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莹宝 中国是一个充溢着诗意的文明古国,历代文人骚客为我们留下的浩如烟海的诗篇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库,这些用优美的语词记录下的人文史料和风物习俗,成为后人了解历史、传承文脉的重要源头。 盛泽自发祥以来,尊商与崇文并重,在丝绸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人文蔚起,涌现了史鉴、周用、卜舜年、柳如是、计东等一批擅长诗词的著名文士,创作了无数咏唱盛泽的诗作。此外,李白、黄由、顾德辉、高启、徐有贞、沈周、吴宽、祝允明、文徵明、陈继儒、徐崧、汪琬、沈德潜等历代四海名士,也为盛泽的秀丽景色和人文风物所吸引,写下了众多赞美盛泽的诗篇。 在苏州、吴江以及盛泽的各种地方志中,记载的此类诗词数以千万计,其中仅清同治《盛湖志》一书,记录的元、明、清三朝盛泽文士创作的诗文集就达200余种。 史鉴(1434—1496),字明古,号西村,是明朝成化、弘治时期的吴中高士,与吴宽、文林、李应祯、沈周诸名士时相过从。他“不乐仕进,益肆力于诗文,沉雄古雅,卓然成家”,所著《西村集》于清乾隆时被收入《钦定四库全书》,并入祀苏州“五百名贤祠”。 周用(1476—1548),字行之,号白川,是明弘治年间进士,曾任工、刑、吏三部尚书,堪称一代名臣,入祀苏州“五百名贤祠”。他的诗在历史上评价甚高,《四库全书总目》认为周用的诗“近体颇宏伟”;朱彝尊在《静志居诗话》中称赞周用的诗“别裁风格,取法杜陵(杜甫)”。 卜舜年(1587—1620),字孟硕,号野水,是盛泽最负盛名的才子,虽然他年仅34岁就逝世,且“名声终不出州里”,却极受后人敬重。潘一桂称:“问才于今,吾必以孟硕为第一焉。”人们还以“舜湖”雅称盛泽,以此来纪念卜舜年。他一生著述颇丰,有《绿晓斋集》《石林西墅遗稿》等著作行世。 柳如是(1618—1664),名是,字如是,号河 计东(1625—1676),字甫草,号改亭,明末清初学者、诗人,“吴中四才子”之一。他曾著《筹南五论》上书史可法,纵谈南明形势,被视为奇才;所著《改亭文集》《改亭诗集》入《四库全书总目》。其名被载入《清代七百名人传》,并入祀苏州“五百名贤祠”。 入清后,盛泽的诗人更是层出不穷,周灿、王奂、计默、仲枢、仲楷、周朱耒、汤钟、史善长、宋景和、杨秉桂、仲湘、沈曰富、李龄寿、沈秋凡等诸多诗人为后人留下了无数佳作。 吴江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