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拨弄人生的表盘,掌握记叙文写作时间的秘密

 心本心123 2018-12-15

【壹问】

记叙文写作离不开对时间的描述和刻画。一般来说,我们在记录一件事情的时候都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的,也就是所谓的“顺叙”。除此之外,在作文课上,我还学到了想要引起悬念或者制造情节冲突可以运用插叙或者倒叙。但是在这些基本技巧之外,进行记叙文写作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其他的技巧吗?——一考生

 

【壹答】

这位同学其实说得已经很好了。按照对不同叙述顺序划分,我们记录一件事情可以有顺叙、插叙、倒叙三种方式。值得一提的是,这三种方式是可以混杂在一篇文章里进行运用的,而不是说一篇文章,尤其是长篇文章或者小说只能按照一种方式进行叙述。除此之外,叙述还有很多技巧,叙述很多时候就是一门对时间把握的艺术。人对同样长短的时间的感受却是不一样的,对这一时间的描述是多是少,是详叙和略叙的区别。而对某段时间的选择性跳过,又涉及留白的艺术,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谈谈记叙文的记录时间的几个技巧。

一、倒叙,平庸与不凡的分野

名家示范

外面风越来越大,但我躺在座椅上开始感到暖和一点了。我感到这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它心窝还是健全的,还是暖和的。我知道自己的心窝也是暖和的。我一直在寻找旅店,没想到旅店你竟在这里。我躺在汽车的心窝里,想起了那么一个晴朗温和的中午,那时的阳光非常美丽。我记得自己在外面高高兴兴地玩了半天,然后我回家了,在窗外看到父亲正在屋内整理一个红色的背包,我扑在窗口问:“爸爸,你要出门?”

父亲转过身来温和地说:“不,是让你出门。”

“让我出门?”“是的,你已经十八了,你应该去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了。”后来我就背起了那个漂亮的红背包,父亲在我脑后拍了一下,就像在马屁股上拍了一下。于是我欢快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

 

写作点拨

故事结束在少年欢欢喜喜地背起红色背包,想要认识外面(成人)的世界的那一刻。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个结局瞬移到故事开头,但所呈现出来的内涵就大不相同了。顺叙的故事,在结局处关注的是少年的悲惨遭遇,但倒叙的故事,结局的关注点却转移到少年对成人世界的向往,于是“十八岁出门远行”成了一则隐喻,隐喻成人世界的失落。仅仅一个叙述顺序的分岔,小说便头也不回地往平庸和不凡两条大道分头狂奔而去。

 

活学活用

多年以后,我又来到山村,走进那里唯一的小学,看到一群小学生坐在老师周围,满脸笑容地听他讲课。老师瘦瘦的,脸上有疤,但他的声音是那么自信,那么洪亮动听。他在这里教了好多年书了,孩子们都亲切地叫他“大哥哥”,他教的小学生,有的考上大学,去了大城市,有的毕业后,留在了这所小学。这么多年,他也算是桃李满天下了。

我问他为什么还留在这,他平静地说:“只想让更多人能接受教育。”我看着他,突然想起了很多年前我第一次遇到他的情景,那时,他还是个意气风发的青年。

二、转场,用技巧掩盖时间的流逝

名家示范

青春期并没有带给他(赖索)多大的烦恼。他是班上最矮小的一个,坐在离讲桌只有一公尺的凳子上。日本教师不时地用手偷偷抓着下裆,他患了湿疹这一类的皮肤病,认为别人都看不到,他可错了。

“支那!”日本人说,“通通跟我念一遍。” “机那。”赖索说。 “知不知道,你们不是支那人,你们是台湾人。” “可是老师,”一个本地生问:“我祖父说我们都是跟着郑成功从支那来的。”

“八个野鹿!”日本人骂道。口沫飞到赖索脸上,他举起手来擦脸,发现脸上长了一颗颗的青春痘。 当这些青春痘开始膨胀,有几颗甚至化了脓时,他正走在大稻埕的街上,一面走一面用指甲去挤,弄得脸上红一片白一片,挤到第五颗时,同伴小林用肩膀撞撞他。

“快看!”小林压低声音说,“那不是田中一郎吗?”“二年前教我们历史的日本人。”——黄凡《赖索》

 

写作点拨

从赖索发现脸上长了青春痘开始,小说家就把镜头完全锁在青春痘上,随着赖索脸上青春痘的膨胀→化脓→挤痘痘→脸上红一片白一片,时间跟着一点一滴地流逝,当镜头重回赖索身上时,时间已经过了两年。这是一个漂亮的转场。

当然,转场未必一定要用这样复杂的技巧,很多时候,我们写作文也会利用旁白,利用对客观环境的描述进行转场,这种转场可以使读者明确地感受到两个场景的区别与时间的流逝,有利于我们进行转折。例如在《倚天屠龙记》中,金庸在小说开始几章写的都是杨过、郭襄等《神雕侠侣》中的人物,直到第三章,才用“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少年子弟江湖老,少女的鬓边终于也见到了白发”过渡到了“倚天”的年代——元朝,引出了本书真正的故事。

 

活学活用

站在一个至高点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壮观的景象。它是这城市背景一样的东西。街道和楼房凸现在它之上,是一些点和线,而它则是中国画中称为皴法的那类笔触,是将空白填满的。当天黑下来,灯亮起来的时分,这些点和线都是有光的,在那光后面,大片大片的暗,便是上海的弄堂了。那暗看上去几乎是波涛汹涌,几乎要将那几点几线的光推着走似的。它是有体积的,而点和线却是浮在面上的,是为划分这个体积而存在的,是文章里标点一类的东西,断行断句的。那暗是像深渊一样,扔一座山下去,也悄无声息地沉了底。那暗里还像是藏着许多礁石,一不小心就会翻了船的。上海的几点几线的光,全是叫那暗托住的,一托便是几十年。这东方巴黎的璀璨,是以那暗作底铺陈开。一铺便是几十年。如今,什么都好像旧了似的,一点一点露出了真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