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长江大桥闭关这两年,这对摄影伉俪上桥拍摄超80次,用近20000张照片诠释了他们的“大桥情结”!...

 昵称53597380 2018-12-15


上桥拍摄超80次

近20000张照片

自2016年长江大桥封闭施工以来

南京旅游志愿者

王民华、宗良友夫妻二人

扛着相机,开始了这趟“大桥情结”摄影之旅

今天,这场名为“我的大桥情结”摄影展

南京市建邺区图书馆三楼正式拉开了帷幕




他们 · 深厚的“大桥情结”



说到开启这场长达27个月摄影之旅的初衷,南京旅游元老级志愿者、在摄影圈中被尊称为“玖哥”的王明华告诉小游,1961年,王明华就随父母来到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工地,伴随着大桥建设过程一道成长的童年、少年时代至今记忆犹新。


而老伴儿宗良友的父亲及兄弟姊妹都是大桥局的职工。从小就在建桥的环境中长大,后来有幸成为大桥局的职工。类似的“大桥经历”铸就了同样特殊而深厚的“大桥情结”


他们 · 难忘的大桥风光




11月底,随着最先拆除的299盏玉兰花灯重新完成安装,南京长江大桥封闭整修工程临近尾声。飞跨的桥身、矗立的群雕、典雅的花灯……雄伟壮观的大桥风光,也透着一股坚固持久的自信美丽。



而在这大修的两年期间,从第一块水泥板的拆除到最后一盏玉兰花灯的安装完毕,大桥有着不同面的美。王民华、宗良友夫妻二人全天候、多时段的拍摄,将大修中的南京大桥鲜为人知的美丽瞬间及逐渐蜕变的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



曾迎着朝阳追逐工人上班之景,亦深夜眷恋于工地加班时分。日出前、夕阳下、阴雨天…… 别样的大桥风光都在他们的相机中一一定格。


他们 · 感动的大桥精神



被问起最难忘的摄影之作时,王明华没有介绍大气磅礴、画面精美的大桥风光照,而是指向了这张照片。



这张被王明华命名为《顶天立地》的照片中,大桥进入焊接阶段,焊接工人用戴着安全帽的头顶住了沉重的钢板。



《忘我》这张照片中,大桥人正在辛苦作业中,泥浆溅满了全身,甚至全脸。毫无遮挡的情况下,多亏了他这副眼镜。而这样忘我的工作精神在所有大桥人身上都有所体现。



“这样的画面有太多太多,我们除了感动,还是感动!大桥重生的背后,是这些建设者的拼搏苦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们的方式就是用相机记录下这些值得讴歌的瞬间!”


两年来,王民华、宗良友夫妻二人目睹了大桥人在烈日暴晒、将近七十多摄氏度的高空中作业,也记录下寒风刺骨中大桥人的艰苦奋斗的难忘瞬间。


当然,这意味着他们自己,也冒着严寒酷暑,在不打扰工人作业的情况下,陪伴了大桥维修的800多个日日夜夜

为了不打扰工人作业,王明华在另外一座桥头堡选用平视的方式进行拍摄。拍摄到这张照片,王明华连续几天天天上桥蹲守。


他们 · 自己的精彩故事


同岁、同样的成长环境、同样的摄影爱好、同为南京旅游志愿者……王民华、宗良友夫妻二人是令人羡慕的“最佳拍档”。在这两年多的大桥追踪摄影历程中,他们分工合作,同一画面的不同机位展现是他们最好的合作成果。“比较危险的机位我上去,不让她上去的!我肯定是要保护她的嘛……”这样的幸福瞬间,也充满了他们的生活。


作为南京旅游志愿者

王明华、宗良友希望有更多的人

来到南京领略六朝古都风光

来到南京长江大桥一睹新大桥风采!

“我的大桥情结”摄影展

这周末就等你来

“我的大桥情结”摄影展



展出时间

2018年12月15--16日(9:00--17:00)


展出地址

南京市建邺区图书馆三楼


公共交通

地铁二号线雨润大街下

3号出口往西500米左右


驾车路线

河西金沙江东路113号

建邺区行政服务中心西南门


小游还想说的是

南京旅游志愿者队伍中

还有很多很多像王明华、宗良友这样

一直为南京城市形象宣传默默奉献的人

今后我们会定期推出这样的人物专访

也希望更多的小伙伴们加入我们

让更多人来到南京,爱上南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