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龙虾成功养殖,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很关键

 鑫诚牧业 2018-12-15

养虾中有句谚语:虾多少,看水草,说明水草对小龙虾养殖的重要性。种植水草不仅给虾脱壳提供躲避的场所,提供植物性饲料,还可以有效改良池塘水质等作用。在一些新开塘口,由于底泥浅,往往水草较少,必须采取种植或栽插的方法,适合种植的水草有: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小米草、茭白、水葫芦、水花生、水空心菜……建议根据不同时期种植不同的水草。

伊乐藻为沉水植物,在秋冬春三季均可旺盛生长。

栽植的时间一般在2月中旬到3月初,一般清塘一个星期左右后,池内注水20厘米,在水温渐渐上升时向池内移植伊乐藻,将草截断成1520厘米左右的茎,象插秧一样,一束束地插入有淤泥的池中,数量为2030/亩,行距0.50.6 米,35株一束拼插入泥中35厘米,留泥上1015厘米。水草面积占池塘水面的60%左右。栽插最好在苗种放养前完成;待水草长至30厘米以上时再放苗,否则栽插成活后的嫩芽可能被虾蟹吃掉,或被龙虾掐断。夏季,控制好水的肥度是关键,伊乐藻会因光照不足而出现烂根和死亡。

小龙虾成功养殖的关键在于水质的好坏

小龙虾的养殖水位根据水温的变化而定,一般掌握春秋浅、夏天深的原则。春季浅水不仅有利于阳光照射,提高水温,水草的生长,而且有利于增进幼虾食欲和脱壳生长。夏季温度较高时,较高是水深有利于小龙虾度过高温季节。特别强调水位避免忽高忽低,因为小龙虾有打洞的习性,水位经常变化,小龙虾每次繁殖前就得重新打洞,浪费体力、消耗能量,影响繁殖和生长。

.适时换水。坚持蜕壳高峰期不换水,雨后不换水,水质差时多换水的原则。一般4-6月,没半月换一次水,7-9月每10天或半个月换一次水,每次换水三分之一。使水质保持“肥、活、嫩、爽”。

调节pH值。在PH值偏低的水域可通过肥水培养小球藻来提高水体PH值,一般每半个月或一个月泼洒一次,使pH值保持在7.5-8.5之间。

定期泼洒光合细菌、芽孢之杆菌、EM菌类的生物制剂调节水体:一般在用消毒剂之后间隔5-7天,选择晴天中午,按每亩使用光合细菌0.5kg-1kg,加适量的红糖水,活化1-2h后再兑水全池均匀泼洒,每月2-4次。

2、池塘溶氧量

龙虾最怕的就两种东西:一是缺氧,二是中毒。有人会觉得虾蟹和鱼不一样,缺氧了可以爬出水到空气中呼吸,不存在缺氧。事实上,这是误区。当水体缺氧时,小龙虾会爬到水草上或岸边来呼吸,因此小龙虾对水体中溶解氧要求并不高。但池塘养殖是就不一样了,缺氧会导致小龙虾出现“浮头”现象,这时虾壳会变硬、变厚,甚至颜色发黑,生长缓慢,变成所谓的“老头虾”。当严重缺氧时,有时都没有爬上岸的体力。

小龙虾在天然水域中能够适应极其恶劣的生态环境,但是必须满足两个前提条件:

一、是水体中必须有丰富的天然饵料;

二、是水体的溶氧量不可太低。

小龙虾成功的关键在于勤补钙

小龙虾作为甲壳类底息动物,体表的甲壳形成组份不可或缺钙质元素,对于钙质的追求更多。如果钙质不足,会导致脱壳不随、生长缓慢、软壳、抵抗力不足、容易发病、红壳、个体小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小龙虾在变态过程中,残肢再生都需要钙。如果变态期间健康顺利,后期龙虾抗病力强,长速快。最终才能保证养殖成功率高,经济效益好。根据虾塘自身苗,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水体补钙工作。不但可促使小龙虾蜕壳健康快速生长,而且还可以增加水体溶氧量,降低投喂成本,降低发病率(如爬草、上岸、精神不佳等)。

小龙虾成功的关键在于做好疾病防治


由于小龙虾对病害的抵御能力较强,一般不会生病,但是小龙虾养殖也还要做好疾病预防治工作。

第一、开始就做好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工作,彻底杀死各种敌害和病原微生物。

第二、在养殖过程中,每隔10~15天用聚碘或氯制剂全池泼洒,可以有效地杀死多种病原体。

第三、高温时适当提升水位达1.2米左右,降低养殖水体坏境温度,使小龙虾在适宜的生态环境中保持一定的生长速度。

第四、到了养殖中后期,池塘中积累过多的有机物由于缺氧得不到充分的氧化分解,厌氧分解代替了氧化分解,产生了大量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造成小龙虾慢性中毒,各种病原体大量滋生,导致小龙虾生病或者出现死亡。

第五,做好日常塘口巡查工作,当小龙虾有异常现象出现时,要迅速排查诊断,摸清是水坏境发生问题,还是虾体生病,要对症下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同时要把死虾从池水中捞出离池掩埋,切断病害再次扩大传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