来 明漪绝底 奇花初胎 青春鹦鹉 杨柳池台碧山人来清酒满怀 生气远出 不著死灰 妙造自然 伊谁与裁
14 缜 密 是有真迹 如不可知 意象欲生 造化已奇 水流花开 清露未晞要路愈远幽行为迟 语不欲犯 思不欲痴 犹春于绿 明月雪时
15 疏 野 惟性所宅 真取弗羁 拾物自富 与率为期 筑屋松下 脱帽看诗但知旦暮不辨何时 倘然适意 岂必有为 若其天放 如是得之
16 清 奇 娟娟群松 下有漪流 晴雪满汀 隔溪渔舟 可人如玉 步履寻幽载行载止空碧悠悠 神出古异 淡不可收 如月之曙 如气之秋
17 委 曲 登彼太行 翠绕羊肠 杳霭流玉 悠悠花香 力之于时 声之于羌似往已回如幽匪藏 水埋漩洑 鹏风翱翔 道不自器 与之圆方
18 实 境 取语甚直 计思匪深 忽逢幽人 如见道心 晴涧之曲 碧松之阴一客荷樵一客听琴 情性所至 妙不自寻 遇之自天 冷然希音
19 悲 慨 大风卷水 林木为摧 意苦若死 招憩不来 百岁如流 富贵冷灰大道日往若为雄才 壮士拂剑 浩然弥哀 萧萧落叶 漏雨苍苔
20 形 容 绝伫灵素 少回清真 如觅水影 如写阳春 风云变态 花草精神海之波澜山之嶙峋 俱似大道 妙契同尘 离形得似 庶几斯人
21 超 诣 匪神之灵 匪机之微 如将白云 清风与归 远引若至 临之已非少有道契终与俗违 乱山高木 碧苔芳辉 诵之思之 其声愈稀
22 飘 逸 落落欲往 矫矫不群 猴山之鹤 华顶之云 高人画中 令色絪緼御风蓬叶泛波无垠 如不可执 如将有闻 识者已领 期之愈分
23 旷 达 生者百岁 相去几何 欢乐苦短 忧愁实多 何如尊酒 日往烟萝花覆茅檐疏雨相过 倒酒既尽 杖藜行为 孰下有古 南山峨峨
24 流 动 若纳水輨 如转丸珠 夫岂可道 假体遗愚 荒荒坤轴 悠悠天枢载要其端载同其符 超超神明 返返冥无 来往千载 是之谓乎
二十四诗品,唐.司空图撰。虽是言诗,但联句应多加借鉴,故摘录于此,真心希望能对联友有所启发。
--------------------------------------------------------------------------------
联句品味
(一)雄 浑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返虚入浑 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 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 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 得其环中 持之匪强 来之无穷 自己的理解:句势厚重,沉稳:蓄泰山之势而不摧;怀江河之激而不荡。例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分析:上句:以大漠的无边无际做背景来描写烟,“孤”字真是神来之笔,给人一种辽阔无边的空间去想象,使背景空旷却又落于“孤烟”的实处。“直”字让所有风都停住了——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大漠孤烟”在此凝固...
下句:长河状其远,源远流长其实是状河之细;“落日”,是用动词来交待时间是斜阳西下,以长河之细衬托反见落日之大...“圆”字结句使全句由远及近,使孤独无着的“孤烟”.“落日”变得空阔.空旷而高远,显示了塞外广阔无垠.苍凉雄浑的风光。
(二)冲 淡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 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 苒苒在衣 阅音修篁 美曰载归 遇之匪深 即之愈希 脱有形似 握手已违
自己的理解是:清淡平和,如水无味,是朋友交流时的随意一个微笑或蜻蜓点水时水面的几圈涟漪...向每一天一样太阳会升起来落下去,我们只是喝着简单的茶然后活着并掩埋了所有的奢侈和复杂......“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例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冲淡不止是句中境界,更应该透漏出心中境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潜此句更合境界,只是作为联句略有不合而已。 (三)纤 秾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 时见美人 碧桃满树 风日水滨 柳阴路曲 流莺比邻 乘之愈往 识之愈真 如将不尽 与古为新
纤,细;秾,花木茂森。 自己理解:细密浓情,甘之如饴,易流于浅近而难以及远,流于甘美而失于沉着。简言之:乃细密之美。风花雪月之类的文人雅士多流落于此不忍自拔,例子:
1. 墨浮梅蕊诗凝雪花 2. 花心起墨韵春色散毫端 ——古联不知,散见于《对联大全》之类。美的一塌糊涂,好看不好“消化”,对有进取的人生无益,可自斟自饮自欣赏,陶冶诗情画意之类的心境——只是自己基本上不太喜欢而已。 (四) 沉 著 绿杉野屋落日气清脱巾独步 时闻鸟声 鸿雁不来 之子远行 所思不远 若为平生 海风碧云 夜渚月明 如有佳语
大河前横想起了诸葛武侯的《空城计》:虎狼十万兵,老弱一张琴(自己随手写的) 沉着多因老练,世故不同圆滑。沉着不是沉默,它不是金,也非金能易:象苍松.象孤山.象深谷.象面对司马懿数万大军面不改色从容抚琴的武侯......
