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绍兴鉴湖、海塘养成记!记录千年来变迁中的绍兴

 银标 2018-12-16

作者丨虫虫



越国古都——绍兴,历来就是鱼米之乡,境域内河道密布,湖泊众多,素以“水乡泽国”之称而享誉海内外。


唐朝诗人杜荀鹤写道:“人家尽枕河。”这种安居乐业的枕河人家的生活的背后是河道畅通,水利通达。在绍兴悠悠鉴湖水,浓浓古越情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位水利史上贡献巨大的人物,并称为绍兴水利史“三公”。


他们分别为东汉永和年间主持修建鉴湖的会稽太守马臻明嘉靖年间主持修建古代规模最大的挡潮排水闸工程——三江闸的汤绍恩清康熙年间主持了规模浩大的、历时十年之久的越中海塘修筑工程的俞太爷俞卿




1



马臻马太守大家再熟悉不过,鉴湖的建成将古代绍兴从“荒服之地”改造为“鱼米之乡”。 


马臻


古代山会平原,南为会稽山,北滨后海,东临曹娥江,中间是一片向西延伸的沼泽平原。钱塘涌潮沿曹娥江等自然河流上溯平原,与会稽山水相顶托,在山脚下潴成无数湖泊。这些湖泊在枯水期彼此隔离,仅以河流港汊相联,一旦山水盛发或风暴大潮上溯,则泛滥漫溢,成为一片泽国。春秋时期虽兴修了一些堤塘工程,但不足以解决整个平原的水利问题。


鉴湖的由来

在会稽为守后,马臻目睹了水、旱、潮灾害之苦,他计划兴修和扩建已有的水库堤坝,在山会平原南部原有堤塘、湖泊的基础上,纳会稽山以南稽北丘陵的三十六源之水,开始筑湖。筑湖,要淹没开发已久、相对北部富庶的南部地区的一些良田、民宅和古墓,地方权贵深受震动。马臻不顾杀身之祸,动用了当年的赋税和皇粮,以确保筑湖成功。经过马臻的惨淡经营和会稽人民的艰辛劳作,终于建成了我国东汉时期最大的人工蓄水工程——鉴湖。马臻为筑鉴湖含冤而死,《后汉书》也不为其立传。



2



南宋鉴湖渐废,会稽山三十六源之水,直接注入北部平原,平原河网的蓄泄失调,导致水旱灾害频发。而南宋以来,浦阳江下游多次借道钱清江,出三江口入海,进一步加剧了平原的旱、涝、洪、潮灾害。当时,会稽、山阴、萧山三县之水,曹娥江、钱塘江、钱清江均汇三江口入海。由于潮汐日至,拥沙堆积如丘。遇淫雨内潦,则内水被沙堆阻隔不能骤泄于外,致使良田淹没,水涝成灾。


汤绍恩


三江闸的由来

汤绍恩深入实地,遍行水道,最后于明嘉靖十五年选定了在玉山闸北、马鞍山东麓的钱塘江、曹娥江、钱清江三江汇合处,彩凤山与龙背山之间倚峡建闸的方案。三江闸从是年七月开始备料筑坝,到次年三月闸成竣工,历时9个月。


应宿闸

闸体实际施工仅“六易朔而告成”,共费银5000余两。大闸全长103.15米,28孔,净孔宽总计62.74米。二十八孔名称对应天上星宿,故又称“应宿闸”。 


三江闸与横亘数百里的萧绍海塘连成一体,切断了潮汐河流钱清江的入海口,按“水则”启闭,外御潮汐,内则涝排旱蓄,正常泄流量可达280立方米每秒。三江闸建成后,形成了以它为排蓄总枢纽的绍兴平原内河水系网,使这一地区水旱灾害锐减,原西小江沿岸1万多亩咸卤之地也成为良田沃土,还为航运、水产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江闸建成后,汤绍恩又指挥百姓在三江闸西侧建造“新塘”,长200余丈,阔20余丈。这其实是一个河道改道工程,也就是说,新塘处是原河道出海口,因之三江闸建成后必须对原老河道实行封堵,使水归三江闸。从此无干旱水溢之虞,改变了三县水利状态,对发展农业、渔业、养殖业、航运等具极大作用。



3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八月由兵部郎出知绍兴府,正值风潮大作,连坏山阴、会稽、萧山、上虞等县海塘。田庐漂没,民不聊生。清康熙五十五、五十六年,绍兴知府俞卿主持修筑自安昌九墩至马上宋家溇海塘,以石易土四十里,耗银四万两,投入劳力十万余工,俱叠砌以巨石,牝牡相衔,是典型鱼鳞石塘,自五十五年四月兴工至翌年八月全线告竣。塘建成后不久,潮又至,“以石塘捍之不能入,岁以有秋”,这时的后海塘才得以稳固。


俞卿筑塘前的海潮


俞卿在《山阴海塘碑记》中载:“不见夫今年六七月之交手,大风鼓浪,海潮数日不退,水势汹涌,上逊塘一二尺许,而我田我庐安可以阜民之财兮,我越人不其奕世永赖哉!”


 上虞古海塘

在完成山阴石塘后,俞卿又相继主持了上虞、会稽、萧山各县的海塘修复工程。为了保证海塘的永固久安,俞卿多方筹资,大兴石塘。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底,又先后修筑完成石塘五千七百余丈、土塘一万一千余丈。越中海塘经过大规模整修加固后,尤其是石砌海螗的普遍修筑,大大提高了御潮抗灾的能力,有效保障了农业丰收和人民生命安全。虿此,绍兴北部海塘基本得到了稳固。


绍兴北部海塘


在上虞有一个流传了数百年的民间传说,影响深远,大意是俞卿筑塘,因得罪了权贵,被诬陷贪污筑塘款银,后查帐,漏算民夫草鞋钿而被屈斩。俞卿知绍十余年,治理严峻,敢于打击豪强,扶持贫弱,惩办恶吏刁民与强盗窃贼,社会秩序安定,'八邑震肃,野无行盗人'。绍兴人民深念其功,建俞公祠于永福寺门之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