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主要病变为结肠粘膜弥漫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排脓血便和里急后重。 1主治:菌痢。 处方:鲜马齿苋90克,当归9克,白芍9克,榔片9克,木香45克,乌梅9克,黄芩12克,黄柏9克,地榆炭9克,厚朴9克,茯苓9克,陈
皮9克,白头翁12克,甘草6克。 服法:水煎服。 疗效:治疗痢疾120例,治愈率达100g6。 方源:保定市张国瑞献祖传方。 2主治:菌痢。 处方:山楂(半生半熟)60克,茶叶]5克,生姜15克,红糖15克,白糖15克,前三味煎好,冲红,白糖服。 用法:水煎三次服,日服2次。 注意事项:忌食瓜果、鱼腥、油腻、粘硬等物。 方源:承德某大夫献祖传方。 3主治菌痢。 处方:酒当归30克,酒白芍30克,广木香9克,莱菔子9克,槟榔12克。 用法:本方可斟酌加减,水煎服,少者二,三剂,多者四,五剂即愈。 疗效:无论何型,一般13剂,均获痊愈。
方源:保定贾舜卿献祖传秘方。 4,主治慢性痢疾。 处方:红薯千(经年灶上烟薰的)一味。 服法:不论多少,水煎服。 方源:河北秦振云医生献方。 5主治菌痢。 处方:肉桂o9克。 服法用玻璃片或小刀刮粗皮,研为细末,先取o45克,用开水送下,一小时后再服45克。稍停片刻,取生川军15克,挫粗末,分作3次服
,每隔24小时服一次。服后片刻即觉腹鸣,旋即泻下较多恶秽稀粪,或杂有少量粘液脓便。泻后腹内即觉轻松。 注意事项:忌食生冷,休息一、二天即愈。 疗效:见菌痢初起即投以上方,均获速效,无一例失败。 方源:山西新绛县蔺振王师传秘方。 6。主治菌痢。 处方:鲜松柏树(又叫马尾松树),去上层粗皮,取第二层白皮3060克,切碎。 制法:上药加水2碗,煎至半碗,加红糖少许。 服法:每天早晚空腹各服一次。连服24剂。 疗效100gb。 方源:福建华安县陈祖恩师传秘方。 7,主治:菌痢。 处方:木香、生熟地、大黄各30克,鸡冠花之子30克,制川乌、羌活,召草、苍术各60克,杏仁90克,东壁土120克。 制法:先:降鸡冠花之子晒干煎水,再将苍术浸入,10小耐左右,取出后与东壁土、川乌放在一起炒,待两药均已干燥后去土取药,
研末,同时将广木香、大黄、羌活,杏仁、甘草共研末,两者混合调配即成。 服法:未满一岁,每次0,2克,15岁,每次o304克,成人每次1o克,病情严重者,每次15克,每日4次。 疗效:共观察100例,年龄1265岁,以青壮年为多。一般都有发热、腹泻、拉脓血便等病史。病程25天。均用本方治疗,平均服12天
症状即减轻,35天完全痊愈。为巩固疗效,在症状消失后继续服药23天。 疗效:100gb。 方源:福建福安某大夫家传秘方。 8方名:和中饮。 主治:痢疾。不分赤白久近,服之无有不效者。但发热襟口不食者,不可服。 处方:陈皮、白术,白芍药各3克,草果仁27克,甘草o9克,陈仓米6克,砂糖9克,粟壳(醋炙)45克,乌梅一个。 制作与服法:上药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 方源:1965年《医学正传》中祖传方。 9方名:三根饮。 主治:痢疾。 处方:五倍木根,苍耳草根,臭椿木根(刮取白皮)。上各等份,细切,每服21克重,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大黑豆三十六粒,糯米
四十九粒,水二盏,煎至一提。 服法,去渣温服。 方源:1965年《医学正传》中祖传方。 10主治:痢疾。 处方:川黄连,黄芩,白芍、山楂肉各36克,枳壳、厚朴,槟榔、青皮各24克,当归,地榆、甘草各15克红花09克,彭e仁3克,木香
o9克。 服法:水煎服,一日2次。 方源:1986年6期《新中医》。 11主治:痢疾。 处方:川黄连,黄芩、白芍各酒炒18克,山楂肉3克,橘红,青皮、槟榔、地榆各12克,甘草o9克,当归1,5克,桃仁15克,红花09
克,木香06克。 服法:水煎服,一日2次。 方源: 《新中医》1986年6期。 12主治:久痢。 处方:白萝卜汁,蜜各一盅。 (或阴干陈久萝卜缨)。 用法:白萝卜取汁一锺与蜜一盅共煎滚调匀,温服立止。\ 方源: 《万病回春)祖传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