例句:世事如期让一着不为亏我心田似海纳百川方见容人 ——古联不止是沉着,更见宽厚和大气。
(五) 高 古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汎波浩劫 窅然空踪 月出东斗 好风相从 太华夜碧 人闻清钟 虚伫神素 脱然畦封 黄唐在独 落落玄宗
自己理解:高古未必就是老庄.易经.中庸.大学,但有古意的联句自然透出些青铜大鼎的气势,字.词.句.文借好了会使简单的联句生色不少,用好典故更是学联的必修课之一,多学些古汉语知识会使自己的联句变得古雅可爱——我们能借鉴古人的东西真的还很多......
1. 吴官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古今多少事?名利一杯土。 2.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唐.温庭筠《商山早行》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些平实的人.物.景象而已,可是读起来为什么古色斑斓?因为在历史离我们远去后,这六个平常之词里已包含了更丰富的内容...... 3. 倚槛苍茫千古事过江多少六朝山安庆大观亭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千古”景犹在,不见“六朝”人。
(六) 典 雅 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 左右修竹 白云初晴 幽鸟相逐 眠琴绿荫 上有飞瀑 落花无言 人淡如菊 书之岁华 其曰可读 自己理解:从容典雅.高贵典雅...同是典雅却各不相同。典雅无贵贱,无贫富,有层次,有分寸——没有心灵精神之典雅是不会有姿态形体之典雅的... 例:
1.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菊花之典雅 2.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任你晚来急雨,我自野渡横舟——渔者之典雅 3. 海内存自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宦游人之典雅.见识虽然粗浅,用联句方式解释起来着实费神,先一厢情愿的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解释六种,后面还是按此方式诠释,好在再需三次就可以了。
(七) 洗 炼 犹镰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 绝爱淄磷 空潭泻春 古镜照神 体素储洁 乘月返真 载瞻星辰 载歌幽人 流水今日 明月前身
自己的理解:干净简洁,清明透彻,洗去心尘炼心镜,洗去铅华炼清华。洗炼的句法多借鉴画法中的工笔和白描。洗炼的联句无需解释,寓意深浅一看便知,但却禁得起推敲,耐人回味...... 例: 1. 宝剑鋒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 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 3. 两三竿竹见君子十万卷书思古人以上均散见于古联句。
(八)劲 健 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巫峡千寻 走云连风 饮真茹强 蓄素守中 喻彼行健 是谓存雄 天地与立 神化攸同 期之以实 御之以终
自己的理解:劲健象含炭量在百分之0.3-0.6的钢,略有柔度更有硬度。劲健的句法多用相关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典故)来比拟或描述。例:
1.周穆故惭黄竹赋汉高空奏大风歌元.马祖常《龙虎台应制》前句写周穆王打猎,见路野冻人而惭愧;后句写汉高祖作《大风歌》慨叹无猛士守边疆。借历史上“得意帝王之气”而书失落,不失劲健豪迈,文意起伏却毫无失魂落魄之感。
2.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当代七.八十年代联家之做。镰刀斧头是借代党旗,“劈开”.“割断”是动作鲜明的词,“新.旧”对比,句式工整,句势有力。
(九) 绮 丽 神存富贵始轻黄金浓尽必枯 溃者屡深 雾余山青 红杏在林 月明华屋 画桥碧阴 金樽酒满 伴客弹琴 取之自足 良殚美襟
自己理解:“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吴侬软语西施美,楚汉消磨虞姬吟...美得靡颜腻理,工得无可挑剔——与(三)之“纤秾”有“异曲同工之妙”,与李后主失江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失了江山后的李后主词风明显变化了)。简单说就是:轻.软.细.密.香.甜——无骨。不可以无,千万莫多。例:百只娇鸟共啼树,一群游蜂争绕花。(不知出处)
