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改进税收风险管理?大实话!

 昵称4705243 2018-12-15

日前,安徽省税务系统在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干部进修学院举办第三批高端人才班培训。培训期间,记者围绕如何做好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这一话题,对部分学员进行了采访。不少学员表示,近年来,我国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成效显著,得到了大企业的普遍欢迎。结合企业需求来看,未来,我国应进一步改进税收风险管理,持续提升风险管控效率,帮助大企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建议一:扩大风险提示范围


目前,我国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主要以千户集团企业为对象,由国家税务总局统一开展风险分析和统筹应对,而日常的税收管理和服务则由主管税务机关负责。由于各级税务机关职责不同、侧重点不同,实际工作中,对风险的关注点也不一致。基于此,一些学员表示,应该考虑扩大税务机关对大企业税收风险的提示范围。

不久前,税务机关对一家大型企业集团进行了走访调研,该集团的财务总监表示,税务部门发送给企业的风险提示,侧重于分析企业的主营业务和政策性税收风险,对非主营业务及集团下属小企业的日常性税收风险提示不多;同时,所提示的税收风险,主要涉及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对小税种的风险关注不多。这位财务总监建议,实际业务中,企业的非主营业务和小税种,出现风险的概率很高,希望能加强这方面的提示。

针对这一案例,学员们在讨论时认为,通过税务机关的风险提示,大企业的税法遵从能力近年来有显著提升。加之大企业自身有这方面的需求,税务机关应该顺势而为,逐步扩大税收风险的提示范围,实现风险提示的“全覆盖”,进一步提高其税法遵从能力。

基于此,不少学员建议,

  • 国家税务总局层面可以从税收政策的战略性高度来审视大企业的税收风险,对每一户大企业集团的主业和主税种进行分析,“一集团一分析,精准定位”;

  • 省局可以在总局的统筹部署下,运用通用指标和分析模型来分析小税种风险和大企业集团非主业成员单位的税收风险;

  • 市及县级以下税务机关,可以重点应用动态风险指标进行日常服务和管理,对大企业非重点、实时性、动态性的税收风险进行监控和处理。

如此,将有助于形成结构优化、主责明确、全面有力的大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帮助大企业更好把脉风险点,防止风险漏网,增强发展动能。


建议二:均衡人力资源配置


来自国家税务总局安徽省税务局大企业管理部门的尹珺告诉记者,他们在前期调研中发现,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税务机关对同一家大企业开展的风险评估,所得到的结果有时存在差异,不利于准确判断风险原因、精准解决风险问题。基于此,不少学员建议,可以通过均衡人力资源配置,来系统提升服务水平。

A集团财务总监曹女士对此深有感触。她告诉记者,A集团在全国有近50家成员企业,日常经营中需面对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的税务部门,风险评估结果有时存在差异。对此,来自大企业管理部门的储顺福向记者分析,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力资源配置不均衡,而要提升大企业风险管理能力,既需加大各类专项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也需持续优化人才资源的配置。

储顺福建议,一方面,可以建立全国性的大企业税收风险分析人才库,按不同税种、不同行业、不同业务形态等细分人才,让人才能够“术业有专攻”;另一方面,可以以省为单位,建设大企业税收风险应对人才队伍,将人才在全省范围统一配置调度,形成机动灵活的服务力量;此外,还可以在主管税务机关层面设立大企业动态税收风险服务专员,及时响应大企业集团的日常性税收风险。这样,就可以在总局、省局、基层局等不同层级之间,形成专业化、立体化、均衡化的人才配置结构,促进风险管理质效的提升。


建议三:补齐管理机制短板

采访中,还有学员建议,补齐税收风险管理机制的短板。

来自税收大数据和风险管理部门的包莉告诉记者,大企业集团不仅有着产业链长、跨区域广、涉及税种全等特点,而且随着第四次产业革命如火如荼地推进,大企业集团都在探索新产业形态,其投资、生产、管理、交易等业务模式都在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现有的风险管理机制存在滞后性短板。为更好适应大企业业务形态快速变化的节奏,防范新业务开展过程中的税收风险,需要补齐管理机制短板,提升应对的灵活性和高效性。

来自安庆的张健、来自芜湖的胡光烈,以及来自亳州的陈晓黎等学员,都对上述观点表示赞同。他们告诉记者,补齐管理机制短板不能一蹴而就,应立足长远角度,做好各项规划,在持续探索创新的同时,注重从细节入手,先解决紧迫问题,再一步步深入,持续“强健体魄”,提升风险应对效率。

比如,针对税收风险提示范围不够大的情况,可以修改《税收管理员制度》,赋予基层税务部门分析、应对大企业的“小、微、简”税收风险的职责,提升响应效率。同时,还可制定《大企业税收风险应对反馈机制》,形成总局、省局、基层局等不同层级税务机关之间的大企业风险管理闭环,解决指标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形成力量的优势互补,从而在整体上提升风险分析和应对水平,帮助大企业实现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税务报社

来源:《中国税务报》 作者:潘宏坤 孙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