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性了,怎么着?

 木香草堂 2018-12-16
    “性”在中国永远是个话题。“无名男”和“无名女”接吻了,为什么没有人去议论,因为人们对接吻习惯了,心态平和了。“性”成为话题本身,就说明我们对“性”的心态不正常。
    “性”在中国人眼里永远是讳莫如深,所以,它一露头就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 西安大学女生拍“人体写真”,有人出来“担心”它有色情嫌疑,“担心”“人体写真”与淫秽分不清。长沙搞“性教育展览”又有人出来“担心”是“刺激群众”。 这些“善意”“担心”的人们,就像《西厢记》里崔莺莺的老妈, 连双飞的蝴蝶都不许在院中经过,惟恐它们引起女儿的春思来。张生和崔莺莺早就好上了,现在, 这些人也该“善意”和“担心”一下,张生和崔莺莺会不会“走错门”,会不会使避孕套。
    其实, 这些人对“性”,“善意”和“担心”也可以理解。媒体的恶意挑逗和煽动对他们的“善意”和“担心”不无关系。请看最近几家媒体对与“性”有关的文章标题;“西安女大学生青睐‘全裸写真’”。标题不用“人体写真”这个中性词汇,而用“全裸写真”这个极挑逗,煽动的词汇,作者的意图比“全裸写真”还露骨。谁在挑逗人们的视觉,是拍“人体写真”的人,还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作者?文章的内容无非是报道了西安一些女大学生喜欢为自己拍“人体写真”而已,结果“全裸写真”诱导观众意淫了“人体写真”。 还有一条消息,文章标题是“长沙举办性文化展 教育市民还是刺激群众”这标题中的强烈质疑,就像是崔莺莺的老妈带一帮还乡团,进村,还不忘高喊一声,“我胡汉三又回来了!”吓得人们对“性文化”展不寒而栗。
     现在,社会表面是很开放了,有的歌厅、发廊公开卖淫。 一些中学女生认为自己是处女可耻,男生认为自己是处男无能。另一方面,一份来自北京大学妇儿保健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对北京、郑州、南宁、深圳四省市10家医院的共2002名要求做人流的未婚女青年的性与生殖健康的调查报告。57.1%的人患有生殖道感染;首次性行为最小年龄只有13岁;性伴侣数最多达到了16个,而9道极为简单的关于性健康知识的测试题,答对者却只有1.2%,竟然还有5.4%的人连一道题都没有答对!” 
    “我们以前从不避孕的,都没事儿,没想到这次却怀孕了……” 
    “这是我和朋友的第一次,我们都不知道会怀孕……” 
    “我不知道怎么避孕,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该避孕……” 
    “性交后,阴道里留有少量精子还会怀孕吗?” 
    “使用避孕套能防止怀孕,也能预防性病吗?”  
    ……
    几乎每一天,妇科门诊的大夫们都会遇到前来做人流手术的年轻病人提出的这种“愚蠢”问题。“她们可都是有过性经历的人呀,其中有的知识水平也不低呀,怎么就会问出这样简单至极的问题呢?让人吃惊!如果一个有过性经历的人对性知识的了解如此匮乏,这可能是例外,但如果要是每天都能碰到这样的人,就已经成为问题了!”大夫们感慨。
    面对新性伴侣七成中国人不用避孕套 全球居首。
    表面“性”开放,实则“性”封闭,这就是我们现在社会的现状。原因何在,不管是家庭,社会,学校, 从来就没有对我们进行过系统,规范的性教育。我们对“性”的那么一点点的,支离破碎的知识,还是从电视、网络、朋友、书籍中临时抱佛脚得来的。为什么, 因为有那些人的“善意”和“担心”,我们的性教育才裹足不前。 
    中国人过去对“性”的讳莫如深是认为“性”总和犯罪连在一起,而性犯罪的祸源总认为是女人。这就形成了人们头脑中的一个错误定式;性+女人=犯罪。所以,人们认为“性”是肮脏的。中国人摆脱犯罪和肮脏的防范手段就是一味强调女人的“初夜”、女人的贞操。说白了,中国人谈到“性”,总是通过规范女人来避免男人犯罪。 现在,各别人一提起“性”就“善意”的“担心”,因为,谈到“性”就要谈到女人,他们骨子里就是还偏执着这种陈旧的错误观念。 
    那些一谈到“性”就“善意”和“担心”的人们,总爱把“性”和“色”和“淫”联系在一起。  
    “色情”,字典上的解释是,性欲方面表现出来的情绪。情绪是自己的,它只要不转化为行动,不伤及别人,没有触犯法律,你“善意”、“担心”得着吗?
    老和尚带小和尚逛街,小和尚见到街上的美女就停下观看,还问老和尚,“她们是什么?”。老和尚说,“是老虎。”小和尚说,“我喜欢‘老虎’”。
    小和尚的“色”难道不正常吗?“色”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为什么不能“色”?
    有个瞎子背着一个瘫子,经过河边,瘫子和瞎子说,“有人在洗澡”。瞎子说,“知道,是个女的。”这瘫子“色”了,“淫”了,他没有伤害别人,你“善意”、“担心”得着吗?
    有句俗话,叫,“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狗拿耗子为什么招猫讨厌,因为,狗不是真拿耗子,它是即吓唬猫,也吓唬耗子,结果,猫被吓跑了,耗子也遛了,给猫逮耗子时捣乱。这就是狗的“善意”和“担心”。没有“色”和“淫”,还谈什么“性”?
    有人说,在中国宣传“色”和“淫”有违社会道德。其实,“性”也罢,“色”也罢,“淫”也罢,违反社会道德的是看他对此采用了什么样的行为,而不是“性、色、淫”本身,它们只是正常的心理和生理活动。
    六祖讲经时,突然刮起一阵风,风把幡吹动了。有人说是风在动,有人说是幡在动。六祖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们的心在动。”“性”就是那风,那幡,色不色,淫不淫,全在各人的心。心里“色”,心里“淫”什么?为什么不敢承认自己的色、淫、博起是正常人的心理和生理反映?“善意”和“担心”不知不觉使人的心灵扭曲,它异化了正常的人性! 
    “性”就像火,纸是包不住火的。食、色,性也;性也,食、色。我们对“性”的认识,应该是这样的,光明正大地承认它的存在,承认它的不可遏止,那么,我们的“性”教育,性宣传的目就是让人们懂得在它“不可遏止”情况下如何防范不必要的事件发生。 
    性犯罪里包含“性、色、淫”,但是,“性、色、淫”本身没有犯罪。法律规范的是人的行为,不是心理和生理的正常反映。
    有些人给孩子洗完澡,往往连洗澡水和孩子一起泼掉。我们可以这样打个比方,澡盆是社会,盆里孩子是性,洗澡水是行为。我们要做的首先是要认识,认清孩子,在进一步认识,认清洗澡水。 否则,就会让那些“善意”和“担心”的人们连孩子带洗澡水一起泼掉。在有孩子和洗澡水的情况下,有时,也许要先认清洗澡水后才能认清孩子,所以,澡盆对洗澡水里面的孩子要有一个平和,正常的心态。
    美国一个海军基地的将军,他妻子带着十八岁的女儿来基地看他。结果,他们的女儿每天都和基地的小伙子约会,而且很晚才回来。十八岁的女孩儿情窦初开,基地又是阳刚汇集的地方。妈妈就担心了,爸爸说,“该发生的早晚会发生,你担心什么!”
    对于性教育,性宣传,我们也要学习这位爸爸,平和一些,心态才会正常。那些 “善意”和“担心”的人们,你们省省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