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刚:绘画是追寻生命的问题

 ttookk 2018-12-16

                                视频转自中国水彩

艺术家

周刚


他们对生活的理解

生命的理解

感动着我

也让我深深的敬佩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

我们艺术所塑造的又应该是什么?

什么能引起我们内心的感动和自觉地反省



                            在矿井下吃饭最香

    

  文/周刚

 我以为我的艺术创作和艺术追求都是本着一个目标和方向去的。我以为是“本土现实主义”,这是我多年来所坚守的。为此我到云南、陕北和矿区以及每年冬天去苏州画园林,我所做的只有一个目标,就是画我最熟悉的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我同时代的人和事,其目标就是想通过我描绘的对象表现东方情怀和中国精神。我所创作的作品都是以本土的现实主义的为主,我画矿区前后已有13年时间了。


2018年的7月份,我又到了山西五家沟煤矿,这个矿区我去了已经是第三次了,也是这个矿区的荣誉矿工。这次下矿井体会非常的深,也许是我那天太疲惫的缘故。


与下井前的矿工聊天


在井下前后两个多小时。那天我穿着自己的服装,又加了矿工的工装,在井下我明显的感觉到从矿井口往下送的风凉飕飕的,虽然是盛夏这里却与地面上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我们是坐着矿井里的指挥车下井的,指挥车开始行走在主巷道,在主巷道里转弯,再转弯,再转弯把我们带到一个分巷道口,车子停下,我们步行入内,巷道逐渐变窄,我们去的工作面是离井口最近的一个工作面,别的工作面离井口还很远。

在井下的主巷道留影


 巷道的灯光越来越稀少,我们头顶上的矿灯所起到的照明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走到了作业面时,我矿灯下面的粉尘浓重,我用衣领紧紧地捂住口鼻,还是呼吸困难努力将口鼻深深的埋在矿工的服装里面,经容许我简单的拍了几张照片和影像。头顶上的支架咔咔的响着,和轰鸣的机器声混为一体,身上有明显的潮湿阴冷的感觉,不知为什么我顿生了一种恐惧感,望四周一片漆黑,我身边唯一能看到的就是我头顶的矿灯。


我曾经下过几次井。这次下井前也听矿工们跟我讲过,他们曾经在井下所碰到的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一句话我记得很清楚,矿工们说:“我们在井下,从不杀老鼠”,现在我才知道井下如若有老鼠,那该是多么鲜活和珍贵的生命。这时的我感觉全身发冷,心里有明显的不安,对井下环境的不了解,四壁漆黑,有一种难以言状的说不清的感觉……


刚升井等待归队的矿工


       矿工们在井下作业至少要八小时以上,井下的矿工曾经对我说:“你知道吗?在井下吃饭是最香的。那种香是带有地面上的温暖和气息的,如果你细心,还能吃出家的味道和阳光的味道。”没有下过井的人对他所讲的话,你很难想象。从井下上来,呼吸到地面上的那口新鲜空气是多么安稳和幸福


  矿工们每天下井,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地面生活对他们来讲是多么的珍贵,那天我下井,只是短短的两个小时,却有精疲力尽之感。矿工们常年在井下劳作,他们有些下井已经30多年了,真为他们感到骄傲,更为他们祈福,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对生命的理解,感动着我,也让我深深的敬佩这些在井下劳作的人们。


井下机控室旁

 

我画的这些矿工,就是生活在我同一个时代的兄弟朋友们,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和爱,我很受启发。他们对物质的期许不高,我在想,我们经历了一个从物质贫乏到物质丰盛的时代或者追求过程。今天我们应该反省自己,应该做一些减法,我们身上背负了太多物质和对物质追求的愿望,我们需要更多的应是从精神上面重新审视我们对于学习的、对于工作的,甚至对于文化的一种反省,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我们艺术所塑造的又应该是什么?什么能引起我们内心的感动和自觉地反省……



 

周刚老师这篇推送内容准备了很久,不仅是想全面的展示作品,还有我的私心。父亲年轻时经常在井下,我从来不知道井下是什么环境,只知道他腰疼腿疼的时候,轻描淡写说一句职业病。那时候父亲从不买饭,每天都是母亲做好饭菜他带去的,饭是冷的甚至会重复,但父亲吃了十几年,母亲也坚持做了十几年饭。这应该就是周刚老师说的井下吃饭是最香的。

