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仨朋友一起去玩了蹦床(不是游乐场那种哄小孩的,还可以练习弹立、上墙、攀岩之类活动的),买单入场的时候客服小姐笑眯眯推出来一个二维码展板: “我们XX Jump中心免费赠送保险哦,请扫码确认一下。” 出于职业惯性,我飞快地回了一句: “保额是多少?” 客服小姐愣了愣,答曰:10万。 哦哟,真棒棒。 当我在三层楼高、90°垂直滑梯溜下来(好吧,被工作人员温柔又不失坚定地推下来)的前一秒还想着的是,完了。 妈呀我的命只有10万——! 我的100万意外险保单不保高风险活动啊啊啊——! 这篇文相对一直以来知识点密集的干货会比较水,保呗儿想和大家轻松地聊聊: ✱ 买了支付宝、微信的保险,该满足了吗? ✱ 从小白到高手,我自己买保险的心得体会。 ✱ 我们学习保险知识的初心是什么? 1.买了支付宝、微信的保险,还差啥子 (这里支付宝、微信的保险特指这些流量平台曝光度最高的百万医疗等产品) 不知道是不是马爸爸退运险场景做的好,保呗儿发现,好多粉丝对马爸爸有种蜜汁信赖。 这种信任甚至从“支付宝能干”蔓延到“支付宝的保险也很能干”。 不止支付宝,还有微信、京东、小米、新浪、唯品会……有大流量平台背书,这些日常消费场景里保险神出鬼没的刷脸。 对保险接【róng】受【rěn】度提高的人在慢慢变多。 但是还是有不少人稀里糊涂的。 比如文首保呗儿询问的那个客服美眉,那一愣,反映出的信息是—— 大多数客人听到免费保险的反射弧只进行到:哦,这个地方给我们买保险了。靠谱。 美滋滋入场去也。就像我那仨朋友。 保什么?保多少?10万是指意外身故还是包括意外伤残?意外医疗费用给不给报销?报销比例又是多少?限医院等级不?限社保不? 手机扫码填写信息后,只弹出一个投保成功的提示,保障详情都没有。差评。 好吧,人都有惰性和从众心理。保呗儿也没有问太详细就进去了。 但是被推下去的那一刻真的很想回到门口再问一遍啊。 没脑子想不远,保险意识十分淡薄。 保险买了就忘,还指着自己出事了保险公司主动联系你送温暖呐。 很多人的通病。 买了支付宝、微信的保险,还差啥子? 还差一个真正重视自己保障的思考啊。 2.从小白到高手,我自己买保险的心得体会 这个体会就是:用眼睛去看,用嘴巴去问,用脑子去思考,都比用耳朵听各种吹来得可靠。 最起码你得弄懂: ✱险种的差别 尽量每一险种单独购买,组合型的保障往往猫腻多:不是缺这个少那个,就是价格贵,还会把人绕晕。 如果有了家庭,最好再加一个家庭财产保险。 ✱长短险组合 重疾险、寿险必须要有长期的,因为有年龄、健康状况等投保门槛,保费也是递增的。 意外险仅职业门槛,年龄大了也能买老人意外险,买一年期的就可以了。 医疗险是你想买长期的也没得买(除了医保,交满20年才有终身医保),来个6年保证续保的百万医疗不错了。 在此基础上,保呗儿会去凑热闹、占“便宜”: 自己和爸爸都办了水滴互助账户,妈妈是健康告知过不了。 (互助 VS 保险,长期风险不可预知,道德风险也更高。相互保变相互宝>>>,可以窥见保监会的保留态度。) 我办的水滴互助一个月公摊4次,每次不过几毛钱。作为当下的保障补充,不错的。 类似的还有相互宝,确诊重疾有30万保险金(39岁以下)。 还给自己补充了一年期的女性特定重疾保障,30万。 坐飞机会提前花个5块买个百万乘意险。 旅游视项目而定,短途远足或者都市游、爬山、潜水……都有专门的旅游意外险,注意责任免除。 …… 在长期保障基础上,短期险作为加保,让当下保障更充盈,十分实用。 ✱3~5年调整 通货会膨胀,险种会更新,保险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 近十年都是保险的高速发展期,尤其是观念的转变,保命变保病,我们更注重健康险了。 2013-2018第一季度 商业健康险保费规模 意外险等短期险停售的换成新产品;长期险该加保的加保,过时的退掉或减额交清。 3~5年的保险调整,十分必要。 3.我们学习保险知识的初心是什么? 是为了现在的平静生活不被打破。即使破碎,也能快速恢复重新上路的勇气。 你们绝对想不到,我们号迄今阅读最高的文章是这篇医院为什么不让弄水滴筹>>>4万多阅读。 而直到今天,还不时还有人留言。 忠告的,痛苦的,茫然的。 正应了一句话: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者却各有各的不幸。 我们正赶上了保险的好时候,健康险的高速发展期。 保险从来不是人的刚性需求,但润物细无声,各行各业的人都离不开它。 保呗也迎来送往了很多朋友,回答过很多个保险咨询,配置了不下百个保险方案。 如果你正好这段时间开始注重保障,如果你正好看见这篇文,我是很愿意陪你共走这一程的。 共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