(十) 自 然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 着手成春 如逢花开 如瞻岁新 真予不夺 强得易贫 幽人空山 过水采苹 薄言情晤 悠悠天钧
自然在当代有五种含义: 1.学科。 2.天然;非人为的。 3.同当然。 4.王充《论衡》篇名。 5.也是最主要的:不造作,非勉强的。
此处指2.5两种含义。自己理解:自然而有意境又合联句句式特点的联十分难得,如行云流水不着痕迹,似鬼斧神工匠心难雕,取裁全不由己,得失任其自然...自然无定势。“春花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借《道德经》中一句话: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例:
1.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清.刘鹗《老残游记》 ——自然就如此,就如此写了,就如此美了。
2.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宋.晏殊《寓意》 以上两联是“小自然”,
3.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 (兮) ——屈原《橘颂》苏世,疏世,远离尘世;横而不流,独立的品格不随潮流。我们只要颠倒一下,去了“兮”这个语气词再看看:闭心自慎,终不失过苏世独立,横而不流这是战国时代的屈原心中橘树之一部分。
4. 其实古人更知道自然之妙,象孔子对《诗经》的评价一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如《诗经.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虽然过了千百年,但在感情上,古今凭自然相通着...
5.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唐.罗隐《魏城逢故人》
(十一) 含 蓄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难 已不堪忧 是有真宰 与之沉浮 如绿满酒 花时返秋 悠悠空尘 忽忽海沤 浅深聚散 万取一收
自己理解:隐含得体,如蚌含珠;引而不发,如龙蓄水.....
例:结幽兰以延伫抚孤松而盘桓 ——借空谷幽兰之遗世独立.孤松高洁之气节不该领意:全联含而不发,孕而不舒,停而不扬...实是:不明而明,屈即已张。
(十二) 豪 放 观花匪禁吞吐大荒由道返气 处得以狂 天风浪浪 海山苍苍 真力弥满 万象在旁 前招三辰 后引凤凰 晓策六鳌 濯足扶桑
自己理解:肆虐纵横小天下,磊落光明放襟胸。酣畅淋漓大写意,直爽气魄不矫情。 1. 衣钵无千古丘山只一毛宋.杨万里《和李天麟二首》 2. 斟一勺北斗与明月同饮御万里长风共落日分光现代宇航员联。 3. 天当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地作琵琶路当丝哪人能弹 无论是出自朱元璋还是赵匡胤还是其他什么人--此联气势都足以问得人瞠目结舌要好一会子思索才能转过神来。
(十三) 精 神 欲返不尽相期与来明漪绝底 奇花初胎 青春鹦鹉 杨柳池台 碧山人来 清酒满怀 生气远出 不著死灰 妙造自然 伊谁与裁
精神的主要含义: 1.哲学名词。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切心里状态。 2.如神智.心神。 3.精力.活力。 4.神采;韵味。 5.内容实质。这里的“精神”主要是第四种含义。 “造化钟神秀”,万事万物尽得精神而表现不同,如:空灵.清高.端庄.秀丽.壮美.辽阔.悲壮.高傲.疏狂...因事物不同,精神也不同,就像一株小草无法辽阔.漫天华彩不类端庄.高山无法轻狂.黄沙古道无法喧嚣......“意在笔先”.“胸有成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真得精神者自然有精神。例: 1. 雪意千山静天形一雁高古诗联不知出处。雁得千山静雪之衬托而高举,千山静雪得一雁之神气而精神。 2.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赋予春蚕.蜡炬以生命,死而后已的其实是诗人的忘我牺牲精神。 3. 老骥伏栃,志在千里;烈士墓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曹操(公元155-220)此作约在公元208年北征凯旋之后。古时人寿命比现代人短,所以才有花甲.古稀之说。当时已经54岁的曹孟德应该算是老了吧,但这种对自然的规律“顽固”的抗争精神使词句流传久远,我看到很多有些成就的老人都喜欢此联,可能因为这简单的16个字蕴涵了丰富的精神内容吧......
