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话曹文轩:为什么我们在学校的教育越多,我们的想象力却随之衰退。

 青青莲子 2020-11-18

近期,听了曹文轩先生的一次讲座,他讲我们为何需要文学?文学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听完之后,我开始思考我最近的一些想法是否合理,作为一个伪文青,我的朋友们都说,文学无用!我想想我的生活现状,在一线城市负担着高物价高房租的低收入人群,确实,文学无用。

但是,我以前不是这样的,我从小是一个非常喜爱阅读的人,从小说到诗歌,我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作品,经常读到深夜,还尝试自己创作,在其他的小朋友都说长大要当科学家时,我还在老师面前颤巍巍地举起小手说,我长大以后想当一个文学家。

而我现在没有心情去阅读文学,因为,我用不到。我更愿意去选择一些经济类、技术类的书籍,这类的书能帮我解决实际的困难,而文学作品,是在没有经济压力、生活压力的情况下,一种享受型的阅读。这种阅读多在我小时候和大学期间。

所以,我听完曹文轩先生的讲座之后,我开始困惑:

为什么文学阅读离我越来越远?

曹文轩先生在讲座上说,文学可以帮助人树立正确的道义观、培养审美能力、丰富情感世界、真切地感知历史,保持和强健想象力、培养说事能力,所以,我们需要文学。

首先,我非常认同,我相信文学的价值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从幼年时期,开始接触一些文学作品,最初以稚嫩的眼光来看待文学所带来的审美和价值影响,那时,还不懂何为文学?只记得从书上的字里行间,我隐约感觉到有些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开始变得有些多愁善感,开始发觉自己对某一类风格的作品的一些说不清的情感偏好,开始把自己代入角色,去理解书中的那个。那时,我觉得文学与我的距离很近。

我的人性观、价值观都是从文学阅读开始启蒙的,文学对我的影响很大。

记得小时候,父母经常把我带到书店的少儿读物区,然后他们就去做自己的事,我常常觉得我的父母很粗心,我在书店里自己看了什么书,我喜欢阅读什么,这些他们都一概不知,而且会在我说出一些文学作品里的人物时,很惊讶我从何处接触到这些信息的。我那时还小,但是非常喜欢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甚至还因为书里的情节心情低迷了好一阵子,虽然没有看懂具体的人物关系和时间顺序,却被小说的一些环境与人性的描写吸引。从这本书开始,我开始明白人性是什么?也开始有了对文字的基本审美。

但我渐渐失去了阅读文学的兴趣,因为我需要选择性阅读去应付考试。

高中时候,开始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会选择性地读一些散文,没有时间和耐心去仔细阅读,我选择的方式是摘抄,每次写作文的时候都会用上几句看似很有深度的好词好句,但是我觉得我变得没有想象力了,我很清楚应试作文的模板和套路,可我再写不出一个完整的有想象力的故事,我的思路总是限制在条条框框里,这种为了考试而走捷径的阅读方式,让我失去了对阅读的兴趣,打开一本书,我关注点只在哪句话比较优美,哪些句子我可以模仿……这样功利性的阅读让我的文字变得只有通篇的华丽的辞藻堆砌,现在翻开那时候写的东西,完全就是一些无关痛痒的很矫情的自我陶醉。

关于这个现象,曹文轩先生讲座的时候说到过下面这段话,我理解的意思是:

我们在学校的教育越多,想象力却随之衰退。

知识带来了现代文明,那么在通常情况下,对知识这一概念的理解是有很大问题的。知识是一个笼统的概念,笼统抹杀了知识与知识的差异,麻痹了我们对知识应有的警惕性。其实在知识笼统概念之下的知识,除了有大量无用的知识而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坏知识。

而我认为坏知识最可诅咒的地方是它破坏了人类的想象力,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一个孩子随着教育梯度的提升,想象力就在不断的衰退,如此情景之下,文学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了。它至少可以帮助我们保持住一份想象力。

 ——节选自曹文轩老师的讲座

当把文学阅读变成了一种功利性的工具,文学慢慢与我的距离变远了,我甚至怀疑,应试教育的功利性促使我们所接收到的这些知识,是否是大量而无用的?这些知识是否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曹文轩先生说,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什么样的人?完人。一个完整的精神世界肯定是有许多维度组成的,这其中审美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维度。而文学对这一维度的生成几乎是最有效的。是文学的根本功能之一。

我明白我们的精神世界是匮乏的,我们的生活也确实缺少文学,可是,在一个提倡文学,提倡阅读的社会,为何文学阅读离我们越来越远?是阅读资源不够多吗?是阅读宣传不够吗?还是我们的文学素养不够吗?

从我自己说起,回想大学期间,闲暇时间我还会选择去阅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还会有一起阅读的小伙伴交流一下想法。但是,自从步入社会,我觉得自己没有阅读的闲情逸致。不止是我,我身边的朋友也是,除了继续在学校的环境里学习的那一部分人,我们都觉得文学阅读对改变我的生活现状没有多大的价值。在我们还处在每天想着把自己喂饱的阶段,哪有闲暇去倒腾什么精神粮食?

所以,当我的生存压力随着我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大时,文学却离我越来越远。我们的社会需要阅读,儿童更是需要,但是我们的应试教育、我们的生存压力、这些都在消磨我们对阅读的兴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