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高的情商是对亲人保持克制!别让最难听的话伤害最亲的人

 服装设计师 2018-12-15

(健康时报记者 任 璇)生活中,我们习惯对外人,对陌生人彬彬有礼,说话做事前都会考虑是不是合适,会不会说话太重,唯独对最亲的人,我们往往肆无忌惮,无所顾忌。正是这种“无所顾忌”,我们往往伤害了最亲的人!

越亲近,越忽视感受

不少人或多或少都会对自己亲近的人表现出不耐烦,甚至说过恶毒的狠话。

教育孩子时,有时言语肆无忌惮。孩子考试不理想,会不自觉吼出“你是我亲生的么?怎么能考出这种成绩!”可当听说邻居或朋友家孩子考试不理想时,却会心平气和地安慰“成绩只是一时的,你家孩子唱歌、绘画样样都很赞,别总盯着这一处,多鼓励鼓励孩子!”

我们对待父母,言语有时也无所顾忌。同事遇到了电脑操作问题,多次请教,每次都耐心地解答。而家中父母打电话想问问怎么用微信发送表情包,你一脸不耐烦的说“爸,我上次不是跟你说过了么,怎么总是记不住!”普通朋友的一句关心,你会觉得得很温暖,而父母隔三岔五来电话问最近怎么样,吃饭了没有,往往却是不耐烦,甚至觉得被打扰。

我们对待爱人,有时也言语相激。主持人寇乃馨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她和丈夫黄国伦吵架时,经常是什么话能伤害对方,就挑最痛的讲。有次她对丈夫说:“你哪一点配得上我,你知不知道你离过婚,你是二手货,你配不上我!”丈夫没有回嘴,转身就开始收拾行李。出门时他说了一句话:“乃馨,有些话是不能说出口的,你知道吗?”“我第一次发现,自己有可能是一个家暴者。”寇乃馨说,这种暴力,就是一种语言暴力。

生活中这样类似的事情很多,跳出来看这些瞬间,很多人应该都会颇有感触。

对亲人,为何不耐烦

很多人也许意识到自己对亲人的无心,但往往是“好像成习惯了,话一出口就这样了。”为什么我们总是不能对亲人好好说话?

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宋崇升表示,出现这种情况,与人内心的安全感有关。对于亲人,由于安全感充足,知道不论怎么折腾,关系的纽带都足以承受,所以会有恃无恐,无所顾忌。而与外人的关系则缺乏安全感,不知道对方会包容自己多少,对自己的底线是什么,边界在哪里,所以会小心谨慎,以和为贵。

人都会本能地判断出关系的远近亲疏,近的关系,会让人觉得安全;远的关系会让人警觉。对待外人,因为关系的疏远,大多会客气而礼貌,让自己在关系中获得好感。同样是一句体己的话,外人说了,会让人倍感温暖,而亲人说了,有人会觉得多此一举。究其原因,还是源于关系的近远。

外人的关心,是“额外”的收获,是对关系的促进、加深;而亲人的关心,则如同蜂蜜里加糖,已觉察不出新的甜味,感受不到新鲜,如同巨额账户上增加了微不足道的一元钱,难以让人激动,颇有“远交近攻”的意味。

此外这也与我们的高期待有关。我们总觉得亲人更应该懂自己,接受自己。比如,当你在焦头烂额的整理急需上交的材料时,对于陌生人的打断,大部分人会客气地拒绝;但如果家人来打断,不少人会烦躁地说“能不能等我弄完再说”,因为在你内心深处有着这样的期待“他知道我在忙,他不应该在这时候打搅我”,一旦现实与期待不符合,就会引起烦躁的情绪。

关系亲,也要有界限感

“亲人”这两个字,不是万能的挡箭牌,不该成为你口无遮拦的借口。

不能对亲人好好说话,在心理上,还是一种情商不够成熟的表现。一个人在经历了纷繁世事和人情冷暖之后,就会发现,还是亲情可贵,血浓于水。

人际关系上不过亲人、熟人和生人三种。通常大家会认为亲人要亲,熟人要熟,生人要生。然而,作家马未都建议,亲人要生,生人要熟,熟人要亲。

亲人要生,不是生分,而是指要有一定的界限,学会尊重。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需要长幼有序,夫妻关系需要相敬如宾,兄弟姐妹之间需要亲兄弟明算账;熟人要亲,恰当的亲密,有利于让双方都愉悦;生人要熟,也就是假熟悉,有助于快速建立关系。

关系再亲密,也要有界限感。宋崇升建议,对于亲近的人要给予更多的耐心、理解和尊重。如果还没有达到这个阶段,不妨假装将亲近的人在形式上当作普通朋友,相处时亲密有间、不失分寸,该客气时客气,那么就会发现,这样的礼貌、见外,没准会让亲近的人更舒服,让关系更稳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