(十四) 缜 密 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生 造化已奇 水流花开 清露未晞 要路愈远 幽行为迟 语不欲犯 思不欲痴 犹春于绿 明月雪时 普通汉语解释缜密一词一般是两种解释: 1.细致精密。多用于学术研究。 2.谨慎周密。多指做事或行事态度而言。
对于联句来说主要是指句意通顺,表里清晰通透,起承严谨,合乎语法.修辞.逻辑。例: 1. 烦暑最宜淡竹叶;伤寒尤妙小柴胡(内含中药材名) ——见于《对联传奇》或《联珍传奇》这样的嵌药名联连药理一齐提出,简单明了,加上语法修饰后是即合联句特点,又含药理说明,是比较好的“嵌类联”。 2.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後,小子本儒人,岂敢在前,岂敢在后。 ——见于古联此联与上联恰恰相反,使用了普通逻辑中投换概念的手法,“拿闷葫芦绕人”。分析一下: “四水江第一”,指江河湖海,江排第一,是人们的日常称呼习惯,不具备必然性;“四时夏第二”,春夏秋冬,夏排第二,这是四季交替的季节特点,具有逻辑特征。 “老夫居江夏”,江夏只是地名,它既不是“江”,更不是“夏”,与前句联系,只是字相同而已——概念就是在这里投换了——所以和一.二也没什么瓜葛。下联是“以毒攻毒” “三教儒在前”,儒.道.佛是祖先们的称呼习惯,儒是儒教,不是指儒生之类; “三才人在後”,三才是天.地.人,易经.术数用语,人是爻位,并不是泛指的人类。 “小子本儒人”,与上联相同,在此处投换概念,以问对问,颇有趣味。但没一个是真讲理的——因为根本就是不合逻辑在“胡掰”呢。
(十五) 疏 野 惟性所宅真取弗羁拾物自富 与率为期 筑屋松下 脱帽看诗 但知旦暮 不辨何时 倘然适意 岂必有为 若其天放 如是得之
——旷达.天籁.任性.随情.疏懒.无羁,“流水流水流流水,花开花开花花开,东床坦腹看丈人,西河钓水被蜂叮”。“一树歪柳暂作伞,万里江山懒题诗,擎苍可逐狼与虎,不归哪管脚底泥”。是未疏野三昧。疏野之联难得,不是懒得写,就是还不够疏野。
(十六) 清 奇 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汀 隔溪渔舟 可人如玉 步履寻幽 载行载止 空碧悠悠 神出古异 淡不可收 如月之曙
如气之秋 —— 一鹤清奇万诗吟,怎及流水得精神?沉浮漂泊全不记,只管滔滔惯古今。例: 1. 月乘半塌寒松影风送满山秋叶声 2.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十七) 委 曲 登彼太行翠绕羊肠杳霭流玉 悠悠花香 力之于时 声之于羌 似往已回 如幽匪藏 水埋漩洑 鹏风翱翔道不自器与之圆方 1.曲意求全。 2.事情的底细和原由。 3.隐微不显;曲折不顺。 4.诉之琴曲。例:
1. 不见青天睁醉眼屡哭白日暂忠臣忘了书名了,是骂宋康王赵构害岳家军的。 2. 六月飞霜恨不得八斤重锁奈何天 ——戏曲唱词
(十八) 实 境 取语甚直计思匪深忽逢幽人 如见道心 晴涧之曲 碧松之阴 一客荷樵 一客听琴 情性所至 妙不自寻 遇之自天 冷然希音 用“现实主义”来直接定义“ 实 境”可能更合理。 1. 民国万岁天下太贫 2.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两联均是骂军阀统治的。 2联上嵌“民国何分南北”;下联嵌“总统不是东西)。 实境联在婚丧嫁娶时也有可为,上面举的是常见的两个例子之四:
(十九) 悲 慨 大风卷水林木为摧意苦若死 招憩不来 百岁如流 富贵冷灰 大道日往 若为雄才 壮士拂剑 浩然弥哀 萧萧落叶 漏雨苍苔 “悲”容易,“慨”就难了。例:精卫有怨填瀚海包胥无泪哭秦庭《唐宋诗举要》,元好问.《壬辰十二月车架东狩后即事》精卫,古代神话里的鸟名。包胥,即春秋楚臣“申包胥”,吴国攻楚,他奉命到秦国求援,秦不出兵,他倚墙哭七日夜,秦王遂出兵援楚。谁敢谁配说这只小小的鸟儿不自量力?谁敢谁配说这个堂堂的男儿有泪轻弹?
