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文西丨陕北那块土地为我供养的艺术细胞

 一介俗亾 2018-12-16

“作为一个艺术家,从置身于陕西起,我就把目光对准了陕北。在这四十八个年头里,我曾近八十次去过陕北,足迹踏遍陕北二十六个市县的乡乡镇镇,十几次在陕北度过春节,结交了陕北数百个农民朋友。可以说,我的血液里有一半的血液曾来自陕北,我的艺术细胞中绝大部分的营养都是陕北那块土地为我供养的”。

——刘文西

刘文西,浙江嵊县人。1953年入浙江美术学院,受潘天寿等教导,1958年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及美院领导工作。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协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美协副主席、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延安市副市长等职。

这幅《陕北老农》用笔遒劲有力,水墨交融,给人一种厚重、磅礴 的气势,把陕北老农的经典形象浓缩地表现了出来,把那种自然、朴实、 沧桑的一面表现的淋漓尽致。中国独特的民族特色,西北风土人情在刘 老的画中足以体现东方绘画极具装饰意味的形式美,识者当以宝之。

刘文西多年来以陕北为生活基地,先后去了六十多次,扎根于浩瀚而浑厚的黄土高原,与陕北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并在大量的作品中力求描写陕北人民的特有个性和气质,以及陕北的革命历史和风土人情。他以粗犷豪迈的表现手法和质朴浓郁的审美情感,在当今画坛独树一帜。其画风多样,不拘一格,尤其以陕北的老百姓形象最为深入人心,老农、壮汉、姑娘、孩子在画家的神奇的笔下无比的鲜明亮丽、朴实善良。

《黄土地上唢呐声》是画家代表性的题材和画风,刻画了一位正坐在路边吹着唢呐的陕北老农的形象,他神情专注,鼓着腮按着孔,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画家用粗笔勾勒出老人的轮廓,面部刻画写实,衣饰表现用墨大刀阔斧,线条和墨染结合起来,整个画面的处理显然较之过去更为洗练概括,笔才一二,已妙得传神。画家在创作中不断地追求笔墨的表现力和纯粹性,表现了老人的纯朴和生活趣味,生动自然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刘文西同志在创造现代中国人物画上是杰出的、有功绩的。他融合中西画法之长,不断实践,经常深入生活(不是现在所说的贴近生活)。他画的陕北老乡、男女老少,真是栩栩如生(不是现在被报刊用烂了的栩栩如生)。他创作的中国革命领袖形象可谓形神兼备。我说在当今中国画坛,刘家风格已经形成”。

——华君武

“刘文西突破了中国画已有的审美格式,创造性地吸收了西方现代艺术的成就,特别在拥有了众多的劳动人民形象素材后,开拓了中国水墨画的新领域,成为中国人物画的杰出代表。”

——陈佩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