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千妈妈们的流泪瞬间,这支亲情短片里全都有:爱刚好,才是最好

 忘忧草4321 2018-12-16

Hi,大家好,我是娜写年华,育儿路上我们结伴同行~

不求孩子完美,不求孩子替我们争脸,不求孩子帮我们养老——只求这个生命健康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走一遍,让父母有机会与TA同行一段。

1.做过他的300道题,逻辑 推理 数学 数独 数字能力会稳增!

2.3-99岁都能玩的“MAGSPACE逻辑转体”汇集人文,教育,科普知识于一体,从小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孩子一生都受用!

3.返团 | 别再逼孩子死背古诗了,这样读他们秒懂!


听说神不能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



这支被誉为2018年度催泪神作”的视频短片,不到7分钟,却戳中了千万网友的心,刷爆网络。


视频里的每一个场景,都取材自真实的生活经历,故事的主角就像是身边的某一个人,也或许就是你我。


视频来源:《让爱恰到好处》


视频的前半段,你有没有感到熟悉?


想鼓励孩子自己穿袜子,姥姥却跑过来帮忙穿上,因为她觉得孩子做不好。



孩子发烧,原本并无大碍,姥姥却怕孩子烧坏身体,各种药品一股脑的给孩子用上。



我们总是毫无保留的“为了孩子好”,可有时爱的方式,却并不讨好。


正当我们内心被隐隐刺痛,短片突然一转,进入了催泪的回忆片段。


看完我们蓦然明白——


孩子不断长大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不断放手的过程。


孩子第一次学会走路,蹒跚着离开我们的怀抱,这是我们的第一次放手。



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哭喊着一步三回头,开始和我们分开一整天。



孩子第一次有了喜欢的人,整个人的心都给了TA,我们不再是孩子的全世界。



孩子考上大学,开心的奔向另一座城市生活,我们和孩子的见面机会,缩短到一年两次甚至更少。



孩子工作,孩子结婚生子,孩子有了自己的家庭……


做父母的,也逐渐越来越“懂事”,生怕打扰到孩子的生活。


这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一种爱是为了分离,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如果我们总觉得孩子太小,给孩子的爱和呵护太满,他们或许永远都不会长大。



生完团子后,我一直力求给她最好的爱和呵护。


刚开始,团子想尝试自己吃饭,我怕她自己吃不饱——


所以一直追着喂,求着哄着她能多吃几口。


可越是这样,她却越是挑食、厌食,到了幼儿园也不好好吃饭。



后来我才逐渐明白——


孩子健康成长,需要我们适当放手,给他们足够的独立成长空间。


孩子需要的不是无所不能的“完美妈妈”,而是让爱恰到好处的“刚刚好妈妈”


比如说,一味的催促和央求,反而会让孩子觉得吃饭是一种负担。



父母过度紧张、包办越多,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就越差。


有一次,我陪丸子去上绘画课,老师让画小动物,然后涂上颜色。

 

老师布置完任务,小朋友们兴致勃勃的动起笔来,看着丸子笨拙的画着“小狗”,我一直有想帮他画的冲动。


果然,不一会儿妈妈们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

 

“你这样画不行,画的根本不像,你得这样画……”“你看,小猫的耳朵不能是长方形的,妈妈帮你画……”

 

小朋友被指挥着,有的拿着彩笔不知所措,有的呆呆看妈妈画。



坐在我旁边的泡芙和妈妈,一直挺安静,我转身去看,差点笑出声。


原来泡芙画了一纸的“四不像”,涂得颜色也“乱七八糟”。


但是看到她一脸自信的沉浸在画画中的样子,我突然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爱的太紧张。


“纵容”孩子去试错和探索,他们才能成长。




父母在为孩子付出的同时,也不能失去自己。


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孩子会越来越像父母。


恰到好处的爱,是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成为最好的自己。



董卿刚生完孩子的时候,很是迷茫和无措,因为以“女强人”著称的她——


生活重心突然全部转移到了孩子身上,完全没时间考虑自己的发展。


董卿说,让她豁然开朗的,是朋友说的那句话——


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就可以了。


董卿说明白了这一点后,孩子成了她新的动力,生完孩子回到央视,她以制作人身份推出的节目《朗读者》,惊艳四座。



经常有人问:我们要孩子是为了什么?传宗接代?养儿防老?


我看到一个很感人的答案: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为了付出和欣赏。


不求孩子完美,不求孩子替我们争脸,不求孩子帮我们养老——


只求这个生命健康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走一遍,让父母有机会与TA同行一段。



这是多么美的一段话呀,我们不妨换个方式去爱孩子——


让他们独立、自由的成长,只要健康、快乐,足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