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当中,对于“和稀泥”的处事方式非常常见。不管是在足球赛场上,还是在处理轻微事故的现场,“和稀泥”、“各打50大板”的处理方式比比皆是。 而这种“和稀泥”处事方式,在一首古诗当中也能找到对应。且看: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这首古诗的题目是《雪梅·其一》,作者是宋代诗人卢梅坡。“梅坡”并不是作者的名字,但是毕竟他的名字在历史上已经没有相关的记载,只了解“梅坡”是他的一个号,所以在后世的时候,也才会用“卢梅坡”当做他的名字。 之所以说这首古诗是一种和稀泥的评价方式,主要还是在于这首古诗的最后两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花和雪花两者之间的对比让人难以取舍,难以评价,但是是人就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就花朵的色白来说,雪花要优于梅花;就花朵的花香来说,梅花要优于雪花。 这是一种和稀泥的评价方式,彼此都不得罪,又能把彼此的优势都能表达出来。就这首古诗来说,是对于“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的最好回应。梅花和雪花都认为自己是的春天当中最美的,很多人对于它们也是各抒其见,答案也往往不能统一,不能服人。 而卢梅坡的这两句话,算是给这场评价闹剧给出了一个完美的答案。在这个答案面前,都可以闭嘴。所以说这是一种具有中国思维特征的评价方式,虽然是和稀泥,但是终究让双方都可以赞同,让双方都可以接受。 中国人的思维是喜欢变通的,虽然看上去像是在耍小聪明,但是放到现实生活当中,通常能够解决各种问题。就拿梅花和雪花来说,其中的优劣很难评判,说一方好必然会让另一方很难接受。所以诗人就出台了两个不同的标准,体现出各自的优势,也体现出各自的缺点。 这首诗歌还内蕴着智慧,那就是寸有所长寸有所短。雪花是白的但是缺乏香气;梅花是香的但是比不上雪花的白,所以更应该看清楚自身的差距,取长补短才是真理。 所以这首古诗是很有哲理韵味的,一直到今天依然值得我们细细的去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