(二十) 形 容 绝伫灵素少回清真如觅水影 如写阳春 风云变态 花草精神 海之波澜 山之嶙峋 俱似大道 妙契同尘 离形得似 庶几斯人
——形容是写作时最常用的手法 。例:秀水绕门蓝作带远山当户翠为屏 ——摘于《祖国》一书。
(二十一) 超 诣 匪神之灵匪机之微如将白云 清风与归 远引若至 临之已非 少有道契 终与俗违 乱山高木 碧苔芳辉 诵之思之 其声愈稀
超拔,灵动,浑然不觉于主诣之外,丝丝回扣于意理之中。用以形容风骨气象最多此趣。野鹤两枝松遮海渔舟一叶江吞天摘于《对联集锦》上联是写近,“一叶屏目不见泰山”,松是野鹤之所瞩目,所以两枝足以遮海;下联是写远,渔舟一叶目可遥及,“江吞天”处全联皆动——是人在远观时的视觉形象。上下联合壁,物我两忘,浑然一体,细品却超然诣外,人.鹤.海.天.松.江俱活......
(二十二) 飘 逸 落落欲往矫矫不群猴山之鹤 华顶之云 高人画中 令色絪緼 御风蓬叶 泛波无垠 如不可执 如将有闻 识者已领 期之愈分
留下惊鴻一瞥,飞扬凌波仙裾;看江山是半烟半雾,似伊人却若有若无——戴望舒的《雨巷》,《诗经》中的《蒹葭》是类于飘逸和飘忽之间的今古两首诗。 联例: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世,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业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祗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这是孙髯翁题昆明大观楼长联,在句读点断上各版本略有不同。 这样的长联在句势承接上不会只用一种手法的,因为这会使整个联句失于呆板。简单分析一下:上联:起句“五百里滇池,奔...”,用一个“奔”字领活全句,后连用披.看.骧(使动用法).翥.走.翔等动词承接句势,显得飘逸自然.灵动周到;到“高人韵世,何妨...”转移句势,以设问引起后面的转势后的承接,换虚写为实写,景物分布活泼有序。下联:起句“数千年往事,注...”,改句势为追忆,用“注”字领起后句,用“叹...谁在?”转出下文,用“标.挥.跨”等动词作承接,随之有叹有咏有实有虚,句式飘忽使人的思绪亦为之所左右......
(二十三) 旷 达 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 忧愁实多 何如尊酒 日往烟萝 花覆茅檐 疏雨相过 倒酒既尽 杖藜行为 孰下有古 南山峨峨
旷达是一种心灵上的开阔,阅历年龄是旷达的前提吧?自己感觉真的旷达总是四十岁以后的事,但读旷达之句总会给人一种心灵上的舒适.平实,感觉一派坦坦然然。坡翁的词多有此类名句。
(二十四) 流 动 若纳水輨如转丸珠夫岂可道 假体遗愚 荒荒坤轴 悠悠天枢 载要其端 载同其符 超超神明 返返冥无 来往千载 是之谓乎
流动应该是归于句势上。其实不仅“动”可以流动,“静”一样可以流动。流动是句意或者说是“内在句气在流动”似乎更容易理解一些。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动中的流动。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上联是动,下联之“静”反而是全联都鲜明舒朗起来,这是“内在句气在流动”。 象《典论》.《诗品》.《文心雕龙》等等一样,《二十四诗品》并不是一篇面面俱到的诗文写作大法,其二十四篇分类也不尽科学,每句的三十六字的说明有的让人实在摸不着头脑,倒是二十四个句首题目简洁明了得多。但《二十四诗品》主要着眼于意境,对我们提高创作意境(写意)类联句质量无疑具有许多积极意义。其简洁明了的行文特色也适于快速阅读。 如同写“读后感”一样写了些自己关于《二十四诗品》的体会。有的解释纯属自己想当然,虽然用心查阅,但个别联例还是平常了一点,但总算完成了“作业”。
纠正几个主要错误:
八.劲健 2. 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 ——时间有误,此联是三.四十战争年代川陕根据地欢庆春节时的一联,引证说明时有误。
十四.缜密 2例 “投换概念”是“偷换概念”,笔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