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物院看清代竹雕笔筒,想起自己家也有一个,还是韩国地摊买回的

 xiake172 2018-12-16

博物院看清代竹雕笔筒,想起自己家也有一个,还是韩国地摊买回的

在四川成都游览省博物院,看见有一个展厅展出了十几个竹子做的笔筒,非常精美,都是清代的。

博物院看清代竹雕笔筒,想起自己家也有一个,还是韩国地摊买回的

所谓笔筒就是以筒状盛笔的器皿,文房用具之一。虽然不属“文房四宝”,但是中国古代除笔、墨、纸、砚以外它是最重要的文房用具,深的文人雅士喜爱。

博物院看清代竹雕笔筒,想起自己家也有一个,还是韩国地摊买回的

笔筒虽然很实用,但它的历史并不长,最早是出现在明朝中晚期,到了清朝才大量出现了。

博物院看清代竹雕笔筒,想起自己家也有一个,还是韩国地摊买回的

古代笔筒材质有很多样,使用有瓷、木、竹、漆、玉、牙、紫砂等。而竹子做笔筒不仅容易,而且好存放,所以现在传世的清代竹笔筒很多了。

博物院看清代竹雕笔筒,想起自己家也有一个,还是韩国地摊买回的

据说最早的一件竹笔筒在南京博物院,收藏的是朱松邻制松鹤纹竹笔筒,朱松邻是明朝正德到嘉靖年间嘉定派竹刻的开山始祖。

博物院看清代竹雕笔筒,想起自己家也有一个,还是韩国地摊买回的

为什么明代的竹笔筒却很少见呢,主要是当时雕刻工艺不成熟,而到了清代,竹刻名家层出不穷,也就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竹雕笔筒。

博物院看清代竹雕笔筒,想起自己家也有一个,还是韩国地摊买回的

而成都博物院所展览的都是清朝的竹笔筒,此时的笔筒理念成熟,竹雕记忆也相当高超了,可以在竹子上刻出几个层次,多个神态不同的人物。

博物院看清代竹雕笔筒,想起自己家也有一个,还是韩国地摊买回的

兴致勃勃看博物院的清代竹雕笔筒,突然想起自己也有一个,写这篇文章时找出来放在ipad上拍几个画面照片,自己收藏的笔筒虽然在精美上同博物馆藏的有差距,但也不错的,关键是几年前在地摊上买的,也没有花几个钱。

博物院看清代竹雕笔筒,想起自己家也有一个,还是韩国地摊买回的

这个笔筒是早年在去韩国游玩时,在东大门一个地摊上发现的,玩古玩朋友一眼看出它是清代的,就劝我买下,具体多少韩币忘了,大约合200人民币左右,那次逛地摊还买了几本民国早期版的线装书,都有快百年历史,有一部是一碰就碎的《本草纲目》。

博物院看清代竹雕笔筒,想起自己家也有一个,还是韩国地摊买回的

多说一句,朝鲜过去深受中华文明影响,古时完全使用汉字,推崇中国文化,以前去韩国能在地摊上买到好多中国的古书、古物、甚至文物的,我还买到过一把清朝紫砂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