写到这儿突然想给家里打个电话了。


会画画的人太多了,画的好的也不在少数,但能教你做人的真的不多。艺术,是一种力量。首先默化自己然后感化他人。艺术创作不是空洞的,首先要读懂你对面这个人,才能画出他的灵魂。



《矿工-王金江》  

2018   105*75cm 

《矿工-高兴万》

2018   105*75cm


周刚老师是矿工们的好画家,

更是画家中的好矿工。


说他是画家,是因为周老师确有过人的灵性和悟性,对艺术有着独到的理解和执着。他能剖析自己,知难而上,在各种画法实践中收获另类的创作技巧。他的水彩世界既有严谨的造型又有不拘一格的写意,充满着灵气。

说他是矿工,是因为他能深入井下数百米,与矿工同吃一锅饭,共铲一车煤。他的作品集中表现矿工的精神世界,矿工的喜怒哀乐,透露着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在创作过程中又能把自己的感悟和见解融入其中。


周刚老师主张以水彩语言诉说人间欢乐之喜、悲凉之痛,他坚信理解与想象的力量。他说,你在普遍中发现与众不同时,才是你想表现的面孔和思想。艺术首先要学会情感的锤炼,然后慢慢从情感的迷惑中解放出来,发挥好情感的动力,再造艺术家纯洁的胸怀。


矿工-席安绳

2018   105*75cm

《矿工-李书长》

2018   105*75cm

再深的地底,再黑的黑暗,总有汗水调和出世间最美的色彩。周刚老师常常把自己比喻为在狭窄阴凉的矿井中生长的一根藤草。不管有阳光还是没有阳光,藤草都会合理地通过吸收阴凉的地气弥补养分的不足,慢慢寻找生机,壮大弱小的躯体也许会有一天,藤草爬到了屋顶,见到宽阔的天空、明媚的阳光了。这听起来像一个画家的梦,但周刚说这并不是梦,而是他每次面对矿工生活以及创作矿工作品时的真切感悟。从他沉着从容的语气里,我分明感受到,在基层,他收获了创作的素材、热情和灵感,也收获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力量和自信。 


《矿工-南更超》

2018   105*75cm

《矿工-李福全》

2018   105*75cm


宝菲凡美术画材商城 凤凰画材 小程序


                           

周刚老师的水彩在国际上获得了一定的影响力,因为他并非承袭某种单一狭窄的“正统”,而是融会了中西绘画传统的多样法则不断尝试、学习和总结,逐渐达到“理”与“趣”的协调。


一. 构成和直觉并重的观察法:


周刚老师起稿时一般用高度提炼的线组织画面构成,涂色也是高度概括的几层平涂从有序到破坏到完成,通过光线的变化、块面份量、黑白的构成、线的曲直与纵横、色彩的鲜灰…营造出貌似浅空间的画面,明显不同于注重空气透视的传统水彩的格调,获得了装饰性的视觉冲击力。


矿工-张大江

2018   105*75cm


在一幅画的开始阶段,周老师讲究形式分析,但是过分讲究形式往往给人刻板与学究气,“修辞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语言只是工具,重要的是令人信服。”周刚老师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特别强调直觉统领认知经验和即兴表达,在最后调整的时候,常常鬼斧神工,用他自己的话说“当鬼走了,人来了,”他就戛然而止地停笔了。


西方后现代主义共同的特征:就是遵循直觉和内心的指引,其理论基础及思想原则是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以及存在主义的非理性行为。如《爱德华大夫》中所言:“一种纯粹的心理意识化…这是一种不受理智的控制,排除一切美学或道德的利害考虑的思想的自动记录。



《矿工-郭传录》

2018   105*75cm

周刚常提问说方向重要还是速度重要?方向应该何去何从,怎么判断?他说:大多数人内心缺少一团火,这团火就是浪漫主义精神吧,这种精神正是西方现代主义的前奏。

周刚在高研班上看了同学们的画说:你们这些年轻人思想为什么禁锢这么深,因袭着陈旧的表现手法,画得不痛不痒,从来没有一点质疑和思变?!这番话对我们这拨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的学生如今又是身为老师的人是颇有启蒙意义的,我们缺乏的就是在绘画过程中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唯独这种能力才能引导自己从黑暗的迷津中走出来.


 二.融书写与光色的呈现:


周刚老师的水彩常给人不输油画的厚重,深沉且浓郁,水彩媒介相比油彩,可能给了他更大的自由度,在流畅性和书写性上是油画无法媲美的。油画的层次通常有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通过水彩获取透明是毋庸置疑的,周老师画中有些部分基本是一气呵成,例如天空,保留透明状,但是有些部分他会先用比较纯的颜色打底,在调整的时候叠加二遍色和三遍色,通常是复色,犹如坦培拉的透叠的效果形成了一般油画才能获得的“光学灰”。


《矿工-南丙海》

2018   105*75cm


周刚老师在色彩的运用上,首先是位善于学习的人,从原版画册或展览上,从编撰《西方水彩经典600年》的经验中,从西方大师们的经典作品中汲取了自己需要的色彩规则,他的色感符合西方现代色彩的规律,我们常说无知者无畏,其实在他而言却是有知者无畏,这些研究助长了他的直觉,例如他常在收尾阶段运用纯黑色来镇住画面的做法,就令人联想到林风眠的浓墨重彩,以及提香油画中对黑色层次的精彩运用,他将那些色彩规则糅合到自己的画面语境中,在画面的整体效果上获得了强烈的表现力。


 三. 人文情怀与自我救赎


 拉斯金说:“平庸源自感觉的丧失”,周刚老师没有在“温水煮青蛙”的世俗假象中迷失自我,从其睿智的批评和调侃可以得见,敢于发现和面对问题,力祛偏僻,发展出敏锐的判断力。大多数人都在“真、善、美”的外围,没有往中心突进的胆识,造成“流俗众,仁者稀”的现状。譬如说真,多少人敢质疑权威和自我反省? 譬如说善,多少人在修身养性,有无我至空的慈悲? 譬如说美,有多少人敢摈弃审美惯性,视觉实验上不断扬弃?


《矿工-王金石》

2018   105*75


周刚年过五十,就常常有“人易老,惜此时”的紧迫感,从完形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心中的节奏没有被现代文明的躁动搅乱,他生活在当下,有强烈的“现时”感和文化定力,也许这可以解释他表现的现实为什么那么真切,因为作者的感形,到设形,再到观者的完形,第一步是关键。

周刚对绘画的投入常常让跟在其身后的我们汗颜,看他几次写生,有时半天是双膝跪地,汗如雨下,还说“要跪倒在美的面前”。假如你不够虔诚就无法理解宗教于人生的意义,美,何尝不也是如此呢?!正因如此,周刚评价绘画时没有一般的成见,开放的心态或许更有助于和后辈的沟通。

《矿工-林培基》

2018   105*75cm


在用水彩艺术语言阐释自己的感觉经验之余,他关切许多更大的人类的问题,超越了艺术的范畴。例如,他注意到当今人类存在的错误判断:一是觉得科学可以救人类,他担心人类被科学误导;二是以为人的力量最大,他反对把江河甚至地球作为服务人的机器;三是过分强调以人为本的观念,指出人的需求和欲望不应有那么多。人们需要更多的是心灵而不是物质上的满足,人们的心需要被感动。画如其人,周刚的水彩画创作,依托于宏博的宇宙观、高尚的德性和浩然之气的涵养,是作画与悟道互动的过程。



《矿工-王应宝》

2018   105*75cm

 

部分内容摘自周春华

宝菲凡美术画材商城 凤凰画材 小程序


《园之缘·园之阳》

2018   105*75cm

《园之缘·园之新绿

2018   105*75cm


《园之缘·园之赤》

2018   105*75cm


《庄稼汉郭震林》

2018   105*75cm

《网球手》

2018   105*75cm

《那年秋天我30》

2018   150*105cm

《守望》

2018   150*105cm

《修伞的刘大伯》

2017   105*75cm

《鞋匠老六》

2017   105*75cm

《西北汉子》

2017  105*75cm

《黄土塬上的牧羊人》

2017  105*75cm

《破晓》

2017   150*336cm

《暖风起时》

2015   105*75cm

《雨后初阳》

2015   105*75cm

《当班矿工》

2013   105*150cm

周刚:

1961年生于陕西

1998年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

目前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以及中国水彩画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流行色协会理事;

浙江省水彩画家协会名誉主席;

在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与地区及国内十多个城市举办个展或联展;

在国内外多家刊物上发表作品百余件;

其主要著作有:《水彩画研究》、《水彩技法》、《中国水彩名家技法》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